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分西瓜

一個青年人非常渴望成功,於是他跑到富翁那裏去詢問富翁成功的秘訣。

富翁問清楚青年的來意後,什麼也沒有說,轉身到起居室拿來了一隻大西瓜。青年迷惑不解地看著,隻見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塊。富翁把三塊西瓜放在青年的麵前說:“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

青年眼睛盯著最大的那塊說:“當然是最大的那塊了。”

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在青年還在享用最大的那一塊西瓜的時候,富翁已經吃完了最小的那塊。接著,富翁微笑著拿起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青年眼前晃了晃,然後大口吃了起來。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後一塊加起來要比最大的那一塊大得多。

青年頓時明白了富翁的意思。造福百姓的神農氏

上古時候,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草藥可以治病,哪些花草有毒,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要是得了病也沒有什麼藥可以治,隻能等死。

看到這樣的狀況,人民的領袖神農氏非常著急。他想,花草中間有許多可以治病,我一定要把所有的可以治病的草藥找出來。這樣,人們就不怕生病了。

於是,神農氏率領了一些臣民,辭別了大家,準備到山上去嚐遍所有的花草,找出可以治病的草藥來。

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座大山上。這座山高聳入雲,四麵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除了神農氏,所有的人都被嚇住了。

“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的山根本上不去啊。”他們勸說神農氏。

神農氏搖搖頭:“不能回!百姓們還等著我們的草藥救命呢。”

神農氏帶著臣民,學著猴子攀登木架,終於上了山頂。一到山頂,神農氏高興極了。哎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麻麻,這裏麵肯定有很多可以治病救人的草藥。於是,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自己則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裏嚐。

白天,他在山上嚐百草;晚上,他還不辭辛苦地把白天的結果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能治什麼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就這樣日複一日,神農氏掌握的能治病的草藥知識越來越多,自己有時得了病也知道怎麼治了。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裏一嚐,頓時感到天旋地轉,一頭栽倒。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沒有力氣說話了。他使出最後一點力氣,指著麵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裏嚼嚼,喂到他嘴裏。神農氏吃了靈芝草,才解了毒,恢複了健康。

像這樣危險的事不止一次。每次臣民們都覺得太危險了,勸他還是回去吧。可是,每次他都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病了無醫無藥,我們怎麼能回去呢!”

傳說他嚐出了365種草藥,寫成了《神農本草》。這部書一直造福天下。愚公移山的故事

古時候,冀州一帶有個老人名叫愚公,他的家門正好麵對著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叫太行和王屋。由於這兩座大山,他們出門到別的地方去要繞很遠的路。於是,愚公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愚公提議:“我們全家人齊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開辟一條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達漢水南岸。你們說可以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讚同。

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她瞧著丈夫說:“靠您的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麼搬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說啦,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往哪兒擱呢?”兒孫們聽後,爭先恐後地搶著回答:“將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的邊上和隱士的北邊去不就行了?”

決心一定,愚公即刻率領祖孫三代人挑上擔子,扛起鋤頭,幹了起來。他們挖泥土、砸石塊,用藤筐將這些泥土和石塊運往渤海的邊上。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智叟,他看到愚公率子孫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覺得他們一家真是太笨了,居然幹這樣的傻事。他勸阻愚公說:“你也真是太愚蠢了!你怎麼能搬走這兩座巨大的山呢?你看看,這山變小了嗎?”

愚公聽後,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對智叟說:“你的思想呀,真是頑固不化啊。當然,我的確是活不了幾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生息繁衍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是再也不會長高了,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還愁會挖不平嗎?”智叟無言以對。

當山神得知這件事後,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稟告天帝。天帝聽說了愚公立誌要移山的故事後,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派兩個大力神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山給背走了。從此以後,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就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愚公他們那裏到別的地方的交通也很方便了。向上帝借一雙手

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場上的一次慘烈的阻擊戰中,二十多歲的他永遠地失去了雙手,下肢從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特殘的他變成了一個“肉骨碌”,住進了榮軍院。

看到自己成了處處需要照顧的“廢人”,他心情極為沮喪,絕望得他幾次企圖自殺都沒成功——那時,他連自殺的能力都沒了。後來,在別人的講述中、在影視作品中,他認識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海倫·凱勒、吳運鋒等一些中外鋼鐵戰士,他們在殘酷的命運麵前那永不折腰的堅韌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來,生命的硬度遠在鋼鐵之上啊。

於是,他開始近乎自虐般地學習生活自理,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終於學會了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領,並毅然地告別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榮軍院,回到了當時還很貧窮的沂蒙山老家。

不滿足於能夠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著殘軀,無數次的經曆山上山下的摔打,帶領著鄉親們開山修路、架橋引水、種樹建果園……直到貧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來。他這個無手的村支書一當就是三十多年,鄉親們對他無比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