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理財的秘訣1(2 / 3)

中國有個古老的成語,名為“朝三暮四”。敘述了一個人養了一群猴子,有一天他對猴子說:“因為我最近不太寬裕,所以以後每天早上3個橡實,晚上4個橡實。”猴子聽了,個個勃然大怒,吵鬧不止。於是養猴人又說:“這樣好了,每天早上4個,晚上3個。”猴子們都高興了,拍手稱好。雖然總數沒變,但感覺上卻有些不同,這完全是短視近利之故。

一般借錢時,無論是向朋友或銀行,總覺得自己是很卑微的。尤其是向銀行借錢時,總是徹底調查身家,還需找人作保,令人大傷自尊。相反地,地下錢莊卻對顧客禮遇有加,恰與銀行作風大相徑庭。人們在高帽子的迷惑下,即使錢莊利息比銀行高出幾倍,而人們也偏往陷阱裏跳,原因主要是錢莊擅於利用人性的弱點——虛榮心。

理財專家建議,在向地下錢莊借錢時,最好考慮是否劃算再借不遲,切勿被錢莊迷惑,從而和猴子一樣,犯下短視近利的錯誤。

很多罪過,其中包括某些技術上犯法,並不會報應在犯罪者身上。獨占權的建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它也許不合法,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壟斷家就退避你,不讓你進門。

美國司法部控告IBM公司濫用非法的獨占力。但另一方麵,卻又指派公司的一位首長阿瑟·K·沃森為美國駐法國的大使。

大多數社會都不容許壟斷,隻因為這是掠奪人民的方法,就像“強盜頭子”一般。但是社會上並不輕視這種掠奪。同樣還有一大串商業罪名也不會受到道德的指責。

下麵這些生意手腕都是犯罪的,但均被廣泛使用。例如,蓄意用兩種會計,對稅務調查員和投資人各有一套說法;廣告不實;分量減少,用包裝來讓人以為他們買到的比實際的多;為搖搖欲墜的公司建立有利的市場,感覺使用低於標準的原料;在合約中亂用措辭,實際上以後才能實現;工業間諜;產品的標簽或描寫不正確;降低安全度以減少成本;定價不實;捐錢給政黨基金或計劃,從事巨額的賄賂,操縱特別的慈善基金以推廣自己的生意或妨礙競爭者的業務;偷取工業過程和公式;空氣汙染;過度掠奪天然資源;製造不安全的商品,製造侵略、虐待和壓迫的武器;把工人安置在有害健康的場所下。

這些情況確實有人提出過控告,也宣判當事人有罪,懲處罰金,但是,犯了這種罪對社會地位不會有任何損失。

善用他人的資金發展自己

致富,就是借用別人資金的事,沒有什麼難的。

是的,金錢成功的確很簡單,通過借用別人的金錢使自己的荷包鼓起來。亨利·凱撒、亨利·福特、沃爾特·迪斯尼、查姆·塞姆斯、康德拉·希爾頓、威廉·立格遜等一幹人,都是靠借貸而致富的。

下麵,我們來看看雷克萊靠借款而成功的故事。

1947年,雷克萊從英國陸軍退役下來,回故鄉巴勒斯坦遊玩了一趟,接著攜妻子定居在美國。一開始,他給別人做工來糊口。不久,他便聲稱,10年內他將賺到10億美元。

他的計劃是這樣的:首先通過短期貸款把一個公司控製權取到手。接著用取得的公司資產去換取另一家公司的控製權。

一般他都采用第一種手段。你應重視他的這兩種辦法。倘若機會恰當,成為幾十個甚至上百、上千個公司的經理也不是什麼難事。

事實上,他的目標在10年並未能完成,再延長5年後他才達到目標。

那時,他在霍伍德證券交易所工作。後來他迷上了速度電版公司,即專門生產印刷用的鉛版和電版的公司。

那時公司的業務不是可觀,廠房設備盡管都是一流的,但尚未有多少出色的業績。盡管也有股票,但價位始終不高。

雷克萊經過多次調查後,決心爭取到它。但若想將股票控製到手,隻有讓這家公司股票形成強烈賣勢,從而取得控製權。

他將速度電版公司的曆年所有資料進行了仔細地研究,得出其中的經濟形態規律:公司內部的經濟效益整體還不錯,外部因素肯定和近期鉛價上漲有關。也就是說,公司客觀條件很好,但負責人水平太低。遇到意外,肯定會慌亂。如果動搖他們心理防線,加之從內部進攻,一定能成功的。

