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向別人開玩笑,同別人一同笑的時候,幽默就在互相之間得到交流。我們應當把輕鬆愉快、誠懇坦率、同甘共苦的態度送給他們。隻要我們稍稍留意,就會發現我們的工作中存在著許多不易為人知覺的幽默故事。在工作中,有時我們需要肯定地堅持自己的觀點,過分的忍耐對工作並沒有好處,所以除知道息事寧人之外,在某種情況下適當地抱怨幾句,對解決問題更有利,特別是你心中憋著一大堆話時,當然不要忘記采用幽默的方式。幽默能減輕痛苦
以輕鬆的態度麵對自己,以嚴肅的態度麵對人生。如果反其道而為之,我們就有煩惱了。不成熟的個性常常在於視自己為人際交往中的核心,而成熟則伴隨著視自己和群體有合適的關係。
20世紀50年代有一個相聲,說的是有一個人患了盲腸炎,醫生為之開刀,盲腸被割去了。患者痊愈後,小腹仍時時作痛,經檢查,原來是醫生把手術剪刀留在裏麵了,於是重新開刀。事後,病人仍感腹中氣脹,經檢查,原來是紗布又遺忘在腹中了,遂又開刀。於是,病人對醫生說:“你還不如在我的肚子上裝個拉鏈更方便!”
要化痛苦為幽默,關鍵在於進入一種假定的沒有生理痛苦的境界。有了這一點,一切不相幹的東西會因一點相關而突然變得一致了。
當然,幽默醫治的範圍不僅僅限於生理上的痛苦,有時可以是心理上的痛苦。如果能把心理的痛苦忍住,則不難把不相同的東西扯到一起,甚至合二為一,使之產生諧趣。
通常人們在痛苦的環境中之所以不能充分地幽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幽默要求人們忘卻眼前的現實的嚴峻性,而這是違反人的基本特性的,即使是假定性的忘卻,也是很困難的。
第二,幽默要求人們把性質不同的東西不動聲色地混同起來,哪怕是口頭上混同起來,而這也是很困難的。
人們學會講話和思考的基本法則,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概念和語言區別開來,而幽默似乎要把人們日常語言和思維搞亂了才成。
如果你不能服從於幽默的談吐和思維的規範,那麼你就隻能把自己關在幽默的大門之外。幽默能延年益壽
每個人的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因此遇到痛苦、挫折也是常有的事。眾所周知,一些帶普遍性的社會性的問題,如物價上漲,交通擁擠,煤氣不足等等,會使人感到焦慮和不安。此外,我們自身的一些問題,例如青年人感到青春易逝;中年人工作、家庭負擔重,健康狀況成問題;老年人無人照顧,同青年人有代溝,內心有孤獨感。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使用幽默的力量,就可以明白你所憂慮的事情,並不一定是人生路上最大的事。
我國有一句諺語“笑一笑,十年少”。可見,笑對於人類有益無害。幽默,作為笑的媒介,會引起人們發笑。
如有一篇名為《擠車的訣竅》的諷刺小品,寫得風趣又不淺薄,讓我們來欣賞其中精彩的片斷:
盡管車輛增加,修建地鐵,擴展環行路……可哪裏趕得上人生的快!?於是,上、下班乘車,就成了一門“學問”。
先說上車,車來時,上策為“搶位”——猶如球場上的“搶點”。精確計算位置,車門停在身邊,可收“先據要津”之利,當然,必須頂住!此中訣竅:上身傾向來車方向,穩住下盤,千萬莫被隨車湧來的人流衝走(好在你身後還有助力之人)。中策則為“貼邊”。外行正對車門,擁來晃去,枉費心力。尤其是北京不同於外地,哈爾濱上車是“能者為王”,上海人多少顧及顏麵,但動輒大呼小叫,使你無心戀戰。北京人又要講點風格,又要趕緊上車,車門前便非好去處。你是否注意過:售票員洗車,從來無須擦車門兩旁——那裏全被精明的擠車人蹭得一幹二淨了!貼住邊,扮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一點一點把“無根基”者拱開,隻要一抓住車門,你就贏了。下策呢,可稱“掛搭”。一般人,見車門內外齜牙咧嘴之慘狀,早已退避三舍了。司機呢,隻要車門關不上,也不敢貿然走車。這時,你將足尖嵌入車門(萬勿先進腦袋),而後緊靠門邊,往裏“鼓擁”,自可奏效……
看到這段話,凡擠過車的人都要捧腹大笑的。作者觀察仔細,對各地的風情了解得清清楚楚,使人閱讀如入其境,遣詞造句既得體又幽默風趣,使人既了解北京擠車之難,又能以輕鬆的心境對待之,消除憂患,實在是十分巧妙。
多數人都感覺到年齡漸長等問題,也是難以解脫的煩惱,看看應怎樣以幽默來對待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