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7年,當時控製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開始時,卡內基沒理會。於是摩根放出風聲,說如果卡內基拒絕,他就找當時居美國鋼鐵業第二位的貝斯列赫母鋼鐵公司聯合。這下卡內基慌了,他知道貝斯列赫母與摩根聯合,就會對自己的發展構成威脅。一天,卡內基遞給齊瓦勃一份清單說:“按上麵的條件,你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接過來看了看,對摩根和貝斯列赫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的他微笑著對卡內基說:“你有最後的決定權,但我想告訴你,按這些條件去談,摩根肯定樂於接受,但你將損失一大筆錢。看來你對這件事沒有我調查得詳細。”經過分析,卡內基承認自己過高地估計了摩根。卡內基全權委托齊瓦勃與摩根談判,取得了對卡內基有絕對優勢的聯合條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虧,就對齊瓦勃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卡內基明天到我辦公室來簽字吧。”齊瓦勃第二天一早就來到摩根的辦公室,向他轉達了卡內基的話:“從第51號街到華爾街的距離,與從華爾街到51號街的距離是一樣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說:“那我過去好了!”摩根從未屈就到過別人的辦公室,但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齊瓦勃,所以隻好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

後來,齊瓦勃終於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鋼鐵公司,並創下了非凡業績,真正完成了從一個打工者到創業者的飛躍。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上帝,你也許會像齊瓦勃一樣成為一位成功的人士。一分鍾

著名教育家班傑明·D曾經接到一個青年人的求教電話,並與那個向往成功、渴望指點的青年人約好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待那個青年人如約而至時,班傑明的房門大敞著,眼前的景象卻令青年人頗感意外——班傑明的房間裏亂七八糟、狼藉一片。

沒等青年人開口,班傑明就招呼道:“你看我這房間,太不整潔了,請你在門外等候一分鍾,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吧。”一邊說著班傑明就輕輕地關上了房門。

不到一分鍾的時間,班傑明就又打開了房門,並熱情地把青年人讓進客廳。這時,青年人的眼前展現出另一番景象——房間內的一切已變得井然有序,而且有兩杯剛剛倒好的紅酒,在淡淡的香水氣息裏還漾著微波。

可是,沒等青年人把滿腹的有關人生和事業的疑難問題向班傑明講出來,班傑明就非常客氣地說道:“幹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尷尬又非常遺憾地說:“可是,我……我還沒向您請教呢……”

“這些……難道還不夠嗎?”班傑明一邊微微笑著一邊掃視著自己的房間,輕言細語地說,“你進來又有一分鍾了。”

“一分鍾……一分鍾……”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說,“我懂了,您讓我明白了一分鍾的時間可以做許多事情,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班傑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裏的紅酒一飲而盡,向班傑明連連道謝後,開心地走了。

其實,隻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鍾,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

隻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鍾,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理發師

理發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3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長。”徒弟不語。

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發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剪得太短。”徒弟無語。

師傅笑著解釋:“頭發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交錢一邊笑道:“花時間挺長的。”徒弟無言。

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挺利索,20分鍾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語。

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沒一次做對過。”

師傅寬厚地笑道:“不錯,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麵前鼓勵你,作用有二: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言;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動,從此,他越發刻苦學藝。日複一日,徒弟的技藝日益精湛。

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我們日常生活哪怕是辦一件小事,由於說話水平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四顆補鞋釘

在蘇格蘭的一個小鎮上,一位年邁的鞋匠決定把補鞋這門本事傳給三個年輕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導下,三個年輕人進步很快。當他們學藝已精,準備去闖蕩時,老鞋匠隻囑咐了一句:“千萬記住,補鞋底隻能用四顆釘子。”三個年輕人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踏上了旅途。

過了數月,三個年輕人來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戶,從此,這座城市就有了三個年輕的鞋匠。同一行業必然有競爭,但由於三個年輕人的技藝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風平浪靜地過著。

過了些日子,第一個鞋匠就對老鞋匠那句話感到了苦惱。因為他每次用四顆釘子總不能使鞋底完全修複,可師命不敢違,於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無論怎樣想他都認為辦不到。終於,他不能解脫煩惱,隻好扛著鋤頭回家種田去了。

第二個鞋匠也為四顆釘子苦惱過,可不久他發現,用四顆釘子補好鞋底後,壞鞋的人總要來第二次才能修好,結果來修鞋的人總要付出雙倍的錢。第二個鞋匠為此暗喜著,他自認為懂得了老鞋匠最後一句話的真諦。

第三個鞋匠也同樣發現了這個秘密,在苦惱過後他發現,其實隻要多釘一顆釘子就能一次把鞋補好。第二個鞋匠想了一夜,終於決定加上那一顆釘子,他認為這樣能節省顧客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會安心。

