1.讓求知成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人生的真正成功,並不在於他具體擁有多少金錢,而在於他擁有多少知識。因此說,求知是成功的第一步,有成就的人往往更愛學習。
亨利·布萊頓是美國SERVO公司的總經理,是當今美國少數彈道導彈專家之一,因此,他的工作十分繁忙。
雖然已身居要職,布萊頓依然勤學不輟,一天的工作完成後,晚上他還上夜校繼續進修。
他選擇的科目是素描。
為什麼他要去學素描呢?針對這點,布萊頓的回答非常令人感動:
“因為素描可有效地將我的創意說明給我底下的技術人員知道。”
雖然他現在已功成名就,但他認為這並非人生努力的終點。地球一直在轉,時代不斷地進步,若想跟上時代,就應該不斷努力學習。
因此,布萊頓利用晚上的空閑時間學習打字、雷達技術、西班牙語、管理學、演講術等,凡是對他的經營有幫助的他都學。他也真的能學以致用,並且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連布萊頓這樣已進入事業巔峰的人都在努力學習,何況是我們青少年呢?從古到今,凡是有大成就者都是不肯滿足於現狀,不斷為更美好的明天做準備。
其實,這麼做並不困難,雖然辛苦,但是為了成功仍然值得。今日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礎,若有浪費,即使是片刻也可能替你帶來終身遺憾。青少年不妨利用多餘的時間去學一些對自身有益的知識。
有效地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保證你將來的成功。這是投資,也是保險。
現在,你有無展望未來?為獲得明天的紅利而將多餘的時間投資在今天?
不論你學習多麼刻苦,總會有空閑的時間,請問這些空閑時間你都在做些什麼?
你該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時間?你不妨捫心自問是否珍惜這寶貴的時間?譬如特地挪出一些享樂的時間或利用每天一學放學坐車的時間閱讀一些課外書籍。
這裏並非在限製你該怎麼想、怎麼利用,最主要的是想讓你了解不能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玩樂上。
亨利·布萊頓曾說:“人類擁有頭腦,這如此神奇的東西,如果用來浪費在一些無聊事上,豈不太可惜了!”
如果你想創造美好的明天,就應將自己能自由使用的時間投注在提高學習成績上。你應該審慎地去思考一些有意義的事,像如何利用時間創造將來等等。
你可利用閑暇時間吸收一些新知,然後用來引發深藏在心靈深處僅屬於自己的原始創意。將來有機會的話,這些創意皆將成為有利的工具。
知識這種東西,無論你學了多少,它都將在你的腦中累積,成為你自己的東西,再不會消失,別人也偷不走。正所謂:“藝多不壓身”。
2.艱苦求學,保持旺盛的好學精神
我國元末明初時的大畫家、大學問家王冕,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特別喜愛讀書,但因為家裏很窮,沒錢供他進學堂上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王冕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幫家裏做事了。考慮到他的年齡還太小,不能幹什麼重活,父母就安排他每天牽著牛出門去放牧。
有一天,小王冕跟往日一樣出門去放牛。可是一直等到太陽落山,媽媽做的飯菜都涼了,也沒見王冕回家。又過了一會兒,牛獨自從院門外回來了,自個兒在院子裏轉了一圈,然後慢悠悠地鑽進了牛圈,但放牛的人卻沒有一起回來。
父母非常擔心,想要出去尋找,就在這時,王冕氣喘籲籲地從外麵跑了回來,他先到牛圈一看,發現牛已經回來了,這才鬆了一口氣。父親把他叫到麵前,詢問他回來晚的原因,王冕低下頭,內疚地解釋說:“是我聽書忘記時間了。”
原來,王冕放牛路過村裏的那個學堂時,聽見從裏麵傳出琅琅的讀書聲,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特別羨慕。他把牛拴在野地裏讓它吃草,自己則悄悄地溜進學堂,聽學生們讀書,聽一句,記一句,非常入迷,不知不覺,太陽已經下山了。
當他跑到草地去找牛時,發現牛已掙斷繩子,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幸虧路走熟了,牛順著回家的路,自己回到圈裏了。雖然牛安全地回家了,可王冕挨一頓打是免不了的,因為對那時的農民來說,牛是非常珍貴的,那頭牛可是全家人的命根子啊!
