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著西涼軍勢極雄豪的攻擊,首當其衝的便是袁紹麾下的潰兵。
袁紹軍在河陽津進駐的位置在營寨的東部,在西涼騎兵從營寨的西北部殺來的時候,相比駐紮在營寨西邊的王匡軍來說,袁紹的部曲遭受的打擊還並不是很大,絕大部分的人手都保全了下來。
但因為袁紹已經棄他們而去,所以雖然他們遭受了並不是很大的損失,戰力仍在,不過卻因沒有統一的指揮而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
如暈頭蒼蠅般逃命的他們大致分為了兩個方向,一部分衝出營寨向東邊逃去,另一部分向著河陽津西南的碼頭逃去,寄希望可以憑著船隻逃脫升天。
向東逃竄的士兵麵對的是張濟麾下騎兵的追殺。
因為節奏僅僅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所有張濟統帥的人並不是很多,隻有五千,不過對付這群狼奔豬突的潰兵卻是夠了。
潰兵雖然已經衝出了營帳,但是並沒有多少人能保全性命。被西涼軍殺死的,被友軍踩踏死的,自己累死的數不勝數,倒在路邊的屍體綿延數十裏不斷,唯有少數機敏沿著小路躥進山林裏的可以僥幸存活。
至於逃往碼頭的袁紹軍因為路程較遠,比王匡麾下的潰兵到的要晚一些,所以全本擠在後麵。之前沒有西涼軍逼近巨大壓力的情況下雙方還可以保持比較良好的革命友誼,但是現如今西涼軍開始進攻,袁紹軍逃跑的路線全部被王匡軍所阻,這生死攸關的時候誰還講究“寧停三分不搶一秒”?
當發現無論怎麼說王匡的部隊都不願意後退的時候,憤怒的袁紹軍二話不說拿著自己手裏的武器掉過頭來便朝著王匡軍在碼頭上滯留的部隊招呼,邊打邊罵生猛異常,一時間血肉橫飛怎一個慘字了得?
王匡軍麵對著由友軍帶來的突如其來的打擊有些懵,許多士兵直到死之前都不知道和自己一樣同命相連的袁紹軍為什麼會突然發難。
“躲”在後麵的王匡軍,其實遠沒有袁紹軍所想的那麼用心險惡。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把袁紹軍頂在前麵的,隻是碼頭上就這麼大地方,再往後退便是滾滾的黃河,此時哪個人又可能有和“奔流到海不複回”的黃河來次親密接觸的文藝情懷?
再加上北方的士兵多是旱鴨子,即便是經過這麼多日緊急的水軍操練,絕大多數士兵的屬性仍舊維持在掉進河裏掙紮片刻便不會再露頭的,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又能有幾個人可以舍己為人呢?所以無論身後的袍澤如何推搡,臨近河邊的士兵都恨不得把自己的雙腳紮根在地麵深處,說什麼也不肯後退一步。
袁紹軍衝著位置更靠後的王匡軍大開殺戒,努力的想要用自己揮動的刀柄為自己爭取到一條活下去的道路。但是人臂膀揮動兵器的速度哪裏可以和西涼軍向前奔馳的駿馬所比?他們這顧頭不顧腚的行為不僅收效甚微,還給自身帶來了非常大的傷亡。
再加上心中有了警覺和防範的河內王匡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們不會伸著脖子等待著自己友軍的屠戮,而是很快的進入狀態拿著手中的武器積極反抗,衝著這群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兵戈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