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飯店就是美國著名的涅道夫·愛斯特莉亞飯店的前身。這個服務生就是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喬治·郝伯特,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用一夜的真誠換來的竟是一生輝煌的回報。善良的回報
100多年前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裏,一位貧苦的鄉下人正在自家的田裏耕作,忽然聽見河邊傳來救命的呼叫聲。他快步奔向河邊,看見一個少年正在河裏掙紮,便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裏救起那位險些兒沒了命的少年。事後才知道他是貴族世家的兒子。過了幾天那位貴族親自登門向鄉下人道謝:“朋友,你這樣好心,應該有好報。你盡管說,看可有什麼用得著我幫忙的。”鄉下人搖著頭連聲說:“沒有,沒有。”他認為天地間哪有見死不救之理,他堅信助人圖報非君子。
那位貴族除了敬佩鄉下人的節操之外,還是覺得過意不去。就在這個當口,鄉下人的兒子回來了,那位貴族說:“哦,有了。要不然我把你的孩子,帶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吧?”
鄉下人接受了他的建議,因為這正是他兒子求之不得的。他就讓貴族把兒子送到倫敦去深造了。
後來,鄉下人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就是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榮獲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亞曆山大·弗萊明,就是他發現的拯救了世界千百萬人性命的抗菌藥青黴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麵臨最艱苦歲月的過程中,那位曾經助弗萊明一臂之力的貴族的兒子,在倫敦患嚴重的肺炎,最後就是用青黴素醫治好的。這個人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鄉下人救了貴族的兒子,貴族成就了鄉下人兒子的學業;鄉下人的兒子學成以後用他發現的藥品又一次拯救了貴族兒子的生命。出於善良的回報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人終有好報!一杯水的溫暖
10年前,他還在深圳打工,整天幫人家掏下水道,走哪兒身上都一股下水道的異味,讓人側目。
深秋的一天,下著雨。他當時已掏好一家酒樓的下水道,雨大,回不去,就倚在酒樓的簷下躲雨。他抱臂轉臉,隔著酒樓玻璃的窗,望著裏麵蒸騰的熱氣和溫暖,一些人悠閑地在吃飯。他想,若是有一杯熱熱的茶喝,多好!他在心裏麵笑著對自己搖頭,我怎麼可以那樣奢望呢?
這時,酒樓的門忽然開了,從裏麵走出一位服務員,服務員徑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禮對他說:“先生,您請進。”他愣住了,結巴著說:“我,我,不是來吃飯的,我隻是躲會兒雨。”服務員微笑著說:“進來吧,外麵雨大。”他拒絕不了那樣的微笑,跟著進去了。
他暗地裏想:是想宰我吧?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麼也沒有。他被引到一張椅子上坐定,另一個服務員端來一杯溫開水,“先生,請喝水。”朋友不知道她們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想:既來之,則安之。就毫不客氣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幹幹淨淨。服務員又幫他續上溫開水,他則接著喝,喝的渾身暖暖的,額上滲了細密的汗,舒坦極了。
後來,雨停了,他以為那些服務員會來收錢的,但是沒有。他走過去問服務員:“白開水不收錢嗎?”服務員微笑:“先生,我們這兒的白開水是免費的。”那一杯白開水的溫暖從此烙在了朋友的記憶裏,每每談及此事,朋友的眼裏都會升起一片感激的淚花。
他後來從深圳回來發展,也開了一家酒樓。在酒樓裏,他定下一條規定:凡是雨天在他簷前躲雨的人,都要被請到店裏來坐,並且要給人家倒上一杯溫開水。
世界的美好,就在一杯溫開水之中。體驗
學校組織了由15名學生組成的生存體驗團,把他們送到上海鍛煉半個月,發給每人100元的生存基金,看誰能在上海賺的錢最多,看誰的生存能力最強。
15位都是臨近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的體力、智力和社交能力都經過學校的嚴格挑選,學校相信他們在上海會很快找到工作。
半個月後,大部分同學陸續回來了,而且都賺到了錢,最多的一位賺了3000元。他們從事的工作有家教、兼職文秘、網絡公司職員、業務員甚至搬運工。大家收獲都不小,連兩位情急之下當搬運工的也賺了600元。
但有一位同學卻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回來,而是和學校通了電話。他說自己一分錢也沒有賺到,現在在上海火車站,沒有錢買車票,希望得到幫助。
學校馬上派人到上海幫助他。那位同學已經在上海火車站待了兩天,餓得麵黃肌瘦,這個結局令人瞠目結舌。那位同學身體強壯,社交能力更不弱,為什麼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賺不到一分錢呢?他的遭遇讓全體師生嘩然。
事隔一個月後,一個上海人給學校寄來了一封信。信裏請求學校幫他找一位在上海收留他智障父親半個月、並曆盡千辛萬苦幫他父親找到家的好心同學。學校馬上開始尋找。沒想到,這位助人為樂的同學竟然是打電話需要學校幫助的那位同學,全校師生又是一陣嘩然。
原來,這位同學在到達上海的第二天,就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好像迷路了,又說不出家到底在哪裏。於是他一直幫著老人尋找家人,給老人買水、買食物。整整半個月他都和老人在一起。白天,他在一家商店當派送員,用掙來的錢維持老人和自己的生活。晚上就幫老人尋找家人,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幫老人找到了家人。
這個結果讓大家感動不已,這個沒有賺到一分錢最終需要幫助的同學,被學校評為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