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三行大罪(1 / 2)

等到文武百官奉旨來到崇教殿後,端坐在大殿中央的李承乾,瞬間便發現了一個問題,原本僅有四五位言官在內的文班之中,此刻竟然聚集了三十餘位言官!

“呀!這幫老夫子莫非真的不怕死?”李承乾頷首呢喃,聯想起昨天皇城外的登聞鼓被敲響一事,直到此時還是恨得牙根直癢。

“眾卿家有事啟奏,無事退朝。”李承乾發現言官後,哪裏還有心思上朝,心中隻想著盡快將這些道學先生打發走,也好落得一個耳根清淨。

“臣,禦史台鄒應龍有本。”

“臣,禦史台常寶童有本。”

“臣,禦史台白奇有本。”

“臣,禦史台崇公道有本。”

“臣,禦史台何路通有本。”

一連五位身著藍色官衣的禦史言官走出文班,李承乾的眉毛愈發攢簇,無奈悻悻道:“有本?”

“有本!”五位言官同仇敵愾,仿佛上麵坐著的不是李承乾,而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一般。

“有本,那就奏吧。”李承乾背地苦笑一聲,揚了揚手,端坐在黃花梨木官椅上,側耳細聽了起來。

五位言官交換眼色,最終由鄒應龍為代表,開口道:“殿下,長安童謠可曾聽過?”

“又是童謠!”李承乾暗罵一聲,正色道:“不曾聽過。”

這倒不是他有意搪塞,雖然那首出自岑懋之手的童謠在長安城廣為流傳,但事關皇家庶長公主,又有哪個不怕死的敢去當麵念給李承乾聽?

“那微臣鬥膽,念給太子殿下以及眾位大人聽講。”

鄒應龍正了正嗓子,朗聲道:

“能揮筆,會提槍。殘害連襟在牢房。

五馬道,智謀廣。算就忠良難還鄉。

狀元府,天驕娘。一禮全收昧天良。

戶下方,臥東床。貪心不足霸姨娘。”

朗聲念過四句童謠,鄒應龍神色極為得意,而房玄齡、杜如晦二人臉色鐵青,就連楊波、魏征、馬周三人也是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

“房丞相,丞相身為當朝首相,請問能夠參詳出...”

鄒應龍話說一半,隻聽一聲拍案響起,接著,端坐在大殿之上的李承乾卻是怒發衝冠站了起來。

“嘟!大膽鄒應龍,竟敢出言誣陷當朝重臣?!”李承乾對於童謠所講的四件事心知肚明,若是換了旁時他很可能樂得坐山觀虎鬥,但眼下他已然與房遺愛結盟,早已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氣連枝的局勢。

“臣...”鄒應龍萬沒想到李承乾會發如此大的脾氣,連忙拱手作揖,從衣袖中取出奏本道,“啟稟太子殿下,這是禦史台一百一十位言官禦史聯名上表,懇請太子殿下預覽。”

“什麼奏表?”李承乾怒火中燒,冷聲問道。

鄒應龍不愧是道學先生,眼見太子發怒,卻絲毫沒有退去的意思,“是參奏當今駙馬都尉房俊的本章。”

“呸!”李承乾拂袖冷哼,目光掃向文班臣中三十餘位禦史,朗聲質問道:“單憑一首童謠,就能彈劾當朝駙馬?那明日豈不是要彈劾小王了!”

“臣等惶恐。”此言一出,鄒應龍五人連忙跪倒在地。

李承乾坐回座椅上,冷笑道:“惶恐?你們還知道惶恐?前番在皇城外敲擊登聞鼓,所為之事便是這首煙波浩渺的童謠!眼下聯名上表又是因為這首童謠!難道孔夫子的文章中有讓你們相信童謠的話兒?”

“這...”

不等鄒應龍回答,李承乾再次開口道:“還是經史子集中有著類似的記載?豈不知岑參殺人乃是謠傳?三人成虎是有多!”

“臣等忠心為國,敲擊登聞鼓為的也是維護皇家尊嚴!”

“好!好一個忠心為國!”李承乾與鄒應龍辯論幾句後,強壓著性子道:“內侍,將奏本呈上來。”

等到小黃門拿來奏本,李承乾忽然掛上笑臉道:“好了,都起來吧。”

鄒應龍五人見李承乾又是接奏本,又是叫他們起來,還以為是李承乾改變了主意,一個個腰板兒挺得更加直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