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自己洗髓伐骨的原世楷意識到這是自己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必須要好好的把握。他回想著一切關於自己所了解的洗髓伐骨的資料,《漢武記》黃眉翁曾指著東方朔說:“吾三千年一反骨洗髓,三千年一剝皮伐毛”從這段話中原世楷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壽命必然有所增加,不敢說幾千年,但至少經過排出身體雜質,肌體肌能一定優於常人。所以壽命增加了,就不能再向平常人一樣生活。
原世楷想到自己平時因為工作的原因閱讀了大量的小說,古文,家裏還收集了不少關於武功招式、氣功心法的冊子作為設計遊戲情節是的靈感來源,現在,他覺得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這些自己收集的資料了。想到此處,原世楷拿起紙筆給林悅兒寫了一張便條,內容無非是說自己身體已經恢複,沒有必要再住院治療而且家中又有急事,勿念雲雲。
回家後的原世楷對自己說有的資料進行了大分類,對自己修煉沒有用的甩到一邊。經過整理,原世楷為自己整理了二套教材,一本叫《氣場》,另一本叫《筋骨》。
《氣場》主要是講了一些人與天地之間的呼應,書上說萬事萬物都有氣,而氣便能形成一定的場。對人而言,練氣由內而外。以自己的身體溝通天地陰陽之氣,形成自己體內的改變。而《筋骨》則是講了一些具體的招式,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通過持續的不斷的練習,提高人體的反映,速度,從而進入高手行列。
原世楷看著自己選出的二本書,頗為滿意。《氣場》可以練習吐納,屬於內功;《筋骨》可以練習招式,屬於外功。古人說的好:內外兼修,方屬上乘。
原世楷決定先練練內功,畢竟小說上的高手都是先從內功開始的。具《氣場》中所講,練氣分為有感、循環、歸一;三個大境界,其中有感又分為感氣、引氣、入體三個小境界。其中感氣指的是練習者通過練習能夠感悟到天地之氣,此時任何細微的氣體波動都能被練習者感知,也因此練習者會耳聰目明,六感提升。引氣是指在感氣的基礎上能引起天地之氣的小範圍流動,初步改變身體四周天地之氣的流動為入體打好基礎。入體是指用引氣之法,讓天地之氣通過皮膚,毛孔,口,鼻進入人體的四肢百骸儲存起來。這個階段的練習者抗打擊能力大大提高。
循環分為:下丹田循環、上丹田循環和橋循環;其中下丹田循環是指入體的天地之氣在人體丹田與檀中氣海間的循環,這時人體會對外部的刺激產生自然的保護反映。上丹田是指天地之氣進入人腦百彙穴,在識海中循環並開拓識海,這個階段的練習者初步產生神識。橋循環是指通過進一步的練習,上丹田與下丹田之間建立起一道紐帶,天地之氣從下丹田逆流進入識海,再由識海循環後進入下丹田,如此循環。此時的練習者可以在體表產生一層保護膜,並用神識自如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