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攻戰略上,布萊德雷主張按部就班地實施“兩路進攻”的戰略。蒙哥馬利率軍在阿登山脈以北推進,布萊德雷自己則率軍在阿登山脈以南進攻,直逼薩爾。兩軍在德國西部邊界的齊格菲防線或萊茵河停下來補給、休整,然後再發起進攻。對於蒙哥馬利奪取荷蘭港口及摧毀導彈發射場,布萊德雷同意把李奇微的第18空降軍調給他通過水鄉澤國。並從第1集團軍中抽出1個軍支援蒙哥馬利。調走6個師後,布萊德雷手下僅有15個師的兵力去進軍薩爾了。8月13日,蒙哥馬利飛抵聖詹姆斯附近的第12集團軍群司令部找布萊德雷,要求布萊德雷全力支持他的計劃。布萊德雷有分寸地支持他向東北方向奪取港口和摧毀德軍導彈發射場的想法,並表示支援他。但在由蒙哥馬利個人率4個集團軍攻占柏林及讓布萊德雷放棄進攻薩爾的問題上,未作絲毫讓步。
在這場新戰略的爭論中,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各有計劃,並且互不相讓。最終,在艾森豪威爾的調和下才得以結束了。
接下來,盟軍進行了全線追擊。但到9月初,終於因補給品的嚴重缺乏而陷入了困境。在補充汽油的關鍵問題上,布萊德雷與蒙哥馬利又發生了衝突。蒙哥馬利計劃將李奇微的傘兵空降在圖爾內,協助進攻布魯塞爾,但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早在空降行動前已越過圖爾內。布萊德雷要求蒙哥馬利調飛機空運汽油,但蒙哥馬利為謹慎起見,不肯放手,結果飛機延誤了近一周才投入使用。9月1日,美軍的汽油耗盡,布萊德雷命令第1集團軍在蒙斯附近停止前進,巴頓在默茲河畔停止追擊。第1集團軍雖不隸屬蒙哥馬利直接指揮,但他有權協調行動。布萊德雷的命令又使蒙哥馬利火冒三丈,他責備布萊德雷把汽油轉給巴頓。實際上巴頓的汽油是從德軍繳獲的100萬加侖低級汽油。對此,巴頓也怒火中燒,他口出狂言,對布萊德雷說:“媽的!隻要你給我40萬加侖汽油,兩天內我就能把你送到德國去。”
在蒙哥馬利奪取安特衛普後,艾森豪威爾尚未決定戰略。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都為各自的戰略設想而奮爭。9月2日,艾森豪威爾在布萊德雷設在夏爾特爾的司令部與布萊德雷及其手下的集團軍司令巴頓、霍奇斯討論戰略戰術問題。布萊德雷主張兩路突擊,不等重新組織後勤保障而馬上實施快速追擊。盟軍分兩路沿阿登山脈南、北側直指魯爾區和薩爾區。最後,艾森豪威爾除未確定進攻日期外,接受了布萊德雷的計劃。
自從盟軍聯合作戰以來,最高統帥部的將領們就為戰略問題紛爭不已。到1944年9月,這種內部紛爭已達到白熱化的地步。9月3日,蒙哥馬利、布萊德雷、登普西在亞眠討論有關進攻亞琛時使用空降部隊的計劃。蒙哥馬利主張在阿納姆實施空降,奪取安特衛普以北的橋梁和水道。艾森豪威爾同意了這一計劃,並要求於9月7日實施。最後,又因天氣惡劣而取消了該計劃。
9月8日,德國開始向倫敦發射V-2導彈,抓住這一良機,又發動了一場推行其計劃的運動。蒙哥馬利製訂了代號為“市場花園”的作戰計劃,對阿納姆實施大規模的陸空聯合進攻。
布萊德雷間接地獲知了這個計劃,他對蒙哥馬利違背盟約並偷偷摸摸地請求英方批準其計劃而感到憤怒、失望和震驚。布萊德雷清醒地認識到這個計劃是蒙哥馬利企圖從助攻轉為主攻的把戲。若計劃成功,可直指柏林。美軍到時被迫讓出作戰物資,甚至停止前進,失去攻打德軍的機會。布萊德雷承認這個計劃令人眼花繚亂,但卻是充滿詭計和欺騙的冒險戰略,似乎並非完全出自極端保守的蒙哥馬利之手。
布萊德雷打電話給艾森豪威爾抗議蒙哥馬利的戰略,指出他的戰略實質上是以一路突擊戰略代替兩路突擊戰略,迫使美軍支持他一意孤行地攻打柏林。布萊德雷堅持要蒙哥馬利掃清斯凱爾德灣,封鎖德軍第15集團軍的逃路,控製安特衛普以保障後勤供應。
