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有積極的進取意識
普列漢諾夫曾說:“在人類智慧發展史上,因為某一個人物成功而妨礙另一個人物獲得成功的情形是稀少得無比的。”一個觀點的提出,一項研究的成功,留給後人的是新開拓的領域和道路,因而供人馳騁的天地更加廣闊無比。在科學的領域裏如此,在其他領域裏也如此,隻要你肯於奮鬥,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競爭的心理素質,你一定能以真才實學趕上和超過別人。
嫉妒別人的人把時間用在詆毀、報複上,而不是事業上,這是一種最愚蠢的做法。為什麼要嫉妒他人呢?你把對方的長處學習、借鑒過來,不就成了自己的寶貴財富麼?光陰似箭,人生苦短,與其將有限的精力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時機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不更有意義嗎?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不要隻用力於抹煞對手,使他和自己一樣空無,而應該跨過那站著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魯迅先生的話語重心長,因為別人有所建樹並不妨礙自己。我們可以把魯迅指的前人理解為走在自己前麵的人、比自己先成功的人,包括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生活時間和空間的人。
(4)采取“甜檸檬”與“酸葡萄”的自慰法
“甜檸檬”心理是指一個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況很不理想,卻強迫自己說:“這不是也挺好的嗎。”魯迅筆下的阿 Q 精神,其精華部分就是精神勝利法,即知足常樂。一旦知足常樂了,就不會去嫉妒別人。
“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便故意貶低它的價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氣。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眾所周知。這說明想吃葡萄而吃不到的人用貶低葡萄的辦法來求得心理平衡。意思是說,不好的東西我得不到也無所謂,這雖然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但隻要能安慰自己不去嫉妒別人也算是可取的。
(5)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是求名聲”
英國思想家培根曾說:“嫉妒來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如果沒有比較就沒有嫉妒……要想消滅嫉妒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是求名聲。”凡是“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我們不要看到別人“順風揚帆”的得意風光就忘了自己的目標,我們總不能為了也求這種風光,而掉轉自己的船頭吧。
(6)為取得成就的人祝福
如果你聽到你認識的人發了大財,心中即將產生嫉妒的情緒時,應該馬上改變這種情緒,去真誠地祝福對方。這樣一來,就等於你的意識肯定了財富和成功,而被潛意識接受後,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奮鬥,你也會獲得財富和成功的青睞。
古人說得好:見賢思齊。不是去嫉妒別人,而是虛心向別人學習,爭取和別人一樣有所建樹。沒有賽跑對手,你就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找一個能賽跑的對手,你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向他看齊,向別人學習。隻有這樣才能放下嫉妒,獲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