父親把他狠打了一頓,教訓他以後不許在放牛時去聽書。然而這一頓棍子,並沒有把他的求知欲打掉。兩天之後,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了。當父親又要拿棍子打他時,母親便勸解道:“孩子這樣癡心,打也不會有什麼用的,幹脆這牛也別讓他放了。”從那以後,父親再不讓他去放牛了。
當時,正好村旁山上的佛廟要雇人做些粗活,於是王冕便到廟裏住了下來。白天做一些雜事,換兩頓飯吃,到了晚上他就睡在佛殿內,借助桌案上擺放的長明燈的微弱光線,聚精會神地看書,每晚都看到大半夜才睡覺。時間長了,他勤奮好學的故事在當地傳了出去。
有一個名叫韓性的學者聽說了這件事之後,起初還很不相信,便在晚上一個人悄悄地來到廟裏進行觀察。果然,他看見有個眉清目秀的少年坐在大佛像的膝蓋上,在長明燈的映照下讀書,時而高聲朗誦,時而低頭默看,一副全神貫注的神情。廟堂內泥塑的佛像麵目猙獰,就是成年人見了都覺得可怕,可是這個讀書的少年卻毫不在意,就仿佛沒有看見一樣。這一幕景象深深地感動了韓性,於是他就把王冕收作弟子,讓他跟著自己學習。
有了這樣好的條件,王冕倍加珍惜,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他還在勞動、讀書之餘迷上了寫詩作畫,經過勤學苦練,他終於在詩畫方麵取得了突出成就。
王冕的生存環境是很惡劣的,連起碼的讀書條件都沒有,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卻能成為元朝末期一位知名的大學者。他成功的捷徑是什麼?求知好學!勤奮刻苦!不論身處的環境多麼惡劣,他都始終沒有忘記讀書,好學使他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能夠克服諸多的不利條件,取得傑出的成就。
同樣,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裏,青少年要想取得成功,就應該保持勤奮好學的精神,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才。
3.快樂學習,追求學習的高境界
學習是件苦差事,如果隻是一味地苦讀,嚐不到一點成功的快樂,時間長了勢必會厭倦。所以對於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和成功,我們都應給予自己適當的鼓勵,哪怕是一句“今天表現很不錯”的話,也能使自己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勵自己再下苦工夫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青少年在勤奮學習中不斷瞄準新目標,是追求學習高境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在每次作業、每次考試後都應定出更具挑戰性的目標。如今天作業爭取7點前做完,這次考試力求平均分數達到90分,比上次高2分等。不過目標不要過高,一經努力就可達到,這樣不僅讓自己從目標完成上轉壓力為動力,也能讓自己體會到達成目標後的喜悅,為以後攀上更高的追求目標打下基礎。
從前,有一個國王,年紀很大了才有一個兒子,這位小王子不肯專心學習,很讓國王頭疼。國王對著鏡子看了看自己,唉,自己越來越老了,很快就不能再管理國家了,可是我的小王子還是什麼都不肯學,將來他可怎麼治理國家啊!我得好好想個辦法讓他熱愛學習,要不然,我們的國家可就完了。
小王子整天不學習,他在幹什麼呢?原來啊,他喜歡做木工活,天天都跟著皇宮裏的老木匠轉。老國王看到兒子這樣,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一天,國王把小王子叫到大殿上。大殿邊上有一位侍衛右手抬著站著,像在托著什麼東西,一動都不動地站在那裏。國王對王子說:“我親愛的兒子,剛才鄰國送給我們一隻神奇的鳥,你看,我讓侍衛拿著呢。”
“什麼,神奇的鳥?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啊。”王子跑了過去,左看右看,什麼也看不見。
“你當然看不見了,因為這是一隻神奇的鳥啊。一隻看不見的鳥,我要你為這隻鳥蓋一座合適的鳥屋,放在禦花園裏。”
“什麼?可是親愛的父親,我看不到鳥,怎麼知道它有多大,怎麼給它準備一個合適的鳥屋呢?”小王子著急地問。
“這個我不管,你去問問國師吧。”說完,國王就走了。
小王子很犯愁,於是就把國師叫到自己的宮殿裏。國師聽了小王子的話後,說:“小王子殿下,我雖然活了這麼久,可是也沒見過這種神奇的鳥啊。這樣吧,宮裏的藏書處有許多書,明天開始你就去那裏查吧,也許會有關於神奇的鳥的資料的。”