9月9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賽與布萊德雷會談了一夜,布萊德雷詳細陳述了他反對蒙哥馬利放棄掃清斯凱爾德灣而去攻擊阿納姆的理由。其實,布萊德雷一眼看穿了蒙哥馬利的真正攻擊目標不是阿納姆而是柏林。
為了與蒙哥馬利比個高低,布萊德雷在9月12日向霍奇斯和巴頓介紹完“市場花園”計劃後,討論了美軍的作戰和供應問題。盡管供應不如蒙哥馬利,布萊德雷決定儲足彈藥後讓兩位集團軍司令繼續前進,突破齊格菲防線,不必停留。這個命令後來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認可。
但到德國邊境時,運動戰變成了陣地戰,兩軍的對峙形成。布萊德雷的部隊受阻了,這是他步入艱難時期的開端,更殘酷的日子還在後頭。
蒙哥馬利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市場花園”計劃使盟軍損失17萬人,比進攻諾曼底損失的人數還多。這個計劃的失敗,比起布萊德雷進攻受阻來說,要嚴重得多。
事件後,布魯克、拉姆齊終於看到布萊德雷戰略思想的正確。對蒙哥馬利,他們非常失望。拉姆齊海軍上將甚至認為可以“隨意批評蒙哥馬利”。
布萊德雷尖銳地指出,允許蒙哥馬利發動“市場花園”攻勢,這是艾森豪威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戰術錯誤。
但是,蒙哥馬利並未因此而放棄爭權奪利的做法,相反地,高級將領間的鬥爭也升級了。
1944年9月22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賽的司令部召開盟軍高級司令會議研究形勢和製訂未來戰爭的方針。這是自諾曼底登陸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高級將領會議。蒙哥馬利借口因執行“市場花園”作戰行動脫不開身而回避這次會議,隻派參謀長德金甘德代之。布萊德雷在籌備會議時就用口頭和書麵形式向艾森豪威爾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必須啟用安特衛普港;向德國縱深進攻並與德軍周旋,迫使其無法集中兵力;對首要目標魯爾區發動兩路突擊,南北夾擊。
毫無疑問,蒙哥馬利與布萊德雷之間的爭論又非常激烈,艾森豪威爾又一次偏袒了蒙哥馬利。他決定,蒙哥馬利將在霍奇斯支援下奪取魯爾區,安特衛普港交給加拿大部隊去解決。巴頓的任務是防禦而非進攻。對此,布萊德雷內心感到十分沮喪和無比失望。10月18日,布萊德雷9月22日提出的戰略終於被艾森豪威爾采納了,原因是蒙哥馬利10月初進攻魯爾區的失利以及10月6日馬歇爾來訪等一係列事件的發生。但在布萊德雷11月份指揮大軍攻擊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卻受挫了。
11月份,布萊德雷從情報部門獲悉,馮·龍德施泰特重新擔任西線司令官。但是,希特勒是否仍控製西線戰略,不得而知。布萊德雷希望希特勒主持西線戰略,再次命令德軍進行歇斯底裏的災難性攻擊,盟軍便可殲滅德軍於萊茵河以西。
但是,所有人都認為德軍的反擊是襲擾性的,絕不可能是大力反擊。造成這些判斷失誤的原因是決策部門過分依賴“超級”情報,而德軍的通信聯絡已改用有線通信,偵破很難。
布萊德雷也認為德軍進攻的可能性極小,但他還是和米德爾頓製定了抗擊計劃。他要求米德爾頓邊打邊撤,甚至可以退到默茲河,但要盡量遲滯德軍。布萊德雷打算用戰術空軍打擊德軍,並派第9、第3集團軍的預備隊第7、第10裝甲師切斷德軍的退路,第1集團軍的預備隊“大紅一師”也可參加戰鬥。非到關鍵時刻,布萊德雷不會輕易動用預備隊。他相信,這些計劃足以對付德軍的騷擾性進攻,足以對付德國第6裝甲集團軍。
12月16日,布萊德雷晉升為四星上將。但也在同一天夜裏,德軍對盟軍進行了大規模反擊。
麵對德軍的進攻,史密斯對布萊德雷說:
“喂,布萊德雷,你不是期望反攻嗎?看來你盼望的東西終於到來了。”
事實上,布萊德雷並不輕鬆,他清楚目前處境不妙。