他利用在股票交易所認識的該廠股東——伍德,用很巧妙的方式從他身上打開一個缺口,最後以20萬美元短期付款的方式從伍德手中取得了百萬元的股票。接著,他用到手的股票,將小股東們的股票收到自己手中。當該公司股票炒熱時,他已擁有該公司53%的股權。因此,他理所當然地成了該公司的董事長,並改公司名為“美國速度公司”。

不久,他又將美國彩版公司收歸旗下。

在一年中,他從小職員一躍到大公司董事長,的確讓人感到佩服。

他的主要策略就是利用別人的資金擴大自己的企業。

初試成功後,他決定到紐約去開拓事業。他到紐約後,為了提高知名度,在猶太商人間將他的“連環套經營法”公布於眾。沒料到招來紐約工商界的反感和批評。由於過去曾有人用過此法,但沒有成功。

雷克萊和李斯特進行了一次深刻的長談,這讓他意識到公眾和報紙的不讚成反而宣傳了他的知名度。於是在李斯特的介紹下,他成了MMG公司的一員。他在該公司的發展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挫折。當該公司主要負責人退休時,他趁機將該公司買了下來,放到美國速度公司之下。就這樣,他在紐約有了創業的基石。

不久,他通過向該公司的另一股東轉賣MMG公司股票而控製了聯合公司。實際上也就是非直接地把兩家公司都收歸到他的旗下。

聯合公司的控製人之一格瑞是他下一個目標,因為和格瑞有聯係的是BTL公司。雷克萊經過精確分析後,決定向BTL公司投資,這樣就能夠將它的控股權弄到自己的企業中。

然而BTL公司的規模是很大的,要想輕易地獲得它的控製權並非易事。於是他故伎重演,讓人們感覺該公司勢力弱,再大量購買他人拋售的BTL公司的股票,並且抵押上聯合公司的財產,把全部財力都投進了BTL公司。最後,雷克萊控製了BTL公司。

雷克萊自從控製了BTL公司後,名氣大振。1959年《財富》上一篇文章這樣評論雷克萊:“雷克萊高明之處在於他先控製美國速度公司,接著通過它控製BTL公司,再通過BTL公司控製聯合公司,最後通過聯合公司控製MMG公司。”

雷克萊的目標不在於BTL公司,他又有新的經營之道。他把這些公司進行合並,即把BTL公司、聯合公司和MMG公司的各個銷售網進行合並,形成一個巨大的銷售係統。在這個連環套似的係統中,MMG公司被雷克萊當作銷售主幹。這一係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把控製的渠道縮短,以助於管理。過去他通過BTL公司和聯合公司來控製MMG公司,現在,他通過控製MMG公司而間接控製BTL公司和聯合公司。

由上我們可以看到,雷克萊的“連環套經營之道”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以前的單線控製改為了現在的雙線或多線控製了。

雷克萊的遠大目標——大帝國式的集團企業——已具雛形,所以他的野心更大了,他把視野由紐約而擴展到了全國範圍,隻要他認為哪個企業有利可圖,他都會參與進去,亂插一腳。1960年,他的MMG公司以2800萬美元買了俄克拉荷馬輪胎供應店的連鎖網。又過了不久,雷克萊又收購了經濟型汽車銷售網。

雷克萊盡管進行了多角式經營,並且也收購了兩個大規模的連鎖銷售係統,但這還不能讓他滿足,這與他的“10億美元企業”的理想還有差距。1961年,名為拉納的商店由於在經營上出現了嚴重問題,其老板打算讓出經營權。這可是不容錯過的好機遇,拉納商店可是美國最大一定成衣連鎖店。因此他親自洽談了這件事,最後雙方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協議,拉納歸屬雷克萊。

