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喬明熟知曆史,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建議肯定是正確的,一旦關東聯軍采用自己的建議,喬明還準備拋出第二步的方案,那就是利用董卓軍內部勢如水火的涼州軍集團的矛盾和並州軍集團之間重大的矛盾,針對性的做文章。
實際上關於董卓集團的敗亡,後世的學者給出了很多分析進行理論支持,其中關於涼州集團和並州集團兩者之間勢如水火的矛盾便是最大的原因。
這兩個集團都是武將,雖然不乏若幹年後威震天下的戰將,但是確實沒有什麼智力過於出眾之輩。所以如果采用離間計,隻要方案定的靠譜合理,實施推進起來也並不會太難。雙方那麼大的矛盾那麼大的分歧,即便是有著董卓這個一言九鼎的主事者,處理平複起來也絕非易事。
如果不強攻,而是采用喬明的這種策略,那麼相信用不了太長的時間,曆史就必然將會被改寫。等到了那種時候,可就算是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不過,令喬明失落的是,此言一出眾人依舊是吃飯的吃飯喝酒的喝酒,並沒有什麼人願意搭理他。
但是讓喬明稍有安慰的是,他的身邊,至少曹操一直都是在堅定的支持他的。
除此之外,令人驚喜的是東郡太守喬瑁也對喬明的這番言辭格外欣賞,想和喬明有著進一步的接觸。
喬明在群雄聚會場麵上能說出這番話,可並不是為了什麼胸懷天下,匡扶社稷,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喬明的境界根本還到不了那個層次。喬明也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讓眾人看到,繼而盡可能的推銷自己,把自己賣一個盡可能好的價錢。
喬明清楚眼前的這群人裏全都是那麼廣袤的關東外土地上各個州郡的當權派,他們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給這個動蕩的時代帶來他們所能帶來的影響。雖然喬明知道,其中的很多人是群雄割據混戰中的失敗者,但是不管怎樣,能走到那個位置,能有權力牧守一方百姓,那就是社會對他們的肯定。
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精英。
他們就是天下百姓的希望。
他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舉足輕重的力量。
而東郡太守喬瑁,就是其中的一位。
東郡是兗州的大郡,地盤大人口多,所以喬瑁也是聯軍當中頗有實力的諸侯,言語相當有分量。
喬瑁不僅頗有實力,且特別求賢若渴。
喬瑁這個求賢若渴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葉公好龍,而是實打實的缺人。
喬瑁手下確實沒有太算可以拿的出手的人才,替自己分憂。能上得了台麵,當著眾人的麵可以侃侃而談的人才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所以在喬明當著天下英雄的麵直抒己見的時候,喬瑁便對他留意了。
雖然喬瑁對喬明所說的建議並不感冒,但僅僅就一個可以在這種場合可以閑庭信步的氣度人,可能是凡胎?若假以時日比為人傑啊!
在知道喬明和曹操關係很近的時候,對喬明很上心的喬瑁專門趕到曹操的營帳和曹操交流此事。
曹操一直變覺得喬明不會是凡輩,看到有人對他很感興趣,自然也是非常賣力的推薦,當即便和喬瑁講了很多喬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