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郭進大仁釋軍校

北宋初,大將郭進治軍十分嚴厲,不講私情,屬下將士都懼怕他。宋太祖對他很讚賞,派他做洛州(治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防禦史。

一次,一個軍校從洛州跑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誣告郭進有不法行為。宋太祖經過查證,知道軍校誣告郭進,立即派人押送到郭進處,責令郭進殺掉他。當時,正趕上北方邊境發生外來侵擾,郭進對這軍校說:“你敢在皇上麵前誣陷我,我很佩服你的膽量。這次先赦免你的罪過,給你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如能殺退敵人,我當保舉你做官;如果吃了敗仗,你就去投河自殺,不要再來見我。”那軍校有了一線生機,便奮勇作戰,立下戰功。郭進上書呈送宋太祖,要求讓他官複原職。太祖同意了這一請求。魏縣令改字殺惡霸

宋初,永新縣(今屬江西)有一個大惡霸叫馮弧,倚仗舅父是京城的吏部侍郎,無惡不作,欺壓鄉裏。有一次,他與人下圍棋,輸了棋,竟用鐵器將對方砸死。魏縣令寫了判處馮弧的案卷,呈報到京城。吏部侍郎審理此案,批道:“此案不實,請另議。”同時,又給魏縣令捎信,點明馮弧是其外甥,請他從輕發落,事成後保薦他升官加祿。魏縣令閱後十分氣憤,第二天,又把案卷呈報上去,幾天後,仍被退回。

魏縣令看出吏部侍郎有意包庇後,心生一計。隔了二三天,他又上報一案卷,案卷上寫道:“殺人犯馬瓜,無故殺人,應斬首示眾,特報請審批。”吏部侍郎大筆一揮,批了“同意處斬”四個大字。魏縣令在接到批文後,在“馬”旁添了兩點,“瓜”旁加個“弓”字,“馬瓜”就變成了“馮弧”。第二天清晨,這個萬惡不赦的大惡霸就被斬首示眾了。曹翰獻畫感帝心

曹翰受誣被貶,到離京城很遠的地方任職,處境窘迫。他想自己是開國的有功之臣,這次被貶完全是奸臣陷害,如果能讓皇上了解自己,或許會有轉機。

一次,宮廷派使者來到這裏,曹翰趁機對使者說:“家裏人口多,入不敷出,生活艱難。我這裏有一包新衣服,請您幫我抵押一萬文錢。”使者帶著包袱,回到京城,向宋太宗稟報此事。宋太宗命他打開包袱,一看,裏麵有一幅畫屏,名為《下江南圖》,畫的是當年曹翰按宋太祖的旨意,率軍為宋滅南唐的情景。宋太宗看後,想到曹翰當年隨先皇曾立下了功勳,現在生活窘迫,心裏很難過,就下旨召曹翰回京。寇準獻計廢太子

楚王趙元佐是宋太宗的長子,患有精神病,且性情暴戾,對手下十分殘忍,稍有過錯,就用殘酷的刑法處死。太宗多次教誨,始終不改。一年重陽節,太宗宴請諸王,元佐剛巧犯病,沒有請他參加,他便大發雷霆,半夜把姬妾們關起來,放火燒宮。太宗因此大怒,要廢掉他,另立太子。這時,寇準(公元961—1023年)恰巧奉旨到鄆州任職,被太宗召見。太宗問他:“我想廢掉太子,但東宮擁有兵甲,我怕因此招來亂子。你有何萬全之策?”寇準說:“在某一禮節日子,讓東宮帶左右侍從一同前往。陛下派親信去搜查東宮,如果真有違法的罪證,等東宮回來數列他的罪狀,那時就可以廢掉太子。”太宗采納了寇準獻的計謀。等到元佐參加某一禮節儀式時,果真在東宮中搜查出許多刑具,有剜目的、挑筋的、摘舌的。在物證麵前,元佐低頭認罪,於是被廢。狄青智救兄長