麵臨德軍的反擊,盟軍高層的鬥爭形勢又複雜起來了。蒙哥馬利想從美軍的挫折中奪權,從而大幹一番。
布萊德雷從情報部門獲知,德軍已彈盡油竭,傷亡慘重,隻是作垂死掙紮。蒙哥馬利的保守戰略隻會葬送殲滅德軍的良機。夜裏,布萊德雷沮喪地飛回自己的司令部,與巴頓長談,介紹了會議的簡況。布萊德雷第二天不再拘束,他大膽地在電話裏向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史密斯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反對蒙哥馬利的守勢戰略,要求將第1、第9集團軍歸還自己指揮。布萊德雷表示要將司令部遷到那慕爾,組織美軍反攻。由於霍奇斯歸蒙哥馬利指揮,布萊德雷隻好去一封信表示自己對戰局的樂觀看法,奉勸霍奇斯隨時尋機反擊德軍。
12月26日,曙光終於出現了。巴頓第3集團軍的先遣部隊打通了通向巴斯托尼的一條狹窄通道,解救了固守的美軍;柯林斯違抗蒙哥馬利的命令,讓哈蒙的第2裝甲師衝出迪納特附近的防線陣地,襲擊龍德施泰特向西移動的德軍裝甲先遣部隊,並殲滅了德軍第2裝甲師,德軍被迫停止進攻。美軍的這兩個勝利,鼓勵了盟軍的士氣,布萊德雷決定向最高統帥部施加壓力,重新考慮作戰計劃。
12月27日,艾森豪威爾通知蒙哥馬利、布萊德雷去布魯塞爾開會。艾森豪威爾的火車被炸,布魯塞爾的會議推遲到28日舉行。布萊德雷得以先與艾森豪威爾談了自己對戰局的認識。巴頓對布萊德雷先於蒙哥馬利與艾森豪威爾交談抱了很大希望,他興奮地指望著布萊德雷重新指揮第1、第9集團軍,把德軍裝進包圍圈。
3“布萊德雷計劃”
艾森豪威爾、特德、史密斯、斯特朗、布爾、懷特利等人和布萊德雷在凡爾賽開會討論了盟軍的戰略問題。
布萊德雷在會上提出了近期、長期兩個戰略計劃。近期戰略主要是立即向德軍突出部的腰部發動一次鉗形攻勢。布萊德雷認為這個戰略可以將德軍包圍起來一舉殲滅。同時,他提出將第12集團軍群司令部遷到那慕爾或迪納特,以便協調第3、第1集團軍的作戰。
對於長期戰略,布萊德雷主張利用希特勒反攻的錯誤,及時將北部以蒙哥馬利為主力進攻萊茵河改為中部進攻戰略,由布萊德雷率主力部隊實施。
橫渡萊茵河的進攻由蒙哥馬利的部隊擔任主力,布萊德雷的部隊擔當配角。然而,布萊德雷暗中運籌,美國勇將霍奇斯、巴頓巧戰德軍,搶在英軍之前渡過了萊茵河,建立了橋頭堡,為盟軍全麵渡河殲滅德軍奠下基礎。
3月9日,布萊德雷和美軍的4位集團軍司令霍奇斯、辛普森、巴頓、傑羅,還有幾位空軍將領在那慕爾於接受了法國勳章,法國阿方斯·米安將軍親自抵達那慕爾為他們授勳。布萊德雷抓住幾位集團軍司令相會的良機,與他們秘密商談,透露了自己的計劃。他準備以雷馬根橋頭堡為全麵進攻卡塞爾的起點,向卡塞爾擊出盟軍的右翼鐵鉤。幾位集團軍司令都歡喜雀躍,但布萊德雷警告他們要嚴守秘密,這個計劃還未獲批準,蒙哥馬利的北麵仍然是主攻。第1集團軍還要準備10個師作為蒙哥馬利的預備隊。
3月13日,艾森豪威爾下達了行動命令。3月23日,霍奇斯和巴頓以極小代價攻占了“橋頭堡”,並迅速擴大了戰果。
1945年3月25日,布萊德雷與丘吉爾、布魯克、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在萊茵貝格會晤後,就和艾森豪威爾開始醞釀最後征服納粹德軍的計劃了。這個計劃主要由布萊德雷提出,許多人稱之為“布萊德雷計劃”。
“布萊德雷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其一,美軍掃清魯爾區的德軍,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由北向南,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由南向北,兩麵夾攻,形成鉗子,在帕德博恩——卡塞爾地區會師,殲滅包圍圈中的大部分德軍。魯爾區的殘敵,則從兩個集團軍和即將渡過河的第15集團軍中抽調部分兵力去肅清。其二,美軍圍殲魯爾區的德軍後,由布萊德雷組織第1、第3、第9集團軍向卡塞爾地區發動大規模的全麵進攻,橫穿德國中部,通過萊比錫——德累斯頓向易北河挺進,與攻到易北河的蘇軍隔岸相望。為此,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在帕德博恩與第1集團軍會師後立即歸還布萊德雷指揮。進攻中蒙哥馬利率英國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擔任左翼的掩護任務,向北渡過易北河,打到丹麥邊境;南部則由德弗斯掩護,第6集團軍群在右翼向東南攻到奧地利。
