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這條鯰魚在新皇交替這斷本應該平靜的特殊時期,漸漸掀起了一些浪潮。
不止攪動了閹黨,新黨,朝野一些暗藏或者蟄伏的力量也相繼出現,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京城人的視野中。
比如,前任首輔葉向高忽然上書新皇帝,列出了‘二十八道新政奏議’。
再比如,躲在江南近一年的前任首輔顧秉謙不甘寂寞,上書為他過去的一些事情辯解,並且‘憤於黨禍’。
而啟三年的刑部尚書王紀,也就是前任都察院左都禦史,東林黨大佬趙南星的門生,上書談及了所謂的啟三年到啟六年間的‘逆案’,為東林黨翻案的傾向十分明顯。
他們這些相對來還算低調,並沒有抱團出現,在朝野還沒有引起什麼動靜。
在周正被關入大理寺,傳言要‘永不敘用’的第二一早,周正彈劾崔呈秀的奏本如期的出現在通政使司。
這似乎在很多人預料之中,卻也讓更多人驚恐萬狀,惶惶不可終日。
甚至於,新黨的一些人忍不住的冒頭,公然上書,為崔呈秀辯解,斥責周正‘狂悖邀名’。
這種反差,讓在大理寺內的周正都暗自搖頭,不管什麼黨哪個派,本質還是爭權奪利,沒有區別。
周正坐在大理寺的牢房裏,手裏拿著的是一本誌怪,看的津津有味。
臨近中午的時候,周正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太陽,自語道:“差不多了。”
就在周正話音落下的時候,有一群內監出了宮門,直奔三司所在的大理寺。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三司衙門就在一起,這一群內監出宮,來到這裏,驚起了不少人的警覺。
皇宮裏那位新皇帝一直無聲無息,沒人知道他的心思,這還是第一次有內監這麼光明正大的出宮!
大理寺少卿榮山看著領頭的內監,神情微變的道:“公公的意思,是要提走周征雲?”
這內監高抬著頭,一臉的傲色,道:“咱家的不夠清楚嗎?”
榮山自然知道周正這段時間攪起的風雲,也知道他是個麻煩人物,若是被內監帶走,那後果怕是他不能承受的!
榮山一時間心思千轉,連忙道:“不敢,我這就讓人去提來,公公稍坐,喝杯茶。”
這內監瞥了眼簡陋的大理寺,有些不情願的道:“你快點,咱家在宮裏還有一堆事情,沒閑工夫在這裏跟你們耗。”
榮山連聲‘是是’,他自己也轉身進了內院。
出了廳,榮山找來兩個人,低聲道:“快,將消息傳出去!”
“是!”兩個衙役不敢怠慢,從側門快速出了大理寺。
最先得到消息的,莫過於與大理寺一牆之隔的刑部了。
還在猶豫著要不要辭官的何琦圖聽著來人的稟報,神色大變,道:“你什麼?宮裏有內監出宮,要帶走周征雲?帶去哪裏?”
衙役苦笑道:“是宮裏來人,榮少卿親自查驗,不會有錯。至於去哪裏,還用問嗎?”
何琦圖臉上冷峻,心念飛轉。
怎麼回事?怎麼會有內監出現,是新皇帝的意思嗎?是那周正又做了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