宋朝的狄青(公元1008—1057年)是能征善戰的名將,他從小失去雙親,跟著哥哥狄素相依為命。一天,狄青去地裏給哥哥送午飯。途中,同村的一個女子匆匆跑來告訴狄青,他哥哥同鐵羅漢在河邊動武了。鐵羅漢是個村裏有名的遊手好閑之徒。這天,鐵羅漢欺侮一農夫,狄素抱打不平,兩人扭打起來。那女子見此情景,急匆匆跑回村來告訴狄青。狄青急跑著趕到出事地點,這時打鬥已經結束,狄素正緊鎖眉頭坐在一塊石板上喘粗氣,不識水性的鐵羅漢正在河中掙紮。原來他是被狄素一腳踹進河裏的。狄青心想,如果這家夥淹死了,哥哥就要遭殃,按宋朝的法律,殺人要償命。狄青毫不猶豫地跳下河把鐵羅漢救了上來。狄青在鐵羅漢的耳邊輕聲說:“是我狄素救了你一命。”鐵羅漢神誌已不清,無法搞清究竟是誰救了自己。後來,鐵羅漢躺在河邊像個死人。

狄素對弟弟說:“是我把他打死了,我去償命,你管這閑事幹嗎?”

狄青安慰道:“你放心,他隻是一時失去知覺,不會死的。”村民們也都來安慰狄素:“別害怕,我們會為你說情的。”不一會,村長趕到出事地點,大聲喝道:“狄素,朝廷有法,誰惹事打死人,誰就要償命!”

狄青挺身而出,對村長說:“你全弄錯了,事實是鐵羅漢期負弱者,我出於義憤,一怒之下幫了弱者。這個流氓自己不小心掉進河裏,差點淹死,是我哥哥把他拉上岸救了他。”村長將信將疑,這時幾個村民也異口同聲道:“沒錯,我們可以作證。”

狄青說:“村長,你說打死了人,還不知道鐵羅漢是死是活呢?”

村長:“好吧,現在就弄清楚。”

狄青立刻騎在鐵羅漢身上,給他做人工呼吸,過了一會兒,鐵羅漢醒了過來。狄青在他耳邊輕聲嘀咕:“你應該感謝狄素,是他救了你。”

鐵羅漢搖搖晃晃地跑到狄素跟前,跪倒作揖,一連說了幾遍:“多謝你的救命之恩。”

狄素莫名其妙,村長和看熱鬧的人見沒事了,也都散去。在回家的路上,狄素問狄青:“鐵羅漢為什麼要感謝我救了他的命?”

狄青答道:“鐵羅漢和你打架,他是喝醉了,對這件事記不清了,後來我下河救他時,我在他身邊對他說‘我狄素救了你。’當他從昏迷中醒過來時,我又輕聲對他說:‘你應該去感謝狄素。’他真的就這麼做了。”

狄青用機智幫哥哥躲過一場大禍,此時的狄青年僅15歲。狄青擲錢穩軍心

北宋時,儂智高在廣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廣淵)起兵造反,朝廷派大將狄青前去討伐。南方山區,路途艱險,行軍不便,軍心惶恐。狄青對眾人說:“現在,我們請神明來決定,是前進,還是撤退。我把100個銅錢隨便朝地上一擲,如果這些銅錢全都是麵朝上,我們將不虛此行,馬到成功;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班師回朝。”

狄青說完,舉手一扔,一百個銅錢全都麵朝上,這時眾人歡呼雀躍。狄青叫人取來大釘百枚,把這一百個銅錢釘在地上,說:“等大軍凱旋之日,一定灑酒祭奠神明,那時再把銅錢取回。”

