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2 / 3)

彈塗魚吃蟹,給了我們很大啟示:要想打敗強大的對手,必須先找到它弱點;當對手與我們相持時,忍受劇痛,堅持到底,我們就會離勝利越來近;當我們真的無法打敗對手時,放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哪怕是傷痕累累!

葉形魚的生存哲學

南美洲的河裏有一種小魚,叫葉形魚。這種魚非常特別,魚頭的前端生著一個形狀和葉柄相似的小突起,鰭很小,透明無色,外形極像紅葉樹的老葉,它在水裏遊動的姿勢就像是在順水漂浮,當穿行在水草叢裏時,更像岸邊樹上掉下的一片葉子,因此,這種魚得名葉形魚。

葉形魚體形小,以捕食更小的魚和昆蟲為生。但他捕食非常有特點,別看他平時頻繁地遊動,但當它捕食的時候,卻會躺在水中一個小時、一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動聲色,順水漂流,當有獵物靠近他的時候,他會仔細的甄別獵物的大小和強弱,隻要比它大一點或是性情凶猛的目標,他寧願繼續等也不願出擊,而通過鑒別後它認為可以攻擊的食物,他則會來個突然襲擊,十拿九穩地把獵物捕獲,然後美餐一頓。

葉形魚捕食有特點,它的自救也非常令人驚奇,當漂流在水中的葉形魚被漁人用網撈起時,他不會像其他魚那樣猛烈地掙紮,它會毫無動作靜觀其變,好多漁人誤以為它是樹葉,便沒有理會,許多葉形魚因此會死裏逃生……

葉形魚的捕食告訴我們:追尋目標一定要量力而行,如能在追求的過程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成攻機率就非常大;而葉形魚的自救則告訴我們: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保持冷靜就是生存最基本的要領了。

異耳魚的工作標準

非洲塞內加爾的河流中有一種魚,叫異耳魚。每到秋天繁殖期間,這種魚很容易被當地人捕獲。

當地人捕魚的時候,事先下到河裏,撈取一個“小筐”,然後先用手把它破壞掉,再把它綁在線上放到水裏。“小筐”底部暗藏一張網,每過半個小時起網一次,每次起網便有大量的異耳魚,然後再把“小筐”破壞一下,再把它下到水裏……很顯然,異耳魚是被“小筐”吸引到了周圍,最後被當地人用網捕撈。可為什麼異耳魚會聚集在“小筐”周圍呢?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法國一位水生動物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模擬了河流環境,並在其中放入大量異耳魚進行觀察,發現了很多有趣現象。異耳魚被放入水中後不久,便兩兩形影不離,經觀察,是雌雄配對,顯然是準備“成親”。然後兩條魚便一同折水草莖,接著用身體分泌出來的粘液將水草莖粘成一個“小筐”。封上蓋子後,兩條魚便在“小筐”中進進出出,不時的用嘴折來新的草莖進行填補修繕。當自己的“小筐”整整齊齊嚴實合縫後,他們便會遊到這片區域中“小筐”做的最慢,工程質量最差的一家,幫助修繕,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小筐”周圍最多時竟然聚集了十幾對異耳魚。直到這一區域內的“小筐”都比較完美後,它們各自遊回自己的“小筐”產卵生育。研究人員將所有“小筐”一一撿出來測量,令他驚奇的是,巢的直徑基本都是十寸左右,壁厚都在1~2寸之間,可以說十分精美。

研究人員立刻對當地人用“小筐”釣魚的現象進行了合理的解釋。每到秋天來臨,異耳魚便雌雄配對,然後用水草莖做巢,待做好後進入巢中繁殖。這裏值得一提的是異耳魚築巢的細膩,巢隻要有一點瑕疵,他們都不會放過,而且不但自己的要好,其它巢也必須達到完美的標準,隻要在一定區域內發現有其它的巢修的不好,它們便“看不慣”,主動遊過去修繕。當地人先撈出的“小筐”其實就是魚巢,把它們再次放入水中的時候先要破壞一下,就是利用了異耳魚修繕的特點,將大批的魚引來。

異耳魚的特點被人類利用不必多說,但他們對待工作的標準是否值得我們反思呢?

鱖魚吃蛇的啟示

鱖魚是水中的“氣功高手”,它能在短短的幾秒鍾內把身體膨脹起來,還會裝死。它在水中最大的天敵是水蛇,令人難解的是,水蛇喜歡吃鱖魚,鱖魚也喜歡吃水蛇。鱖魚與水蛇相遇,鱖魚通常會成為水蛇的口中餐,但水蛇也有失手被鱖魚吃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