又過了數月,人們漸漸發現了兩個鞋匠的不同。於是第二個鞋匠的鋪麵裏越來越冷清,而去第三個鞋匠那兒補鞋的人越來越多。最終,第二個鞋匠鋪也關門了。

日子就這樣持續下去,第三個鞋匠依然和從前一樣兢兢業業為這個城市的居民服務。當他漸漸老去時,他開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囑咐的含義:要創新,而且不能有貪念,否則必然會為社會所淘汰。

再過了幾年,鞋匠的確老了,這時又有幾個年輕人上門來學這門手藝。當他們學藝將成時,鞋匠也同樣向他們囑咐了那句話:“千萬記住,補鞋底隻能用四顆釘子。”

要創新,而且不能有貪念,否則必然會為社會所淘汰。人生的偶然

人生是有許多偶然的,所以,也就多了很多的機會。

16歲的進修,她隻是個很平常的女生,學習下等,和一些已經在社會上打工的女孩子混在一起玩,那時她上初二,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裏。

一次期中考試前,她的好友悄悄把她拉過來說:“告訴你個好消息,我有了這次考試的卷子了。”

原來,另一個學校已經考過,而有人告訴她,她們這次考試就是這張卷子。

那是張數學卷子,她幾乎把它背了下來,如果按她的真實水平,她隻能考30多分吧,但她那次考了一個全班第一,她的朋友隻背過其中一部分,考了70多分。讓她沒想到的事還在後邊,所有人都懷疑她作弊了,但就是作弊也不可能考98分啊,隻有老師相信了她並鼓勵了她,說她進步很快,以後肯定還會考出好成績。那一刻,她差點流了淚,她沒想到老師相信她,況且同學們對她的羨慕讓她體會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喜悅和興奮,原來,學習好了可以如此自豪!

從那以後,為了證明自己沒有作弊,為了對得起老師那句話,她像發了瘋一樣開始學習,並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不久,她的學習成績果然躍居全班第一。一年後,她考上重點高中。三年後她考上北大。

如果不是那次偶然偷來的試卷改變了她的命運,她本來也是和那些農村女孩一樣,畢業以後去外地打工的。因為那個考了70多分的女生最終去了一個飯店端盤子,而幾年之後,她去美國留學了。

是那次偶然改變了一切,她抓住了那個機會。而那個女孩子,卻沒有抓住,於是一切變得如此不同。十幾年後她回母校做報告,說了自己的故事。當時已經白發蒼蒼的數學老師對她說了真相:孩子,當時我就知道你是作弊了,因為以你的能力不可能考98分。但我想,也許你從此能發憤,所以,我給了你鼓勵和信任。

那一刻,她的淚水流了下來,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那個其實明白她的人,沒有把她當賊一樣揪出來,而是給了她鼓勵,讓她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還有一件讓人感動的偶然。

一個德性不好的人,好吃懶做不算,還有偷偷摸摸的習慣,所有人都很討厭他,因為他借了人錢不還不算,還總是拿去賭博。所以周圍的人幾乎沒人再借錢給他,即便想做個小買賣他都沒有錢。於是他跑到一家遠房親戚家借錢,那是他第一次向她張口,他以為她還不知道自己的底細。

他很順利地拿到了錢,在轉身要走的一刹那,她叫住了他:“曾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說你不會還錢,讓我不要借給你,但我相信你不是那樣的人,也許他們對你有誤解。”

在聽到句話之前,他是準備拿這1000塊錢去賭博的,贏了就吃喝玩樂,輸了再找人借。但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震動,他沒有說話,關上門走了。然後他離開了家鄉,去了深圳。

半年後,他的親戚收到了他從深圳寄來的1000塊錢。三年後,他開著私家車從深圳回來,把從前欠的錢全部還清了。

是從那次借錢開始,他知道自己應該有另一種人生,他要讓人家對他信任,他再也不願做騙子了,因為是那個親戚的信任讓他從此翻開了人生的另一頁。

機遇來了,就抓住它吧,從此翻開你人生的另一頁。福特的“吝嗇”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一個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裏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裏走出,其中一位是福特。福特手裏拿著一張菜單走向服務生,微笑道:“小夥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很自信地回答:“沒有啊。”

“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認真的樣子,服務生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不會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堅決地糾正道。

服務生隻得低頭花了一番辛苦湊夠了50美分,遞到一臉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年輕的服務生低聲嘀咕道:“真是小氣,連50美分也這麼看重。”

“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一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幕情景的邁克,抑製不住地站起來,“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捐出5000萬美元的善款。”邁克拿出一張兩周前的報紙,將上麵的一則報道指給服務生看。

