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潛艇大戰1
1殺人越貨的“狼群戰術”
潛艇自20世紀問世以來,由於其具有高度的隱蔽性,且突襲力強,因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顯赫戰果,成為海戰戰場上的主戰兵力,一度被稱為海上的“黑色暗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爭奪製海權、封鎖敵國的海上運輸,英國與德國海軍在北海、北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區爆發了空前激烈的潛艇戰與反潛戰。
戰爭伊始,德國海軍曾企圖用常規的大型水麵艦艇挫敗英國海軍,封鎖英倫三島周邊海域。但不久他們即發現:德國海軍水麵艦艇部隊無法與在噸位和火力方麵均占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相匹敵。德軍統帥部遂將海戰希望寄托於潛艇,實施“無限製潛艇戰”,主要作戰目標為英國及其盟國(包括中立國)的商船,企圖通過對英實行海上經濟封鎖,迫使英國投降或退出戰爭。
德國的“無限製潛艇戰”給英國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也給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無辜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1915年5月7日,“露西坦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1000多人喪生,就是德國製造的人間悲劇之一。
1917年初,德國海軍在給德皇報告中稱:經過計算,再經過5至7個月“全麵無限製潛艇戰”後,英國經濟將崩潰。該報告得到德皇批準。
1939年9月~1940年3月,德國潛艇橫行於大西洋上,這些潛艇被人們稱為“海狼”。從此,德國海軍把全部潛艇兵力(約142艘,其中105艘屬於戰鬥序列)用於襲擊商船。
英國亦針鋒相對,在加強護航的同時,嚴密封鎖德國海岸,德英潛艇戰漸趨激烈。
在實行“全麵無限製潛艇戰”後的兩個月裏,僅在北海和大西洋,就有總噸位為145萬噸的844艘商船被擊沉。但隨著美國海軍參加護航和英反潛體製日益完善,德國1917年投入的107艘潛艇有72艘被擊沉。
兩年前,“露西坦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的顧問豪斯就認為,僅憑德國沒有道歉,也無任何歉意的表示,美國就應立刻向德國宣戰。美國保持了兩年的中立後,終於1917年向德國宣戰。
1918年,英國海空軍加強了對德國潛艇基地的封鎖和轟炸,在德潛艇進出港的要道上設置嚴密的防潛阻攔線,頻繁對德潛艇製造廠和錨泊地進行空襲,並投入約5000艘各型艦艇、1100架反潛飛機、230艘飛艇和係留氣球,以及數以千計的裝有火炮和深水炸彈的武裝商船尋殲德國潛艇。在英、美強大反潛兵力的打擊下,德國潛艇損失慘重(69艘被擊沉、2艘受傷後上浮投降、1艘受傷後自沉)。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戰敗投降。持續5年的德英潛艇戰與反潛戰以德國的失敗告終。
曆史往往出現驚人的相似。20年後,戰敗後又慢慢走上康複之路的德國,在希特勒稱霸世界的狂熱夢想中,在他把歐洲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泥淖時,德國的潛艇大戰又驚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相同的一幕。
寡言、殘忍、意誌堅強的鄧裏茲,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鬥中被俘,戰後回國重新加入了德國海軍,並在以一戰著名的潛艇英雄威丁根命名的潛艇支隊任支隊長。鄧裏茲具有狼一樣的性格,他深信潛艇必須集結成群,才能打破英國人的護航體製。就任支隊長後,他將自己籌劃多年的潛艇“狼群戰術”投入了訓練。到1939年9月戰爭爆發時,他的“狼群戰術”已十分完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訓練的潛艇隊像“狼群”一樣肆虐於大西洋和地中海,幾乎斷送了大英帝國的命運。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戰後的回憶錄中仍心有餘悸地寫道:“戰爭中,唯獨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國潛艇的威脅!”