雷克萊早已習慣“不使用現款”的策略,他的下屬企業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其發展速度也加快了很多。短短幾年中,他又收購了處於紐約基層零售連鎖店主導地位的柯萊百貨店和頂好公司,還買下了生產各種建築材料的賈奈製造公司和世界聞名的電影公司——華納公司,還有國際乳膠公司、史昆勒蒸餾器公司。上述這些公司都由MMG公司控製。雷克萊的基地公司美國速度公司也飛速壯大。在很短的時間裏,他不斷收購了很多的公司,都由他自己來控製,其中很有影響的有:全美最大的成衣企業科恩公司和李茲運動衣公司。而到最後,當雷克萊把李斯特的格倫·艾登公司也收購為己有時,雷克萊的企業已經達到了他的理想目標,他的總資本也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

雷克萊憑借“低契”的方法擴大企業的規模,其中包括合約書和抵押權狀,經曆了嚴峻的考驗,即他在擴展合並來增大企業規模的道路上也很坎坷。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吞並的過程中,兩次大的危機差點衝垮掉他苦心經營的基業。

1963年,由於謠傳,市場受到很大衝擊,股票價格發生大幅度的變動。恰好那時還有一家頗具影響力的雜誌批評雷克萊的企業結構——倒金字塔式——有很大的問題,使敏感的投資者感到恐慌,他們就像驚弓之鳥,其中有一些人開始大量拋售雷克萊的股票,造成股票價格的大幅度下降,這大大影響了雷克萊集團企業的生意。幸虧雷克萊在商場上有很好的人緣,當他的股票價位大幅度下跌時,至少有兩家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全力支持雷克萊,用巨資收購買進雷克萊的20萬股股票,總算沒有使雷克萊亂了陣腳,也穩住了股民的心。

然而禍不單行,又有新的危機持續地襲擊他,而且這危機都是他企業內部產生的。股票風波剛剛平息之後,雷克萊又有新的計劃。當時他急需一大筆現金,於是他打算先把拉納商店賣給格倫·艾登公司(當時雷克萊還沒有收購格倫·艾登公司)。但他的股東們都不同意這項措施,從而使這個提議失敗。這倒沒什麼,最多是不進行這項計劃,糟糕的是不知道誰把這個消息給透露出去了,使MMG公司的生意受到衝擊,股票價位大跌,也影響了其連鎖企業——美國速度公司——的股票價位。

這次雷克萊又陷入新的危機,因為計劃夭折,使他沒有現金能夠動用,整個係統瀕臨崩潰的邊緣。盡管雷克萊擁有龐大的企業係統,但卻沒有幾千元現款來償還債權人,他隻有向債權人低頭,因為他提款的所有渠道都被銀行巨頭們封鎖了。同時,雷克萊集團企業中的大股東們和分支機構的上層人物都在頻頻地召開會議,商議雷克萊是不是有能力繼續充當集團企業的總裁。內部壓力很大,外麵的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好多敏感的投資者對雷克萊的股票都表示不滿意,對他很失望,都爭著拋售雷克萊的股票。

然而雷克萊作為億萬富翁的成功者,當然不會被一個困難輕易地擊倒。這點小困難隻能鍛煉他,不會擊垮他,他以他的智慧,很快擬定了一個整頓計劃,然後提交董事審議。經過股東們認真審核,股東們都一致認為雷克萊的方案切實可行,能給整個集團企業帶來好處,因此仍由雷克萊主持公司的事務。

雷克萊的企業發展道路坎坷不平,它剛剛步入正軌還不到2年的時間,又有一次打擊不期而至。

1965年,MMG公司向銀行貸款的期限到了,而貸款的銀行因雷克萊幾次風波的影響對他失去信任,不同意雷克萊的延期支付。這次對他的打擊非常大,使他驚慌失措。這個大企業剛剛步入正軌,經營剛正常化,要想馬上支付銀行的巨額現款,這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然而更嚴重的是,銀行的貸款一撤回,會導致其他債權人對雷克的懷疑,他們都會紛紛向雷克萊索要借款,這種雪上加霜的行為無疑使局勢更加嚴峻。

