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不畏困難:挫折其實也是福(1)(2 / 3)

強尼是某家電企業的區域銷售經理,在外人眼裏是一名典型的“三高”人士——高職位、高薪水、高格調。然而誰會想到十年前的他是一家隻有十幾名員工的小工廠的學徒,每天的工作就是裝卸貨物這一單調重複的體力勞動,但是今天的強尼說他最感謝那段日子,“因為我學的專業太冷門,幾乎沒有合適的工作,畢業幾個月了才找到這份工作,可是錄用後卻被安排到倉儲部工作,當時我覺得很受打擊,我竟然要做搬箱子的工作。”正是這挫折打破了他的幻想,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職場規劃,給了他改變這一切的動力。“當時我一心想換崗位,便開始留意如何才能從體力勞動變腦力勞動,讓自己有價值。我發現公司運送的貨物大多是進口機器,雖然賣得不錯,但由於沒人能看懂說明書,售後維護比別家缺乏競爭力。因此我便開始偷閑學專業維修知識,大概一年之後十幾款機器的說明書都爛熟於心,維修也不在話下,自然升為公司唯一的技術人員。”如今,這個家電小工廠也成長為一個全球性的家電企業。強尼說正是這次“挫折”讓他學到如何在困境中尋找出路,這也是他如今取得成功的經驗。

人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挑戰了自我,跨越了障礙,從而發揮了自身的潛能。從挫折中提高能力,帶給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教給我們戰勝困難的方法,指引我們走向成功。挫折時時相伴,但請不要怨恨它,也不要消極地逃避它,更不要屈服於它。笑對挫折,把挫折化做前進的動力,這本身就是一種跨越,一種充滿快樂的體驗。如果我們在遇到挫折時,都保持這種心態,就能在挫折中找到出路,朝著我們的目標邁進。

一蹶不振是成功的劊子手

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人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免不了會有一些困難、挫折和失敗。在挫折和失敗麵前,有的人一蹶不振,因此,他的一生注定就隻能碌碌無為;有的人卻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著他們頑強的意誌,用自己的雙肩,擔起失敗的重壓。強者在挫折麵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麵對挫折會頹然不前。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隻有這樣才能讓挫折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職場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隻是有的人很快就從挫折中站起來,從挫折中逐步成長。有的人會自怨自艾,怨自己怎麼老是這麼倒黴,之後則會一蹶不振,一下子就把自己定義在失敗之列。有些人遇到了挫折,什麼事情失敗了,不說自己一定改正,更努力,反而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還有的整天怨天尤人,怨老天不好啊,怨父母為什麼把自己生得那麼笨。挫折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受挫折之後一蹶不振。對待挫折應該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遇到挫折,我們要勇敢麵對,不能退縮,更不能抱怨其他人,這樣才能由失敗走向成功。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有位大學校長競選州議會議員。此人資曆很高,又精明能幹、博學多識,看起來勝算極大。但是,在選舉期間,競選對手惡意編造了一個謠言,目的就是破壞他的名聲,說這位校長曾跟一位年輕女教師曖昧不清。這條消息很快傳到了這位校長的耳朵裏。這位校長十分氣憤,抱怨他的競選團隊工作沒做好,怎麼會傳出這種負麵新聞。最悲哀的是,連他的太太也開始轉而相信謠言,懷疑校長先生對自己不忠,夫妻關係最終破裂。這讓公眾愈來愈相信有那麼一回事。在每次集會中,校長都要向大眾極力澄清事實,聲明自己的清白無辜,並痛斥造謠生事者一番。兢兢業業工作數十年、聲名一直特別良好的校長就這樣被一則謠言打敗了,麵對這些打擊他已經沒有信心再去競選,最後他競選失敗了,也放棄了校長這個位置,從此以後,政治生涯與學術工作均一蹶不振。

挫折是個體在滿足需要的活動中,遇到阻礙和幹擾,使個體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的一種心理感受。有些人麵對挫折時一蹶不振,從此生活頹廢,不思進取。而有些人則愈戰愈勇,在困難麵前堅強地往上攀爬。當我們在麵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時,什麼樣的挫折都會遇見,不論是人為的還是意外出現的,在挫折中獲得力量,在逆境中學會堅強,也是獲得成功的前提。一個人缺少勇敢麵對挫折的精神,就難免在各種困難麵前敗下陣來。

在工作中,我們麵對各種事和人,都會遇到一點小挫折。有許多人碰到這一點小挫折因此垂頭喪氣,失去了信心,從此就這樣過去了,那你一輩子都將碌碌無為。在職場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如你所在的公司突然宣布要裁員,而你可能就在那名單中;每日辛苦地工作,而公司卻看不到你的付出,別人都在升職加薪隻有你還原地不動;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卻發現怎麼也不能把你的工作做得很好;換了很多工作,卻一直找不到自己在職場的位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