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上海的女孩丁麗,嫁給了湖南男孩白平,兩人感情很好,但總是因“吃菜問題”鬧矛盾。丁麗做菜要放糖,因為上海人愛吃甜食;白平做菜喜歡放辣椒,因為湖南人嗜辣如命。吵來吵去,婚姻出現裂痕,最終導致離異。第二年,另一個白馬王子被丁麗相中。婚後丁麗犯難了:這第二任丈夫馬超,祖籍四川,也是個“吃辣大王”。第一次失敗婚姻記憶猶新,經過深思熟慮,丁麗終於想出一招妙計。婚後第一餐飯,她就搶著買菜燒菜,每樣菜裏都放了辣椒,丈夫馬超吃得津津有味。可是,馬超偶爾一看妻子,隻見她被辣得滿頭大汗,驚問:“你既然不愛吃辣椒,菜裏麵放這麼多辣椒幹啥?”丁麗聽罷,心中甜絲絲的,笑道:“因為你愛吃辣椒啊!”馬超好感動。第二天,馬超搶著買菜做菜,他在每樣菜裏都加了糖,丁麗一吃,挺對胃口的,就問丈夫:“你不愛吃甜的,為什麼每樣菜都放糖呢?”馬超詭秘地一笑:“我是向你學習,處處替對方著想啊!”丁麗聽了,止不住淚水刷刷而下。她暗想,要是當年和白平在一起生活時也能像如今這樣“換位思考”,也不至於和白平分道揚鑣!
與丁麗經曆相類似的,還有一例。
《列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著名學者楊朱有個弟弟叫楊布。有一天,他穿白衣服外出會友,回家時,天開始下雨,他就脫掉白衣服,穿著黑衣服回家。
一進門,狗沒認出他,前撲後咬,大叫不止。楊布很生氣,持杖打狗。楊朱馬上攔阻,說:“你不要打狗,如果你的狗出去時是白狗,回來時是黑狗,你也會以為它是別人家的狗,把它趕出去的。”
情商高的人,在處理二人矛盾時總會用到換位思考,因為他深知由此帶來的益處。
換位思考在夫妻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不了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思考與回應,溝通便被阻斷,誤會由此產生。都說婆媳關係難處,還要讓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痛苦。但若我們站在對方的位置上稍加考慮,不就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嗎?
三毛的婆婆與三毛剛開始是互相不欣賞的,她們倆的緊張關係影響到了荷西與她們的關係。後來三毛想如果她是我母親我會怎樣呢?於是高高興興地摟著婆婆,甜美地叫了聲“媽”,這一聲“媽”的魅力不小,把婆婆深深感動了。
換位思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移情”去“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別人的心境來思考問題。換位思考不但需要轉換思維模式,還需要一點好奇心來探求他人的內心世界。
真正的換位思考必然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要從內心深處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但不幸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移情”這一個根本要素。他們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或是想當然地假設一種別人所謂的感受。這樣的換位思考,其實仍然局限於自己設定的小圈圈之中,絕對無法體驗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
人們常說,良好的溝通是心與心的溝通,其實“移情”換位又何嚐不是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呢?生活中那些“善解人意”的人往往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敬,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做到“移情”換位,用別人的眼光來想問題、看世界,以別人的心境來體會生活,這樣便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丈夫在形容一位好妻子時總不忘把“善解人意”的詞彙加到幸福的女人身上;妻子在描述一位好丈夫時同樣會把“善解人意”用到幸福的男人身上,換位思考對於每一對深陷愛河的人都有積極的作用,讓我們收拾起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吧,多一點理解、關愛他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