德國潛艇的建造,因受其國家戰略及其總的作戰指導思想的影響,出現過多種類型和型號的潛艇,如大、中、小排水量的、遠洋的、布雷的、運輸的及袖珍型的潛艇。在整個二戰期間,這些潛艇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創造了潛艇史上前所未有的業績。
小型潛艇有三級六型共17艘,排水量在250~300噸左右,潛深80米,3具魚雷發射管均在艇首,可帶6條魚雷,1門120毫米炮,彈藥850~1200發。在二戰中多次突入英設防的港灣錨地作戰。
中型潛艇有二級四型共711艘,排水量在626~769噸(水下745~871噸)之間,長655~67米,寬59~62米;水上航速為16~17節,水下為8節;水上續航力為4300~6100海裏;潛深為100米;5具魚雷發射管(首4具,尾1具),可攜帶魚雷11~14條;88毫米和20毫米炮各1門;2台1050馬力柴油機和2台375馬力電機;艇員44人。中型潛艇比小型潛艇的排水量增加了約1倍,所攜帶的燃料多了,使續航力也大大增加,加之所載魚雷增多,因而可以深入到大西洋作戰。
大型潛艇有二級五型共169艘,是德潛艇戰中的主力,噸位已達1100多噸,水上航速提高到18節,續航力比中型潛艇增加了1/3~1/2,有6具發射管(前4後2),可攜帶14~22條魚雷,艇員48人。大型潛艇的這些性能,為德潛艇司令部組編“狼群”提供了條件。其自給力達60多天,在參加完一個群的戰鬥後可以再參加另一個群的組成。1942年以後,原有的火炮都改裝為四聯裝20毫米機關炮和37毫米炮,加強了對盟國日益增強的反潛航空兵的抗擊。
遠洋潛艇共二級三型163艘,與大型潛艇的性能差不多,隻是遠洋潛艇的排水量比大型潛艇大500噸左右,長度多10米,編製人數增加10人;由於裝載的燃料多了,因而其續航力可達1萬海裏,攜帶魚雷也增加2~3條。
布雷潛艇共二級二型14艘。德國建造的布雷潛艇有兩種型號,中型潛艇有5個水雷管,管內可置15枝水雷;大型潛艇有33個水雷管,管內可置66枚水雷。布雷潛艇的續航力達8000~15萬海裏,可深入敵沿岸布設攻勢水雷。由於攜帶的水雷較多,單艇可布設雷陣,艇群可布設較大麵積的雷區。潛艇既有較大的續航力可深入敵海區,又有良好的隱蔽性,可抵近敵港岸布雷,因而多用於戰役及戰略威懾。
運輸潛艇共二型14艘。隨著潛艇戰在各大洋上全麵展開,納粹感到潛艇不夠使用,為節約兵力,減少潛艇往返基地的時間,專門建造了為戰區潛艇運送魚雷和油料的運輸潛艇。運輸潛艇支援了在幾千海裏之外大洋上的潛艇作戰。增加了海上作戰潛艇的數量,以獵取更多的目標。在當時的條件下,運輸潛艇對潛艇戰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上述潛艇及其優良的性能,為鄧尼茨組織實施海上“狼群”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海上喋血
素以海上殖民帝國著稱的英國,80%以上的糧食和戰略物資要依賴海外進口,每天平均有2500艘船隻航行於海上。北大西洋、中大西洋交織著溝通英國與各大洲國家之間的航線。戰時,保障這些交通線的安全便成為英帝國整個防禦體係的基礎。無論英國還是德國都深知這一點。
鄧裏茲在日記中寫道:
“在與海上強國英國作戰中,德國最重要的海上戰略任務是擊沉英國的商船,進行噸位戰。隻有采用這種方法,我們才能取得對英作戰的決定性勝利。”
鄧裏茲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正式宣戰。當天鄧裏茲派出的U—30號潛艇初戰告捷,擊沉英國郵輪“雅典娜”號,由此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潛艇戰與反潛戰的序幕。
開戰初期,由於德國海軍力量遠不如英國海軍強大,尤其是大型水麵艦隻少得可憐,因此,德國主要是展開潛艇戰,以單艇在廣闊的大西洋對英國運輸船隊實行“打了就跑”的戰術。
到1940年3月1日為止,德國潛艇共擊沉英國船隻199艘,達70餘萬總噸位。盡管英國於1939年5月便建立起護航製度,但每天仍有不少船隻慘遭德國潛艇襲擊,這些潛艇被人們稱為“海狼”,使英國人聞之色變。
此外,英國戰艦也成為德國潛艇的攻擊目標。1939年9月19日,德U—29號潛艇在通往不列顛群島的西航道外一舉擊沉了英國航空母艦“勇敢”號。為此,英國人不得不將航空母艦從德國潛艇活動頻繁的地區撤了回去。
10月14日,鄧裏茲指派他的愛將普裏安少校,率U—47號潛艇長途奔襲英國本土海軍基地斯帕卡灣,擊沉英戰列艦“皇家橡樹”號,艦上近800名官兵葬身海底。
此後,英國人被迫放棄了斯帕卡灣這一重要海軍基地。另外,德潛艇還擊傷了“納爾遜”號、“巴勒姆”號戰列艦和“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德方僅損失14艘潛艇,約9500總噸位。
1940年6月,法國淪陷。英國失去了法國艦隊的支持,而德國卻獲得了離大西洋更近的大陸西海岸的海港和潛艇基地。同時,德國潛艇數目也有了增加,這使鄧裏茲決定實施其以前難以施展的潛艇戰新戰術——“狼群戰術”,即多艘潛艇協同作戰,一旦發現盟國護航艦隊,便由一艘潛艇搜索追擊,並用無線電引導其餘潛艇到場集合,然後在水上連續數日夜襲,直到殲滅獵物為止。
鄧裏茲明確指出,這一作戰模式的實質是經濟戰,通過阻斷大西洋上英國的經濟生命線來遏製其戰爭能力。
1940年夏秋,因為英國不得不保留強大的驅逐艦隊保衛本土,一時間英國的護航力量薄弱得不堪一擊,形勢對德潛艇經濟戰非常有利,使其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僅在6月,德國潛艇便擊沉英船58艘,總噸位達28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