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憶過往郭帥太傷心(1 / 2)

牛輔麾下的並州騎兵雖然紀律挺渙散的,但是在大戰將至之際,大家基本上麵兒上都還是過得去的。不過今天不知道怎麼了,有一曲太過興奮的並州騎兵,簡直如同磕了藥一般,牛輔還沒有下令的時候便開始向前行進了,等到命令下達的時候更是如同出鞘的利劍般飛速的插入對麵白波軍的軍陣中。

這麼猴急樣,讓白波軍的統帥郭太麵色非常的不好看。

因為在那個時代戰鬥頻發且混亂,基本上每個人都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很可能某個人在這場戰鬥中揮斥方遒,下一場開始前便成了一抔黃土。

亂世中,人的性命、權勢、地位如同草芥般不值錢,也絲毫不值得同情。

俗話說的好,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於是,如何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裏把自己所經曆的事情,所發生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音容笑貌記錄下來,並通過口耳相傳或者文字的形式傳播出去便成了每一個上位者心中的願望。

所以雖然戰鬥紛爭不斷,但是參戰的雙方一般還都是非常有節操的,至少會在相互搏殺之前通報個性命字號什麼的。再稍微有條件一點兒的,甚至還會在開戰之前找有文化通筆墨的人來,把戰鬥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和幹什麼甚至是戰鬥的原因都記錄一番。

按說文化人一般是不願意做這麼個有辱斯文的苦差事的,但是因為做這種事情是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收益,所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交戰雙方也有約定,雖然陣前刀劍無眼,但是還是要盡可能的保護這種負責記錄人的性命,和他們手裏的資料的。

當然,因為這種記錄的實質其實是一種雇傭關係,所以必然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記錄下來的內容局限性自然是很大的。

雖然交戰雙方都會找人做記錄的,但是一般保存下來的往往是勝利者自己歌功頌德的材料,紀實性和真實程度遠遠比不上其中的文藝性。

這種現象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郭太的白波軍雖然改了名字,但實際上還是和黃巾軍的出身脫不了幹係。不過,現在好歹也是麾下坐擁十餘萬人,威震河東絕不可小覷的力量。

但是遙想當年剛剛起步的時候,郭大帥的日子可並不太好過。天天狼奔豬突的打家劫舍,饑一頓飽一頓的是常有的事,日子過的簡直不能再顛沛流離了。

在那個光景裏,郭太連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都不知道,生存便成為了他天天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又哪能像個文藝青年一般專門找個文人記錄戰鬥發生的過程呢。

不過,有才能的人多半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根據成就來看郭太也算是個有成就的人。

郭大帥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勞動致富,逐漸改變了自己的人馬困守河東白波裏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的窘境。經過幾年的積蓄和曆練,郭太和他麾下的白波軍慢慢的竟然已經強大到了可以和環繞在身邊的強敵張楊、王匡、韓馥、袁紹等人對戰絲毫不落下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