“布萊德雷計劃”獲準後於3月28日上午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包圍魯爾區。4月1日,懷特的先遣隊與柯林斯手下的第3裝甲師合攏了鉗子,德軍被包圍在魯爾區。
1945年4月4日夜12時剛過,艾森豪威爾按計劃命令第9集團軍回歸布萊德雷指揮。到這時,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已擁有第1、第3、第9集團軍及第15集團軍12個軍共48個師的兵力,人數達130萬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集團軍群,也是布萊德雷指揮過的最大規模的集團軍群,他高興萬分,現在不用聽由蒙哥馬利傲慢無禮的說教行事了,也不必與他保持密切聯係了。布萊德雷把自己的戰術司令部從那慕爾遷回盧森堡,後來還臨時遷到德國的威斯巴登。
按照計劃,向易北河主攻的計劃要在4月14日前後開始實施,布萊德雷確信魯爾區已不能構成威脅時,於4月6日和7日就讓各軍開始東進,這是一次小小的冒險。一股股小部隊先期輕裝進發了,他們的行動實際是在包圍圈未形成之前開始的。
主攻從卡塞爾開始,布萊德雷讓第9、第1、第3集團軍從北到南部署在220公裏的戰線上。4月12日,辛普森的第2裝甲師渡過易北河,首先在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在巴比,辛普森已擁有一個橋頭堡可作進攻柏林的跳板。辛普森表示4月15日可以用麥克萊恩的第19軍、吉勒姆的第13軍向柏林發起進攻。第19軍可以在17日黃昏抵達柏林郊區,吉勒姆也表示18日中午抵達柏林。
正當辛普森的集團軍蠢蠢欲動時,布萊德雷反複思量著攻打柏林的得失。大軍長驅直入,後勤補給困難自不待言,以10萬士兵的生命去換取一座毫無軍事意義的城市,得不償失是肯定的。但攻打柏林的政治誘惑力如此之大,令布萊德雷不禁怦然心動。
正當布萊德雷讓辛普森認真準備進攻,不要輕舉妄動時,艾森豪威爾最後下了決心,讓蘇聯紅軍去攻打柏林。若蘇聯紅軍無力攻克柏林或柏林較難攻克時,盟軍再考慮去攻打柏林。
這樣,布萊德雷便把注意力轉移到南部戰線和阻止德軍在阿爾卑斯山脈建立“堡壘”的問題上來。由於巴頓已抵達莫德爾河,布萊德雷讓他代替霍奇斯去完成這一任務,以免霍奇斯的部隊要在巴頓的前麵渡河,兩軍交錯在一起。巴頓可以向東南繼續挺進,直撲林茨和多瑙河,德弗斯擔任巴頓右翼的掩護,經紐倫堡及慕尼黑向東進攻。
在西線戰場,1945年4月15日,盟軍的最後總攻令下達,巴頓揮師直指多瑙河穀和薩爾斯堡。
在西線的美軍主要由巴頓實施對多瑙河的進攻,這是美軍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次決戰,布萊德雷不敢有半點鬆懈。總攻前,布萊德雷對巴頓手下各軍及軍長的配備作了調整。
4月26日,美蘇兩軍正式會師於易北河。布萊德雷欣喜若狂,美軍終於取得了象征勝利的機會——與蘇聯紅軍在易北河會師!
4月27日,布萊德雷命令霍奇斯派許布納的第5軍從卡爾斯巴德—比爾森一線向南推進到1937年的捷克邊境。這個地區是巴頓的戰區,5月4日,布萊德雷正式把第5軍劃歸巴頓的第3集團軍。至此,“布萊德雷”計劃勝利實施完成,德國法西斯的命運已蓋棺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