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示短致長,扮弱勝敵(2)(1 / 2)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出頭的椽子先爛。”說的是為人不可太露的道理。《莊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挺拔的樹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傷害。聰明人在這種情況下要隱藏利器。

在《厚黑學》看來,鋒芒畢露,咄咄逼人,固然能從氣勢上壓倒對方,但隱藏利器,以便扮豬吃虎,更容易取得勝利。隱藏利器的目的是暫時隱藏實力,削弱對方對自己的提防與控製,特別是在自己處於劣勢時,借以隱蔽來保護自己,討好蒙騙敵手,發展壯大力量,伺機待發,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例如,北齊的高洋,其未鳴時沉默寡言,顯得愚鈍憨厚,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裏。連他的哥哥高澄有時都說:“我這個弟弟如得富貴,那麼預言吉凶的相麵書就無法解釋了。”言外之意,高洋實在不具備當帝王的野心與實力。恰恰就是這個高洋,成了北齊的開國皇帝。這主要得益於高洋能夠隱藏利器。高洋未登基前,少言少語。退朝回家常常是閉門靜坐,對妻妾也說不上幾句話,最激烈的舉動也不過是有時脫了鞋,光著脊梁在院子裏奔跳不停(其實也正借以掩蓋心中的不平靜),而這一切都與他的哥哥高澄形成了鮮明對比。高澄凶橫暴烈,狂傲不羈,鋒芒畢露,總攬朝綱。甚至還調戲高洋的美妾,總之,根本不把弟弟放在眼裏。

殊不料事有突變。一次,高澄對皇帝元善不滿,與幾個心腹密謀廢立之事,被家奴蘭京聚眾刺殺身亡。高洋得報後,神色不變,率兵趕至,將蘭京等凶手一一捕殺。對外則宣布,大丞相隻是在家奴造反時受了點傷。又向皇帝元善請求護送高澄回晉陽養傷。元善心中暗喜,立即準行,認為高澄既傷,而高洋難成大器,威權當複歸帝室了。高洋回晉陽後,當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晉陽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百官驚歎不已。高洋見內外安定,這才宣布高澄去世,為其兄發喪。元善認為他毫無野心,便晉封他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襲封齊王。

數月後,高洋率兵抵達國都,逼元善皇帝禪位。元善聞知後,驚得目瞪口呆,隻好交出王位。高洋登台南麵,改國號齊。

高澄曾經說:“我這個弟弟(指高洋)如得富貴,那麼預言吉凶的相麵書就無法解釋了。”回頭來看,高洋卻比高澄高明得多。他隱藏利器,不僅瞞過了疑心滿腹的元善皇帝,瞞過了文武百官,連親哥哥也瞞了過去。如果高澄有幸當立,自然不屑加害於高洋。這隻是最後的一步,而高洋最後竟成就了帝王的大業,雖然是緣於機遇,卻也是“隱藏利器,扮豬吃虎”的成功。

“隱藏利器”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當時的環境有和諧的關係,並且把自己偽裝起來,以便更好地保存自己的能量,走更長遠的路。同時,隱藏利器,也是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你有利的力量,這是一種柔軟,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隱藏利器,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等候時機,以便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遇。

當然,真正聰明者,往往聰明得讓人不以為其聰明。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稱許過,這才是“真人不露相”。對於這樣的老好人誰會防範呢?他因此得以在無聲無息中做成大事。

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韓琦,想停下來不再去召太子進宮,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越發催促人們召太子,從而避免了權力之爭。擔任內都職務的任守忠這個人很奸邪,反複無常,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間進行離間。有一天韓琦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已經簽了字,參政趙慨感到很為難,不知怎麼辦才好,歐陽修說:“隻要寫出來,韓公一定有自己的說法。”韓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填寫上,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