第二天,小王子一大早就跑到了藏書處翻起書來,可是花了好多時間也沒找到一本有關於這種鳥的資料的書。可是,小王子漸漸似乎忘了這件事情,因為他被書裏的內容吸引了。他從書裏知道了世界上有好多種鳥,最小的是蜂鳥,最大的是鴕鳥,還有會說話的鳥,小王子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
國王偷偷派人來看,看到小王子這樣認真學習,國王很高興。
日子到了,國王把小王子叫了過來。國王問他:“孩子,你的鳥屋做好了嗎?”
“沒有,父親。”小王子說,“我很抱歉,因為那些書太有意思了,我看得入迷了。但是,我也沒有白看,我已經認識了許多鳥,總有一天,我會找到這種鳥的資料的,那時候就可以做鳥屋了。”
國王很高興,走下王位,拍著小王子的肩膀說:“親愛的孩子,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不是真想要你做鳥屋,我是想要你知道學習是一件快樂而且有用的事情。”
從學習中不斷感受到樂趣,是繼續學習下去的一種動力。對未來的探索、對新知識的渴求,和爬山一樣,登得越高就看得越遠,從而充滿著獲得新知識的快樂。當嚐到這種樂趣後,即使有時很累,很辛苦,也容易接受了,因此在學習中也就會更有勁頭。快樂學習,不斷探索以及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就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4.學習興趣是青少年成才的搖籃
讓興趣引導著青少年走進知識的領域,是學習中最有效的方法。
興趣是情緒的一種,是人積極的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從人自己的體驗來說,興趣會使人產生良好情緒,並使人願意更深入地更多地認識對其有意義的事物,來補充知識的缺乏或空白,並使人更好地認識對其有意義的事物。
興趣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一旦興趣的興奮灶建立,就會使人集中注意力,對所做的事保持注意的時間也就相應大大延長,並能引起人對事物的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當一個人具有穩定的興趣後,會不斷改變、豐富和深化興趣,從而產生更高水平的興趣。比如:一個人對詩歌有興趣,他就會不斷地收集詩歌、裝訂成冊,並認真研究、努力去嚐試寫詩歌,立誌當一名詩人。這樣看來,興趣可以推動一個人進一步認識事物,並不斷地形成穩定的興趣。
根據興趣的目的性可將其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由於有意義的事物本身在情緒上引人入勝而引起的,如一場好電影等。間接興趣是由於事物或活動的結果,並不是其本身而使人感到其重要性所引起的,比如一個學生對學語文缺乏興趣,但當他認識到學好語文可以促使其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他便會逐漸對其產生興趣。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一個人興趣盎然時,會產生良好的情緒,這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是有誌之士成才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它深深地吸引著無數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或藝術家去完成自己畢生所追求的事業。然而,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實踐中不斷培養並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青少年應當重視培養自己對知識的興趣。
1755年,剛滿18歲的瓦特前往倫敦學手藝。到了倫敦,瓦特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摩根師傅,但學習期限為4年。
4年?太長了!對於瓦特來說。他想早日學成回家幫父親謀生。他不想學這麼久,於是他對師傅說:
“我要在一年內學完手藝。”
“一年?你行嗎?”摩根師傅說。
“行。”瓦特肯定地回答。
摩根師傅很驚奇,他教了這麼多年的徒弟,還沒有哪一個學徒在一年之內學會的呢!