雷克萊四處托人打通關係,企圖渡過難關,但是所有努力均以失敗告終。幾位銀行家企圖清理他的企業。在債權人大會上,那些銀行巨頭想讓李斯特來接替雷克萊,宣稱他們將全力支持李斯特,因為李斯特的格倫·文登公司資本最雄厚,並且經濟狀況不壞。但出乎人們的意料,李斯特不僅沒有答應,反而一口回絕了這項提議,而且還作為債權人在大會上給了雷克萊有力的支援。大家對此都表示不解。這使得銀行家們的企圖破滅了。到後來也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李斯特還自願將格倫·艾登公司賣給雷克萊,這又是意外之舉。就這樣,雷克萊的聲勢大大提高了,銀行巨頭隻有放棄擠垮他的打算。

經過雷克萊苦心經營,公司初具規模。美國速度公司和MMG公司,這兩個大係統控製的企業也有20多個,並且每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龐大的連鎖銷售網;但是雷克萊並不滿足於“實現10億美元”的夢想,他有更遠大的目標。好比山外有山,這山望著那山高,他想經營一個全美最大的隻屬於猶太人的集團公司。

有一次,某企業研修負責人邀請外麵的專家前來演講,但不知演講酬勞該訂多少,於是他請問那些專家希望酬勞多少,可是他們都回答說:“隨便多少都沒關係,您自己斟酌吧!”後來這位負責人就自己訂了價碼。然而演講結束後,卻聽見專家們在外批評說:“那家公司請我去演講,才給那麼一點點錢,真不懂行情。”這位負責人猶如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既然專家們事前已被詢問過希望待遇事後實在不該責怪對方付的酬勞太少。然而,實際上專家對酬勞總難以啟齒,因為每個人都怕在無意中傷害了自己。倘若自己說出的價錢比以方預想的還低,那就傷了自己的自尊心,等於自取其辱一樣。這了怕有這種情形發生,即使是正當合理的報酬,也不好意思從自己口中說出,尤其在東方社中,談報酬似乎是一件頗為尷尬的事。

因此,理財專家建議,一方麵可以雇請秘書,讓秘書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代替自己交涉財務問題;另一方麵,如果在任何人際關係中,想大大方方接受應得的報酬時,不妨透過熟識的第二者轉達,再從第二者手中接過金錢,或由對方真接彙入銀行亦可。務必要擺脫人情的束縛,采取公事公辦的態度。此外,對於交情深的親友,接受禮物比接受金錢較為容易。

1967年,雷克萊又想擴大企業規模,他把格倫·艾登公司的股權作了抵押,買了美國一家頗具名氣的製酒公司——史肯勒公司20%的股權,史肯勒公司是一個年營業額高達5.5億美元左右的大公司。雷克萊在收購這家大公司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煩。當時勞拉德煙草公司正打算與史肯勒公司合並,這樣雷克萊就碰到了這個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雷克萊為了控製史肯勒公司,加大力度影響該公司,他隻有增加對該公司股票的購買。然而由於勞拉德煙草公司的介入,雷克萊未能如願以償。不過,雷克萊卻用了短短10天左右的時間,淨賺200多萬美元。

借用他人資金是金錢成功的重要手段,然而你必需明白幾條原則:

第一、你個人要正直、誠實和守信,行動要合乎道德標準。

第二、你要按時把別人的借款和利息還清。

第三、你要時刻記著,借用他人資金成功是有一定周期的。

借用他人資金的前提條件

“商業?這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這樣說。

是的,商業是那樣的簡單:借用他人的資金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是一條致富之路。

借用“他人資金”的前提條件是:你的行動要合乎最高的道德標準:誠實、正直和守信用。你要把這些道德標準應用到你的各項事業中去。不誠實的人是不能夠得到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