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什麼問題?”
“爸爸,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我隻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二十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問這問題隻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自己房間並關上門。
父親坐下來還在生氣。約一個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小孩的房間:“你睡了嗎,孩子?”
“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
“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凶了,”父親說,“我將今天的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十美金。”
“爸,謝謝你。”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地說。
“因為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爸,我現在有二十塊錢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地認為為了生活努力地工作、奔波就是對家庭最好的回饋,就像故事中那個常常晚歸的父親。但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交流和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