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位越高,姿態越低,心胸越寬廣。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與人相處隻要稍有點處理不當,就會招數不少麻煩。輕則工作不愉快,影響職業生涯;重則事業敗北,從零做起。因此與人相處關鍵是要學會低調。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人們和諧相處也可以讓人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三國時期,曹丕以不爭而保住太子之位,而東漢時期,的馮異則以不爭而被封侯。從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之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領悟到,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時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為人便能善時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將盈若方,不驕不狂。
因此,本書第一篇不以《低調好做人》為題,闡述了怎樣低調做人,怎樣低調處世,低調做人有什麼好處,低調有什麼作用。
從現實的角度講,低調做人既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智慧,一種謀略,一種胸襟。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低調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個人應該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適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低調做人才能有一顆平凡的心,才不至於被外界左右,才能夠冷靜,才能夠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碼的前提。
當然做人,除了低調,還要學會“難得糊塗”。一般人,並不能夠理解“難得糊塗”的真實內涵,其實,“糊塗”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技巧,是一種為人處世的高明辦法。
中國古代的智者,從來不會拒絕糊塗。因為,“難得糊塗”的智慧,實際上包含著一種韜光養晦的戰略。充分運用“清楚之糊塗”的技巧,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不失為保全自己的一種手段。
糊塗的人以無招對有招,無為而治。
糊塗是精明人的一種修養,了解其精髓的人,深沉、老練、可以經受失敗的痛苦煎熬,可以平靜地享受成功的快樂,可以隨時虛心學習和體會,進行更高層次的思考,麵臨何種危急形勢,都能沉著冷靜、泰然相對。
為什麼糊塗有著如此大的威力,如此神奇的效用?隻因為,“糊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高於哲理的命題,糊塗是讓西洋人東洋人猜不透卻又能幫你實現人生價值的學問,一句話,糊塗是人生的大智慧。
當然有一點要提醒的是,糊塗也不是教人逆來順受、委曲求全、打掉門牙往肚裏咽、打你的左臉還把右臉湊上去。更不是不要原則、不講正義和真理,事關大是大非、事關民族大義,則來不得半點糊塗,豈但不能糊塗,而且還要清醒得很!說到底,糊塗的學問是教你豁達、大度、超然、灑脫、淡泊、寧靜、脫俗、不斤斤計較,不為五鬥米折腰,不為職稱評定、級別晉升、職務變更、薪金增減分神煩惱,長籲短歎;糊塗的學問是關於人們什麼時候該糊塗,什麼時候不該糊塗,以及如何糊塗的學問。
本書除了教會你低調做人、糊塗做人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教會你聰明做人。從聰明的理論來說,聰明的人做人處世,善於運用社交、辦事、溝通、態度、人脈五大原則技巧。
所謂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會、洽談公事或私人聚會上,總是會掌握時機;而辦事用語要緊扣主題,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講到點子上;溝通就是把管道打通,讓任何人之間沒有誤解,沒有爭執,讓彼此能交流,能理解,能產生共識,就像大禹治水,通過溝通與疏導,可以讓敵人變成朋友;可以讓不同的解釋變成共識;而態度則是一種修養,要認識到:當你用平等的態度對待他的時候,你會發現他也會以平等的態度來回報你;聰明人最根本的是要掌握人脈,人脈資源越豐富,就越好辦事,賺錢的門路也就越廣,你的人脈檔次越高,經營的利潤就越高,賺錢就越快、越多。
本書注重實用,注重技巧,注重案例,讓讀者每讀完一節,都會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因此,從讀者的角度上講,這本書更像一本為人做事的準則,它會讓你在人事複雜的社會關係當中,捋順生計,同時讓你做人做事更加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