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軍都督府,那可是正二品的官位啊!”
“是啊,沒記錯的話,遺愛不過剛剛二十歲吧?”
“二十歲?二十歲就官居二品大員?日後此子定有房公的官爵位分。”
在眾人你一眼我一語的交談聲中,房遺愛隨著群臣走進含元殿,下意識站立在了文班之中。
“嘿,嘿。”尉遲恭對著房遺愛擠眉弄眼,小聲道:“站過來啊!怎麼還在文班中?”
聽到尉遲恭的提醒,房遺愛這才後知後覺的醒悟過來,連忙邁步走到武班臣中,將身站在了柴紹、程咬金身後。
坐在金鑾寶殿之上,唐太宗細細打量房遺愛,嘴角泛起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眾卿先不要奏本,寡人有事要說。”李世民壓過眾人的議論,朗聲道:“前番我天朝出戰有些蹉跎,朕此番欲親自統兵出征,眾位愛卿意下如何啊?”
李世民禦駕親征的話兒出口,含元殿中登時一片嘈雜,眾臣連忙勸解道:
“萬歲乃是九五之尊,怎可禦駕親征。”
“是啊,眼下突厥軍隊雖然猖狂,但派能臣武將前去即可,萬歲何必奔波勞頓呢?”
出言勸諫的大臣,多是文官,這些個文人不通兵書,卻十分熱衷於瞎攪合戰事,不但李世民對此頗有微詞,就連秦瓊、李靖等武將也老早就看不過眼了。
“眾卿可知突厥此番擁兵多少?”李世民撫髯問道。
文官們隻是知道突厥兵犯雁門關,對於具體戰報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眼下被李世民一問,立時鴉雀無聲,紛紛將目光看向了秦瓊、李績等人。
之前在房府,秦瓊得到李世民的通知,現在自然要向著唐太宗說話,手持笏板走出朝班,躬身道:“突厥此番興兵四十餘萬,據前方斥候回稟,騎兵多達十五萬之多。”
話音落下,含元殿上再次一片嘩然,十五萬兵卒並不算多,但十五萬匹戰馬卻是極大的財富,尤其對於戰馬不足的大唐來說,簡直就是一塊色香味俱全的肥羊肉。
“我大唐雖然馬匹不少,但滇馬、川馬不宜作為戰馬培養,單靠涼州、並州所提供的戰馬,可否配齊這十五萬騎兵?”
麵對唐太宗的詢問,李靖出列道:“勉強可以湊足。”
“我大唐立國初始,孟海公、竇建德等人興兵作亂,連年征伐將士勞累。”說著,李世民將語調沉下三分,再次道:“此番突厥興兵前來,若是不能一舉將其擊潰,後患無窮!”
見李世民下定決心,一眾武將紛紛拱手應和,“萬歲聖明,臣等願與突厥決一死戰!”
“好!如此秦瓊、程知節、尉遲恭聽令!”李世民朗聲一笑,等到三人出列之後,繼續道:“你們三人陪伴孤王主力隨行!”
“李靖、柴紹統領右衛大軍,從雁門關以東出征,包圍突厥主力。”
“李績、薛萬徹統領左衛大軍,從雁門關以西出征,包圍突厥主力。”
“侯君集、薛萬裏統領前衛大軍,繞道突厥主力後方,以為三軍合圍之策。”
“三路大軍共計六萬騎兵,每軍兩萬,不求爾等全殲突厥軍隊,隻要牽製住即可。”
六人叩頭領命,接著魏征出列道:“敢問萬歲,哪家將軍以為先鋒?”
李世民料到魏征會有此一問,徐徐開口道:“秦懷玉以為正先鋒、羅通以為副先鋒,封二人為征虜將軍、討逆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先行直出雁門!”
“房俊聽令!”說完,李世民看向房遺愛,含笑朗聲叫道。
房遺愛早有準備,聽到呼喚,連忙出列手持白玉笏板道:“微臣在。”
“後軍督府房俊,以為此戰押糧官,負責長安與前線的糧草兵械運送。”話說一半,李世民陡然加重語調:“程處弼、尉遲寶林、候霸林三人以為副將,輔助房俊押送糧草、巡衛糧道。”
“微臣領旨。”房遺愛謝過聖恩,正要走進武班,卻見長孫無忌大步從文班走了出來,“萬歲,自古兵法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房俊從未上過戰場,怕是難以擔此重任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