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之中,秦飛還命令仙師們多多動用輕身術,增加軍隊的前進速度和機動性。
不過,即便是如此,秦飛的傷亡還是很有幾分慘重。
大炮的威力太大了,即便是他現在都不能說去硬抗,更何況那些煉氣弟子?
雖然有秦飛親自在其中施法幫助,雖然天唐軍隊伍十分分散,不利於炮火轟擊,但是天唐軍還是損失了接近四十多人,其中煉氣弟子居然死了兩個。
四十多人看上去不多,但是要知道,秦飛這個隊伍總共也就六百人而已。接近十分一的戰損率,這已經太高了。
不過,好在這場戰鬥還是以勝利告終,吳淞的四座炮台到此全部落入秦飛手中。
留下部分人守住炮台,秦飛卻是帶領天唐軍殺入了滬海市!
滬海市有接近百萬人口。更是商貿重地,華夏咽喉。
秦飛如果不拿下上海,那麼隻是拿下吳淞的不但沒有任何用處,還需要時時擔心來自滬海市的攻擊,如果敵人從長江,從大海上過來,他就更是腹背受敵。
不能攻下滬海市,吳淞的戰略地位,就難以保障。
而拿下上海之後,他便可以借助吳淞,進攻長江沿岸各地,甚至是直指南京,更可以截斷清朝南北漕運的命脈,對清廷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滬海市也是對外的最合適港口,他可以從這裏開始,遠洋世界,在海洋之中,尋找更多的仙料。
秦飛估計神州大地上,似乎有某種連他現在也察覺不到的封印,將許多靈物紛紛埋藏了,他要想找到足夠的修煉資源,隻有去海上,甚至是攻下其他大陸。
滬海市,對秦飛他們的修仙國度來說,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要想拿下滬海市,也是極為艱難的。
滬海市的清軍防軍且不談,要拿下上海最麻煩的是洋人租界之中的洋人軍隊。
當初,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也幾度攻擊過上海,可惜都沒能成功。
那時因為戰亂,江浙、蘇州人大量死亡,許多居民逃入相對安全的滬海市,卻是讓滬海市人口激增,越發繁榮了起來。
這些年滬海市越發繁榮,英法等等洋人在這裏擁有極大的利益,他們對滬海市也是更加看重了。
早在蘇州有起義爆發不久之後,英法等國便得知了消息,赤衣教殺洋狗,滅滿清的口號,無疑讓他們十分警惕。
洋人不比腐敗的清政府,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行動十分迅速,英軍已經派出了大約五百名士兵,表示要和清軍一起守衛上海城西和通往蘇州的大路,防止仙唐會來襲。
同時,還有英法聯軍接近一千五百人協防上海城南門和北門,還有好幾艘租界內的德國戰艦也開了出來,在海上耀武揚威。
不過,他們這些準備隻是做做樣子罷了,一個宣稱刀槍不入的可笑組織?這些洋人根本不放在眼底。
他們真正的目的在於,借助這個機會,進一步蠶食清國的主權和土地。
洋人們借口要出兵幫助清政府,想出兵更加內陸的嘉定、鬆江等地,也曾建議過要來吳淞,但是這些都被清軍拒絕了。
如果是三四十年前,洋人有了這樣的要求,清軍絕對是千恩萬謝,巴不得他們如此。
但是自從甲午戰爭之後,洋人對清國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以往自詡“中立”,很少占據土地,但是近年西方殖民矛盾加深,華夏的蛋糕越來越誘人,瓜分華夏的狂潮掀起,德、俄、日等國家都是迫不及待的想找借口,占據華夏的土地。
清朝官府之中,也有許多能人,他們豈會不知,這洋人現在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他們要是進來了,恐怕就再也不會出去了。
再說,如今的仙唐會起義,清國也還根本不放在眼底,完全沒到向洋人求助的地步。
“貴國子民作亂,殺死了我們蘇州的諸多主教,燒毀了蘇州以及附近鄉鎮的教堂,希望貴國政府能夠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複,否則,清國政府無法剿滅的亂黨,就由我們來幫助剿殺!”
英法等國對清廷官員發出了嚴厲的外交照會,語氣態度十分蠻橫。
當然,他們口中的幫助剿殺,這些洋人心知肚明,隻是個借口。他們不認為那些聽說是拿著冷兵器的士兵,可以有和他們作戰的機會。
然而,很快,各國軍官就知道自己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
就在不久前,仙唐會居然繞過了嘉定,神不知鬼不覺的到達了吳淞,將吳淞四座炮台紛紛攻陷的消息傳到滬海市,也傳到了整個江南。
一時之間,上海市、乃至於整個江南盡皆大驚,震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