服務生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何還要當著那麼多朋友的麵,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懂得取回屬於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000萬美元,是同樣值得重視的。”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經驗,那就是——沒有理由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還是多麼微小。

後來,經過多年艱苦的打拚,邁克成為美國報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務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老板。

沒有理由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還是多麼微小。過上好日子

5年前,斯蒂芬·阿爾法經營的是小本農具買賣。他過著平凡而又體麵的生活,但並不理想。他一家的房子太小,也沒有錢買他們想要的東西。阿爾法的妻子並沒有抱怨,很顯然,她隻是安於天命而並不幸福。

但阿爾法的內心深處變得越來越不滿。當他意識到愛妻和他的兩個孩子並沒有過上好日子的時候,心裏就感到深深地刺痛。

但是今天,一切都有了極大的變化。現在,阿爾法有了一所占地2英畝的漂亮新家。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擔心能否送他們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學了,他的妻子在花錢買衣服的時候也不再有那種犯罪的感覺了。下一年夏天,他們全家都將去歐洲度假。阿爾法過上了真正的生活。

阿爾法說:“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5年以前,我聽說在底特律有一個經營農具的工作。那時,我們還住在克利夫蘭。我決定試試,希望能多掙一點錢。我到達底特律的時間是星期天的早晨,但公司與我麵談還得等到星期一。晚飯後,我坐在旅館裏靜思默想,突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可憎。‘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問自己‘失敗為什麼總屬於我呢?’”

阿爾法不知道那天是什麼促使他做了這樣一件事:他取了一張旅館的信箋,寫下幾個他非常熟悉的、在近幾年內遠遠超過他的人的名字。他們取得了更多的權力和工作職責。其中兩個原是鄰近的農場主,現已搬到更好的邊遠地區去了;其他兩位阿爾法曾經為他們工作過;最後一位則是他的妹夫。

阿爾法問自己:什麼是這5位朋友擁有的優勢呢?他把自己的智力與他們作了一個比較,阿爾法覺得他們並不比自己更聰明;而他們所受的教育,他們的正直,個人習性等,也並不擁有任何優勢。終於,阿爾法想到了另一個成功的因素,即主動性。阿爾法不得不承認,他的朋友們在這點上勝他一籌。

當時已快深夜3點鍾了,但阿爾法的腦子卻還十分清醒。他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弱點。他深深地挖掘自己,發現缺少主動性是因為在內心深處,他並不看重自己。

阿爾法坐著度過了殘夜,回憶著過去的一切。從他記事起,阿爾法便缺乏自信心,他發現過去的自己總是在自尋煩惱,自己總對自己說不行,不行,不行!他總在表現自己的短處,幾乎他所做的一切都表現出了這種自我貶值。

終於阿爾法明白了: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話,那麼將沒有人信任你!

於是,阿爾法做出了決定:“我一直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二等公民,從今後,我再也不這樣想了。”

第二天上午,阿爾法仍保持著那種自信心。他暗暗以這次與公司的麵談作為對自己自信心的第一次考驗。在這次麵談以前,阿爾法希望自己有勇氣提出比原來工資高79)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經過這次自我反省後,阿爾法認識到了他的自我價值,因而把這個目標提到了3500美元。

結果,阿爾法達到了目的。他獲得了成功。

隻要你有信心,相信自己,你麵對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長生不死的祖父

祖父是一位巨富,他僅靠一代的奮鬥便構築起現在數億萬日元的家業。可是他在剛過花甲之年,打算將家業傳給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父親的時候,被查出患了癌症。

由於內髒的癌腫摘除手術十分成功,所以雖然還會有複發的可能,但是醫生說,隻要依靠藥物抑製就無大礙。

可是祖父似乎並不滿足這一點,繼而提出一項令人出乎意料的要求,那就是用別的健康人的內髒來替換自己所有的器官。

但不能是死人,而是活人的內髒!於是,他開始四處尋找植物人,然而幾乎是空手而歸——植物人的家屬拒絕拆除維持親人生命的醫療器械。

為此,祖父想方設法,經過多次協商,終於以高額的補償金換回了一個植物人的身體。就在這時,政府卻出麵幹涉了。

國家法律認為,植物人雖說處於死亡狀態,但仍是活著的人。因此,這樣做無異於殺人害命。所以,祖父的行為可以說是購買人體,甚至也可能構成殺人罪!