摩根師傅想了想又對瓦特說:“我答應你,但你要交20英鎊的學藝費,另外,這一年內不發給你工資!”
“好吧!”瓦特接受了這些條件。
好不容易湊足了20英鎊學費,終於開始學藝了。
由於瓦特小時候就有過良好的手工訓練,加上聰明好學,他對這個別人看來十分繁重和枯燥的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學習這門手藝更有意思的了。所以,他的學藝進步很快,以致摩根師傅都不敢相信,他還沒有見過如此聰明樂學的學徒。
瓦特7月進店學藝,8月5日開始做一架航海所用定方位的象限儀,半個多月就做成了。
瓦特的手藝進步神速,他於10月份做直尺,11月份學做方位羅盤,12月份學做……
瓦特白天在作坊裏學藝,晚上自己動手做,一幹就到深夜。第二天天剛亮,他又起來接著幹。他是摩根師傅所有學徒中起來最早的一個。
瓦特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他不僅向師傅學,也向周圍的師兄們學。
勤奮好學、省吃儉用的瓦特,本來就眼窩下凹、麵容清瘦,艱苦學習一年之後,眼窩更加下凹了,身體更加瘦弱了,但他的學藝興趣始終不減,手藝也漸漸成熟。
1756年7月,瓦特終於練就了精湛的手藝,開始獨立謀生。
“樂學”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而樂而不疲,好之不倦。“樂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促進青少年個性和諧發展的重要標誌。
我國曆代教育家、思想家都將“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孔子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就能克服困難,排除幹擾,把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孔子在談到他自己的學習時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曾將學習、求知、愛好、樂趣加以比較,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北宋的教育家程頤和張載也都強調“樂學”的重要。程頤說:“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張載說:“樂則生矣,學至於樂,則自不已,故進也。”明代的教育家王守仁說,如果學習者學習興趣盎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就能產生“其進不已”的效果。我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也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
他們的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了我國教育家十分重視興趣對學習的推動作用,所以,青少年在學習中要培養自身的穩定興趣和誌向,重視自身個性的和諧發展。
5.青少年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能使學習事半功倍。凡是學習成績顯著而且穩定的人,一般來說都是從小培養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習效果較差的人,往往缺乏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青少年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麵:
(1)培養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交往等內容。我們訂計劃,應該包括德、智、體等各方麵的安排,學習是其中最重要部分。
我們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寒暑假安排等。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都要具體。
(2)培養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有些青少年,學習缺乏專心致誌“磨”得很,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用得很多,效果卻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我們學習,應該速度、質量並重,在一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
(3)培養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青少年對待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嚐輒止。要培養自己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要通過自己的深入鑽研,真正弄懂知識的原理,從而牢牢地掌握知識,並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知識。
(4)培養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青少年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對自己獨立鑽研、探索新知識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青少年應學會多利用工具書,遇到生字、生詞或其他不熟悉的知識,馬上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
(5)培養善於請教的習慣
善於請教,是增長知識的一種好習慣。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青少年在學習中應把遇到的問題隨時記錄下來,以便向他人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提問題要講質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嚐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獲更大。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一點一滴養成的,成功者的素質是平時培養的。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青少年朋友們,你如果養成一種良好習慣,就意味著你朝著成功走近了一步。為了你成功的人生,希望你為自己培養更多的良好學習習慣。
6.運用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
許多青少年在日常的讀書學習中,也許並不缺少恒心和毅力,甚至常常學而忘食。但是卻依然沒有太大進步,認識上卻更加混沌了。這時,就要注意了,這也許就是學習方法不科學、不合理造成的。要運用科學方法讀書學習,方能立竿見影,事半功倍。下麵就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