平定了南疆之亂後,回師路過這裏,狄青命人取出銅錢,眾人一看,錢的上下都是麵。原來,狄青利用軍士的迷信神明的心理,穩定了軍心。狄青突擊昆侖關

北宋名將狄青奉命指揮嶺南宋軍討伐儂智高,儂智高盤踞邕州(今廣西南寧)的險要隘口昆侖關。昆侖關地勢險要,儂智高派重兵把守,狄青知道必須智取,才有可能襲破昆侖關。

狄青率軍到達昆侖關附近,便按兵不動,下令全軍休整十天,籌備軍糧。儂智高聽了探子的報告,認為宋軍糧草接濟困難,不會馬上進攻邕州,所以沒有采取嚴密的防範措施。時逢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狄青下令全軍歡宴三天。儂智高得知宋軍在關下張燈結彩,狄青大宴三軍,更加疏於戒備。第二天夜裏,風雨大作,宋軍營裏猜酒行令聲不斷,狄青突然稱病,中途退席,他換上普通將士的軍服,率一支突擊隊冒雨前進,趁敵軍防備鬆懈之機,一舉攻下昆侖關。重關失守,儂智高後悔自己輕敵,但為時已晚。狄青巧變鉦鼓聲

狄青在擔任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時,遇到西夏兵大舉侵犯,狄青考慮到敵眾我寡,不能硬拚,隻能出奇才可取勝。於是,他下令全體將士帶上短兵器,準備拚殺。狄青又一反常態,改變了鉦鼓的信號,規定聽到鉦鼓一鳴就停止前進,再鳴就嚴陣以待,然後又佯裝退卻。鉦鼓一停,就立即大聲呐喊殺向敵軍。兩軍交戰後,西夏兵見宋軍聞鉦退縮,以為宋軍膽怯,都放聲大笑,毫無戒備。當鉦鼓聲停止後,宋軍突然殺聲震天,手執短刀,殺向西夏兵。西夏兵頓時手忙腳亂,慌不擇路,互相踐踏,死傷無數。李允築城禦遼

900多年前,北宋王朝朝野上下籠罩著一片苟且偷生的氣氛,因懼怕遼國尋釁,與遼締結了“澶淵之盟”。雄州(今河北雄縣)為北宋與遼接壤的邊境城市。擔負雄州防務的地方官李允為了防範敵人的侵略,想出了一個不引起敵人注意的“移花接木”的辦法:他先用白銀鑄造了一個大香爐,放在城北郊的一座寺廟裏,故意不設人守護。過了幾天,銀香爐被盜。李允便四處張榜,懸賞捉拿盜賊。同時,李允派人放風說,廟中器物常常被偷,為了保護寺廟,非得築城牆圍護不可。於是,他立即征調民工,趕修北城牆,沒多久工程就完工了。一座與遼國對峙抗衡的堅強保壘就這樣建成了。邊郎中智辨真偽

宋朝時開封府有一個屠夫姓胡,他的老婆因行為不檢點,常受胡屠夫和公婆的打罵。有一天傍晚,她去井邊打水,一去不回,胡屠夫立即去官府報案。這時,正巧在附近一口枯井中發現一具女屍,官府命胡屠夫和胡屠夫的嶽父去辨認,胡仔細看了一遍說:“這不是我老婆,我老婆有一隻腳缺一個小趾,而這屍首的腳趾是全的。”胡屠夫的嶽父同胡一向不和,胡屠夫剛說完,他就伏在女屍旁大哭,並對官府的人說:“這就是我的女兒,她的公婆一向期負她,一定是他們把她打死後扔在井裏的。”

時值盛夏,兩天後,屍體已腐臭,官府隻得把屍體埋在城外,胡屠夫收監候審,他在受審時,受不住酷刑,隻得招認是自己害死了老婆。

過了些日子,負責複審此案的刑部邊郎中,查閱案卷後發現許多疑點,他認定此案是冤案,他認為胡屠夫的老婆肯定沒有死。但負責審理此案的宣撫使安文玉卻堅持原判。邊郎中為了查證事實,就派人到各城門口去,把張貼的捉拿逃亡者的告示仔細觀看一遍,發現一張告示中提到的從胡姓商人家逃跑的一女婢,其特征和女屍相同,邊郎中又派人監督埋屍者起出原屍,埋屍者指著河岸的一個新墳說:“就是那座墳。”眾人把墳挖開後一看,裏麵埋的竟是一具男屍,大家感到詫異,邊郎中若有所思地說:“當時埋屍正值盛夏,埋屍人擔心河水上漲了過河不安全,可能是把屍體匆匆拋到河裏交差。”經過審問,那埋屍者點頭承認。

