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人生經驗告訴廣大青少年,交際能力是現代人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出色的交際能力是立足社會的重要資本。擁有交際能力,就可以迅速融入社會,順利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因而是青少年未來成才不可缺少的必需能力。
交際能力不是天生的。青少年應該及早培養自己這方麵的才能,為自己創造交流環境,多多參加各種有益的社交活動。從而為自己未來走向卓越而奠定紮實的人生基礎。
1.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人的必備資本
一滴水隻有放到大海裏,才能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縱然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其能力的實現也同樣離不開一定的人際環境,其能力也隻有在一定的集體背景下才能凸顯,甚至還能一定程度上對個體能力進行放大與倍增。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競爭酷烈,隻有借助眾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才能價值。要達到這一目的,則必須有突出的交際能力。
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隻有20%是基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0%要靠人際關係即與人溝通的能力。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每個人都與他人有著掙不脫的聯係,離不開交往與溝通。任何一種事業的成功都不純粹是自我的,它必定要與他人產生關係。如果把成功的希望框定在自我域限內,不與他人溝通,成功之樹永遠不會枝葉茂盛,茁壯成長。
譬如,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一代偉人,無一不是善與他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事者。就他們各自的智慧來說,無疑是上乘的,但倘若他們當初是單打獨鬥,不與人溝通,那麼,可以肯定地說,便沒有日後萬眾擁戴的凝聚力。
在時下的青少年中間有一種刻板的成功者形象,即普遍認為成功者,特別是文化科學方麵的成功者大多是性格孤獨、性情乖戾、獨來獨往、不諳人情世故的人。其實,這是片麵的。許多文壇或科壇泰鬥不僅合群,提倡合作精神,而且性格爽朗、幽默,生活富有情調,都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如愛因斯坦、林語堂等等。
之所以在青少年中間會有成功者孤獨、乖戾、不善溝通的印象,大抵是讀名人傳記或名人采訪之故。其實,這是許多作者為了刻意強調名人的性格特點,如獨立不群、憤世嫉俗,以及渲染成功的艱辛所采用的“特寫鏡頭”。但這種手法卻不經意地給青少年鑄成了成功者的“刻板印象”,給青少年的仿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心理動力,也使他們離成功的現實越走越遠。
當然,社交並不是壓抑自己的個性而媚俗,也不是無所選擇隨波逐流,人雲亦雲,完全受製於從眾心理。孤獨是追求事業成功過程中有時必需的精神狀態,它能使人潛心塑造自己所必需的專業素質。此時造成的孤獨,如世俗偏見、流言飛語、無人理解、無人尊重、無人欣賞乃至似乎被社會遺棄等都是正常的。但一個人如果要追求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不僅要習慣於孤獨,亦要學會溝通,走出孤獨。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期與轉折期,培養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不僅有助於健康成長、學業有成,還將終生受益。
2.良好的人際關係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美國成功學家史蒂芬·柯維指出:不論對上對下,對內對外,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必然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豐厚的回報。
登山名家艾德蒙·海拉利和他的向導登上艾佛勒斯峰,為登山史留下一筆偉大的紀錄。但是在他們下山的途中,卻發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插曲。原來海拉利差一點失足滑下山崖,是他的向導及時把斧頭插進冰壁中,拉緊繩子,兩人才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