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他也為自己創造著積極麵。文革中,批判崇洋媚外,西洋樂器一折出售,他就趁便宜用省吃儉用省下的錢買了一架鋼琴。他居然能“叫化子唱山歌——窮樂和”。
他還不放棄追求。他能透過20年漫長的陰霾天氣,看到未來晴朗的天空,因此他天天不放棄學習。20年堅持不懈,為未來準備知識。
1979年,他被落實政策。一位官員對他宣布說:“尹明善,你還年輕,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這一年,他已經41歲。他沒有像有些人那樣發牢騷,說耽誤了青春。他卻感慨地在筆記本上寫道:“在20年青春的世界裏,沙礫變成了珍珠,石頭變成了黃金。”這是他對自己20年生活的總結。
這個總結透出了他多麼積極的思維方式呀。正是這種思維方式指導他以後迅速成功。
因為他20年讀了大量的書,他得以前往重慶出版社應聘,而成為編輯。兩年後,他被一家涉外公司請去扭轉虧損,一年多就如願以償。
1985年,他開始思考個人的發展。他尋找事物的積極麵,看到隻有創辦自己的公司,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當時,涉外公司由於他的努力,不僅扭轉虧損,而且盈利幾十萬元。他被稱為能人,威信高漲,十分風光。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毅然辭職。原因很簡單,他要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辭職後,他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幾年工夫,就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書商。他編輯的一套書,發行量突破千萬冊大關。就是在這樣風光順利的時候,他又發現,這是一個注定做不大的行業。於是,他決定關門,立刻就關了。倉庫裏的書,拉出幾大卡車,送到廢品收購站。他走出家門,在全國範圍內,南下北上,東西考察,去市場的每個角落尋找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商業機會。
他找到了。他選擇了生產摩托車發動機。於是,他網羅了9個人才,注入了20萬元資金,研究發明中國沒有的發動機。
他成功了。研製出一台中國沒有的發動機,他因而賺了1600萬元;研製出另一台中國沒有的發動機,他又賺了1500萬元。到2003年,僅10年時間他已有五個工廠,產值達27個億,個人財富達3億多元。絕症患者的積極思維
陳侃如1975年1月6日出生在重慶國營望江機器製造廠一個普通職工的家庭。
1993年5月8日她正讀高三時,她到醫院檢查,診斷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血液病中的一種絕症。醫生說,她最多能活3個月。
麵對這樣的命運打擊,陳侃如比媽媽還堅強。她說:“我不相信醫生的話,我能活下去!”她既沒有放棄生命,沒有覺得世界末日已經來臨,也沒有放棄對前途的追求,她一邊積極接受治療,一邊照常複習、考試,升大學。
她考入了重慶建築大學,一邊治病,一邊讀書。
她這樣頑強地生活著,不僅衝破了醫生3個月的預言,而且3年後,到1996年她大學畢業時,仍然精力旺盛地同命運搏鬥著。
但是,家裏的經濟狀況不允許了。她長期治療,已經花了3萬多元,父母欠下了一大筆債。她決心打工掙錢。
她先當了一家酒店的迎賓員。不久去一家廣告公司應聘。
她沒有接觸過廣告工作,到書店買來兩本書,臨陣磨槍,競戰勝了幾十位對手,獲得了月薪1000元的工作。
半年後,她到另一家廣告公司,月薪一躍達到3000元。
拿了人家3000元的工資,她拚命地給人家回報,起早貪黑,通宵達旦,公司的業務節節上升,她卻累倒了。醫生“勒令”她休息,她不得不辭職回家。
在家裏呆著,誰給錢治病呢?她還得出去掙錢。
她聽說山東德州能治她的病,就決定到山東去打工,一邊打工一邊治病。
她聯係了許多廣告公司。泰山公司同意接收她。她要求工資2000元,對方隻答應600元,最後雙方約定,先幹3個月再說。
在山東吃住都不像在家,她不在乎。她想盡各種辦法開發客戶,電話聯係、登門訪問,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她還要乘車到山東各市去開發市場。一次在青島,電梯壞了,她徒步登上20層樓,身體一陣陣劇烈疼痛,她是在拿生命拚搏。
3個月下來,她創下了20萬元的業務量,沒拿一分錢回扣,沒請客戶吃一頓飯。她得到了1萬元獎金,按她提出的每月2000元的標準拿到了3個月工資。3個月,她掙了16000元。一天,她請假去買藥,王總問她什麼病,當聽說是“再生障礙性貧血”時,頓感震驚,親自開車送她到德州去買藥。
1999年8月,她這個身患絕症的女孩竟然要在另一個領域拚搏,並取得了成功。她用6個小時,登上6293級台階,登上了泰山之顛!
這一年,她創造業績500萬元,是公司定額的5倍,年薪超過了10萬元。而這是一個身患絕症女孩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