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玥的啟蒙導師順利的定下了,武學師傅卻與之相反,周氏挑挑撿撿一直到林仲言開始在嶺南沈府授業都沒有定下來。按照周氏的想法,因明玥的身份特殊,武學師傅的人選需要慎之又慎,既要有真才實學又要守信重義,最好還是個女師傅,可要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少之又少。

“好在玥兒還小,要學外家功夫等到五六歲也不遲,五歲前隻需練基本功即可,我和你兩個教她綽綽有餘了,咱們慢慢找,寧可慢一點,也不可找錯了人。”周氏對賀媽媽說。

再說半個月前,京城來了消息,康嬪生下十六皇子,皇帝複了餘家爵位,世襲二等公;三姨娘被封了個五品宜人(因沈敬之有個正五品的翰林院侍讀職位),但終究沒能成為世子平妻。得知三姨娘受誥封,周氏氣得摔碎了一套粉彩官窯茶具,罵了好幾句賤人,不過很快就平靜下來,一心撲在教養明玥的事情上。因為三姨娘所生的沈四少爺今年進了京城數一數二的楓林書院讀書,還得到了任教先生們的大力讚許。

如果說剛開始周氏還因為這一胎生的不是男孩而遺憾過,那麼在這一年多的親子相處間,那點兒遺憾已經被滿心的驕傲和期待衝散了。在京城時身邊的人說明玥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她感受並不深刻,到了嶺南祖宅之後,無論族人鄰裏幾乎每一個見到明玥的人都說這是個不一般的孩子,她才漸漸發覺這孩子確實不同尋常。她深深相信,隻要因材施教,明玥一定遠勝於那幾個庶出兄長。

剛出生那會兒不哭不鬧,偶爾伊呀一聲,不是餓了就是想方便了,到了大一些就喜歡四處爬行尋幽探險,時常對著沈府扁額上的詩句出神。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引起了周氏的關注。

有一次周氏抄了十幾張法華經,散在桌上晾曬,出去和堂房沈二太太說了會兒話,回來時從窗口看見明玥把她的經文弄散在地。她正要推門進去斥責,卻見小孩笨拙的挪動胖呼呼的身子,快速撿起那十幾頁紙,然後湊近翻了翻攤開擺放在桌麵上的法華經書,接著迅速調整了手裏紙張順序,再整整齊齊的放在桌上,用紙鎮壓好。

後來周氏仔細看了那十幾頁法華經手抄本的順序,竟然一張都沒有錯,從此留了個心,借機試了幾次,發現明玥不但記性很好,而且一點就通,還能舉一發三,做事很有章法,如果不是才一歲多點,她甚至懷疑這孩子已經能看懂文字。

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心情尤然而生,不但讓周氏堅定了既定的目標,更讓她找到了枯躁生活中不一樣的樂趣——尋找並發揚明玥的愛好專長。她特別製訂了一個空白冊子,將明玥日常愛做的事情盡數記下,按頻率分出主次,又特意引導她接觸新鮮物事,一旦發現她特別感興趣的,就會往更深一層引導她學習,寓教於樂,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益。

光陰易過,兩年彈指即逝,很快明玥就滿三歲了。與林仲言的兩年之約將至,周氏早早就令人準備好他的住處,又將相距不遠的沉香水榭辟做學館。可臨近開學的日子,周氏卻遇到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