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這個故事時,我被這個農民打動了很久,我從內心深處佩服這個農民。
這個農民沒有文化,也不懂哲學,更不懂人生的抉擇一類的命題。而當洪水襲來,他沒有去考慮如何抉擇的問題。他隻是知道要趕快救人。救人就不能舍近求遠,隻是盡己之力把處於危險中的人救到山坡上。
這個農民如果進行了一番抉擇的話,事情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呢?
洪水襲來了,妻子和孩子被卷進旋渦,片刻之間就要沒了性命,而這個農民還在山坡上進行抉擇,救妻子重要呢,還是救孩子重要呢?
我想,也許等不到農民繼續往下想救妻子還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衝走了。
在生活當中,有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機會和時間進行抉擇。
有人總喜歡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再三權衡利弊,猶猶豫豫,舉棋不定。結果,等到想好了去做的時候,早已時過境遷,機會已經沒有了。
把手頭的機會抓住,這是至關重要的。最靠近你的機會,就是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把手頭的機會抓住了,就等於把一切機會都抓住了。因為,過去的機會已不複存在,而未來的機會總是要一步一步才逼近你身邊的。沒有到來之前,你縱然絞盡腦汁,也是徒勞枉然。
人生的抉擇是最困難的,也是最簡單的。困難在於你總是把抉擇當做抉擇。簡單在於你別去考慮抉擇的問題,隻是動手去做。
人生的抉擇,一直困擾著無數的文化人。可笑的是,這個沒文化的農民,可以做我們這些文化人的導師。
人生中沒有那麼多選擇的機會,也沒有那麼多讓你考慮的時間,有的時候,憑本能做出的決定或許就是最佳的抉擇。
簡單
昨晚剛剛從外省出差回來,還沒睡上四個小時,第二天又得照常上班,做著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工作。下午,去合作單位對賬,出來的時候,已是下午五點多了。
沒有去坐車,隻想一個人在街道上慢慢地走回去。
經過一家蔬菜店,店門口擺著一大堆的西紅柿,在其他青菜的襯托下,顯得特別紅豔、新鮮、圓潤,比起沿路走來看到的時令水果:西瓜、桃子、荔枝、甜瓜……不知為什麼,這廉價的既當菜又當果的西紅柿,卻讓自己有一種特別的感動,也許是想到了小時候在園子裏給西紅柿施肥的那個夏天吧!
於是買了一個,借老板的小水桶裏的一點水洗淨,就這麼邊走邊吃了起來。
夏日黃昏的陽光透過路旁大樹的枝葉灑到肩上,不多不少。
剛經曆了長途旅行的自己,似乎仍未完全回到標準的上班族的軌道。身上穿著件用多年前一個遠方朋友送的帶著熱帶風情的花布做的短衫,衣衫隨風飄揚,無拘無束。
手腕上第一次戴了一個手鏈,其實是出差到那個石頭城時買的用小石子串成的小玩意兒,兩元一串的廉價品。比起那些金銀鑽玉,這些小石子對於我,倒更顯得充滿了靈性。
就這麼簡單,一片黃昏的陽光,一件輕柔的衣衫,一串廉價的小石頭,伴隨著吃下的第一口充滿了漿汁的西紅柿,疲勞開始走遠,酸楚漸漸退去,悠然慢慢靠近,微笑又來到了心間……
真的不需要太過執著,為了永無止境的期盼:美味佳肴、昂貴的衣飾、豪華的住宅、充滿鮮花與祝福的友情、帶著海誓山盟的華麗的愛情……
因為,真的不需要太多,這生活,隻要一點點,食品、衣服、友情和溫情,比起那些所有的華貴,它們可以讓自己更直接地投入到自然的舒展與美麗之中,看到朝陽與帶著露水的綠色田野,於是,自己便因此有了真實的美好、無限的想象了。
幸福的生活不一定要住豪華別墅、吃山珍海味、開名牌跑車、穿金戴銀、生活奢糜,那樣的生活將使人缺乏對人生的感悟,真正的幸福生活不需要太多,隻要一點點,一點點珍惜,一點點知足。
做自己最好
一對孿生兄弟因為逃難而失散,多年後重逢,個性活潑的哥哥在饑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做了和尚,個性安靜的弟弟則在機緣巧合下娶了妻子生了兒女。兄弟倆過得都不快樂:哥哥羨慕弟弟娶妻生子,享盡家庭溫馨;弟弟羨慕哥哥皈依佛門,遠離塵世紛擾。
一天,兄弟倆相約在半山腰的小涼亭閑談。正要離開時,發生了山崩。他們慌亂中躲進一個小山洞,幸免於難。
半夜,哥哥怕弟弟著涼,脫下僧農給弟弟蓋上;清晨,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顧,脫下上衣給哥哥蓋上。幾天後,兄弟倆獲救了。但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被送回了寺院。
他們將錯就錯,體會自己向往的生活。哥哥為了衣食拚命幹活,累得半死也難保一家溫飽,絲毫享受不到家的溫馨;弟弟為了準時撞鍾、誦早課,和衣而睡、徹夜難眠,半點兒感受不到出家的閑適。兄弟倆在疲憊不堪下恢複原來的身份,這才發覺,還是做自己最好。
人人都覺得自己活得不快樂,豔羨別人:"看,他活得多麼瀟灑自在。"那是因為當我們看別人時,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別人的幸福上,總覺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某人看起來很有錢,你認為錢或許能夠帶給你快樂,因此就去追逐金錢;某人看起來很有權,你認為權力或許能夠帶給你快樂,因此就去追逐權力;某人在做某一件事,看起來非常滿足的樣子,因此你也跟隨去做。你總在跟隨別人的腳步,因此不管你怎麼做,你都覺得別人比你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