安文玉雖然明白胡屠夫是冤枉的,但以沒有抓住逃走的胡妻為由,仍然不答應釋放胡屠夫。事也湊巧,開封府一個官吏調任洛州(今河北永年縣)州官,他的一個聽差在來迎接的歌妓中發現了胡屠夫的老婆,便把她帶到州府審問,原來這女人乘打水跑到一相好家,以後又被相好賣給妓院。

真相大白,胡屠夫被開釋,邊郎中善於分析,智辨真偽,為後人稱道。楊六郎凍城保邊防

北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9月,契丹國遼聖宗和蕭太後率領二十萬大軍,越過易水,攻破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的宋軍前沿據點狼山。遂城被契丹軍團團圍住。時任保州巡邊都巡檢使之職的北宋名將楊延昭(公元958—1014年)鎮守遂城。

遂城是個小城,守軍不足三千,而遼軍勢眾,蕭太後親臨城下督戰。遂城城裏軍民見大軍壓境,惶恐不安。楊延昭這時卻從容自若,他身先行陣,率領全城軍民英勇抗敵,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遼軍的進攻,從9月到10月,整整堅持了一個月。一天,突然寒潮襲來,氣溫驟降,點水成冰。楊延昭心生一計:發動軍民挑水澆城,一夜工夫,城牆被澆了個濕透,第二天天亮,楊延昭看見城牆晶瑩明澈,好像一座冰城,他滿心歡喜,心想這下遂城可保住了。圍在城外的遼軍不敢走近城牆邊,因為這裏都成了溜冰場了。軍士們無法在冰上行走,更不要說是攀登全已結冰的城牆了。蕭太後對此一籌莫展,氣惱得直跺腳,無奈隻得放棄遂城,調兵去攻打泰州(今河北滿城)。楊延昭見遼軍撤走,便打開城門,率騎兵追擊,遼兵突遭襲擊,倉皇而逃。楊延昭凍城保遂城,威震邊庭,以後,遼軍見到楊延昭的軍旗,便不戰而栗。丁謂修皇宮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皇宮著了大火。朝廷命令丁謂(公元962—1033年)修複皇宮。修建皇宮需用很多土,丁謂考慮從京城外取土路太遠,費工費力,耗資巨大。就下令在城裏街道開挖取土,節省了大量工時,不幾天的工夫,原來的街道就成了深溝。丁謂又命令快通汴河官堤,引汴河水流入溝中。從外地調來的運載建築材料的竹筏木船,都經這條大溝運進,十分便捷。皇宮竣工,立即把廢棄的磚瓦灰土填滿溝中,大道恢複如故。挖土、運材、處理廢物,一舉而三得。最後算總賬,節省費用何止千萬。曹瑋一語誅叛兵

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在位)時,朝廷派大將曹瑋鎮守渭州(今甘肅、寧夏部分地區),渭州緊挨著夏國。有一天,曹瑋在客廳裏跟客人下棋,手下人告急:“守衛在邊界上的一些士兵跑到夏國去了。”曹瑋聽後,泰然自若,依然下棋,還說:“不要緊張,這些人都是我派去的。”夏國國王見到大批宋兵來降,十分高興。可是,沒大一會兒,又傳說那是曹瑋故意派來的奸細,便立即將他們斬首,並將頭顱扔到邊界線上,表示自己是不會輕易受欺騙。宋兵見到這些血淋淋的腦袋,無不驚愕,從此,宋兵叛逃的現象很少發生。王曾計鋤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