祖父並不因此而斷念,他有自己的主張——植物人的軀體,即使不賣給我,也是必死無疑。

那麼,趁活著的時候將肉體提供給需方,結果不都是一樣嗎?而政府告訴祖父,隻有在拆除醫療器械之後,才能摘除髒器。但祖父不同意這一做法,將政府告上了法庭。

判決在傳媒界引起很大的爭論。焦點集中在“若腦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那麼,何種狀態才可稱為死”這一問題上。

祖父仍然固執己見,認為靠機器維持生命的植物人可以認定為死人。

祖父對此事所持有的熱情令全家都感到吃驚。他已經上了年紀,即使接受了那種手術,恐怕也不會延壽多少年。

並且,已決定穩居靜養的他,無論如何也不像對“生”有如此強烈的願望。判決花費相當長的時候,最終以祖父敗訴而告終。

司法界的結論,仍是依據常識,認為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的植物人並非死人”。雖說是依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但隻要有一個細胞還有存活的可能性,便可認為生命依舊存在。隻有在拆除維持生命的醫療器械、所有細胞都死亡時,才可以稱其死亡並允許進行髒器移植……這就是判決書上寫著的最終結論。

審判剛剛結束,祖父便去世了。或許是讓人擔心的癌細胞擴散所致,但祖父也的確到了壽終正寢的年紀。可在這之後,卻引發了小小的騷動。祖父的律師開始采取行動。律師們拿出祖父臨終時托付的文件,對給祖父下死亡定論的醫師提出死亡證明無效的起訴。

令人費解的是,祖父在生前,將手術中摘除的一部分癌腫寄放在某研究所的儀器中了。

那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儀器,其功能就是維持細胞的生命力!眾所周知,癌細胞不同於一般細胞,隻要不斷汲取養分和氧氣,它就會無限地分裂下去。也就是說,它是長生不死的細胞!

我去看過那些細胞,在玻璃容器中,仿若一片牛肉。然而,那卻正是“長生不死的祖父”的形象。律師們提出,隻要有一部分細胞還存活,祖父就沒死。司法當局一定不知如何是好。

按常理,祖父的確已經去世,但政府當初正是以“雖說是依靠醫療器械維持生命,但隻要有一個細胞還有存活的可能性,便可認為生命依舊存在”來答複祖父的。因此,政府不得不承認,祖父仍舊活著。隻要不拆除醫療器械,祖父……祖父的癌細胞就會永遠活著。並且,祖父囑托家人不能拆除醫療器械。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奉養祖父直到永永遠遠!那麼,祖父為何要這樣做呢?讀到這裏,不知有人能否破解這個謎。我也是看了祖父的遺書(不,因為他並沒有死,所以正確來講不應稱之為遺書),才恍然大悟的。

祖父並不是對“生”留戀不舍,而是為我們子孫後代設計了一步很巧妙的棋。試想一下祖父打下的江山和積累的巨額資產,就會曉得由於他的死,我們將繳納多麼大的數額的繼承遺產稅。但隻要祖父一直這樣活下去,我們家族就再也不必繳繼承遺產稅。

我們一家的巨額財富,將永遠這樣得到保障,不必繳一分一厘的繼承遺產稅!

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突破既定的思維,反其道而行,不失為一種智慧,因為人們對事物注意的往往是表象。聰明人的眼光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銳、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強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獨自一人來到華盛頓的大街上,那時還沒有電視等先進媒體的傳播,他隻要稍加改裝,就不會被人認出來。忽然,他發現在一家名為《智慧》的雜誌社門前圍了一大群人,於是他也好奇地湊了上去。結果發現,在華麗的牆壁上竟鑽了一個小洞,洞旁寫著醒目的幾個大字:“不許向裏看!”然而好奇心還是驅使人們爭先恐後地向裏觀望,林肯也順著小洞向裏看,原來裏麵是用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組成的一本《智慧》雜誌的廣告畫麵。

林肯總統覺得這家雜誌社很有創意,回來就吩咐秘書為自己訂了一份。果然,《智慧》雜誌不論內容編排、版式裝幀、封麵設計,還是印刷質量,都堪稱一流,頗受林肯的喜愛和青睞……這天,林肯處理完一天的公務,順手拿起一本新到的《智慧》雜誌翻閱起來,翻著翻著突然發現這本雜誌的中間幾頁沒有裁開。林肯很是掃興,順手將雜誌放到一邊。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這本雜誌:這既然是一份大家喜愛、風行全國的雜誌,在管理方麵應該是十分嚴格的,按常理絕不會出現這種連頁的現象。他由此聯想到雜誌社在牆壁小洞上做廣告的事,難道這裏麵又有什麼新花樣?他翻身下床,找到這本雜誌,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開了它的連頁,發現連頁中的一節內容竟被紙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錯了,但印錯的內容又是什麼呢?好奇心驅使林肯又用小刀一點點兒地撬起了糊紙,下麵竟寫著這樣幾行字:“恭賀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獲得了本刊1萬美元的獎金,請將雜誌退還本刊,我們負責調換並給您寄去獎金。——《智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