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是首次空降作戰,在聯合作戰司令部的領導下,進行了周密的組織準備。為了訓練戰鬥人員,在林格威附近的塔頓公園裏秘密地修建了模擬目標區域的全部設施,並於2月1日夜間,在有大風的情況下進行了演習。飛行員為了能夠在夜間準確航行,使傘兵能在150米的高度準確地降落在目標區,也進行了專門的訓練。
與德軍在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空降突擊相比,英軍對一條供水管道實施一次不足40人參加的突擊,看來不會對戰爭進程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傘兵們以開玩笑的口吻稱這次作戰行動為“巨人”,於是聯合作戰司令部就將這次行動命名為“巨人行動”。
2月7日,傘兵突擊隊乘8架“惠特利”轟炸機從英國的北安格列亞轉場到馬耳他,在馬耳他領取了爆破器材和其他作戰物資。2月10日18時20分,8架轟炸機由馬耳他起飛,飛往目標,其中6架飛機載運傘兵,其他2架則裝著炸彈,這2架飛機要去轟炸福賈港,目的是轉移敵人的注意力。
當飛機進入意大利上空時,月光明亮,天氣寒冷。傘兵們打開飛機底艙板上的門,陣陣寒風灌進機艙。他們麵對麵地蹲在敞開的艙口兩側,做好了跳傘準備。從狹窄的轟炸機機艙地板孔裏跳離飛機,的確是一種需要技巧的事情。如果離機用力過大,機外氣流會抓住你的身體似的,使你的頭部猛撞到與風向相反的一側艙門上,如果跳離艙門用勁大小,背後的笨重傘包就會掛在艙門的邊緣上,使你向前磕碰頭部。總之,離機動作稍有不對,極易使頭撞艙門口。傘兵們詼諧地把這種情況稱為“撞鍾”。越過大雪覆蓋的皚皚山脈後,飛機上的紅燈開始閃爍,這表明5秒鍾後就要到達傘降地域。傘兵們緊張起來,第一名傘兵向前滑動。接著綠燈亮了,傘兵們一個接著一個跳出機艙。在大雪覆蓋的地麵輝映下,傘兵在空中搖擺降落時就可以看到供水管道的影象。
23時,傘兵們準確地降落在距目標不超過1200米的地方。然而,普利查德少校在集合部隊時發現丟失了1架非常重要的飛機,戴利上尉和幾名主要工兵爆破手,連同裝在那架飛機上的許多炸藥都無影無蹤!原來,戴利的爆破組乘坐的飛機因機械故障延遲了起飛時間,在趕隊途中又迷了航,將爆破組及大量炸藥錯投在距目標數公裏遠的一個山穀裏,致使他們無法參加爆破。
除爆破組外,其他人員集合後,迅速運動到供水管道的爆破地點。普利查德少校命令皇家工兵少尉帕特森接替了爆破組長的職務。帕特森發現供水管道的支座不是原先預料的磚石砌築,而是由鋼筋混凝土築成。由於缺乏炸藥,爆破不能按原計劃進行,因而他決定利用所帶的全部炸藥,集中爆破一段供水管和附近的一座小橋。因為這座小橋在修建供水管道時曾被用來輸送建築材料,破壞後意大利人搶修水管時,勢必要使用這座小橋。11日零時30分,帕特森指揮工兵小組堆放好炸藥後,同時爆破了供水管和小橋。然後,突擊隊分成兩個組迅速進入山區,向塞列河口方向撤退。
巨大的爆炸聲招來了當地的警察和農民,他們開始進行搜捕,那些經過緊張的跳傘和爆破行動的傘兵已十分疲乏,此時在陡峭的山路和寒冷的天氣中進行越野行軍已相當地吃力。盡管他們深入了山區,但為避開居民點,不得不從遠路迂回。而白天要不被發現是很難的。
第二天黎明時,因目標暴露,為當地農民和警察俘獲。口才流利、精通意大利語的皮基當場被擊斃。錯降在山穀裏的爆破組,未找到目標而單獨進行活動,幾天以後也被俘虜。
英軍這一次空降沒有完成預定的任務,破壞點不是要害部位,很快被修複,未起到切斷意大利幾個港口和城鎮供水的目的。然而,這是英軍的首次空降突擊,也是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作戰的開始,它在空降作戰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次空降行動隱蔽、突然,未被意大利人發現,隻是因運載炸藥和爆破手的飛機錯投了地點,致使任務未能完成。這次空降突擊是在英國為抵銷德國一連串的空降成功,正全力尋求哪怕是小的戰術勝利的時候進行的,它向意大利政府顯示了英國空降兵的潛在力量,並給意大利政府帶來了一次心理上的衝擊。攻占希臘
1希臘告急
當德軍還在西線作戰、其空軍正在進攻英國之時,希特勒的視線已經開始轉向東線,盯住東歐和蘇聯的廣大國土和財富了。希特勒認為,消滅布爾什維克主義是法西斯主義稱霸歐洲和世界的決定性步驟之一。波蘭覆滅、法國投降後,他下令立即製訂進攻蘇聯的秘密軍事計劃——“巴巴羅薩計劃”。1940年12月,他批準了該計劃。為了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采取了一係列步驟,擴大法西斯侵略集團,並進一步加強對巴爾幹地區的控製,以保障德國侵蘇的南翼安全以及糧食、石油和原料的供應;同時可以利用巴爾幹半島的有利地位,突擊英國在地中海、近東和北非的戰略要地。
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霍爾蒂法西斯政權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成為希特勒在東南歐的一條走狗。位於巴爾幹半島北部、盛產石油、並同蘇聯有幾百公裏邊界的羅馬尼亞,是希特勒為發動侵蘇戰爭急於要控製的國家。11月23日,在希特勒支持下通過政變建立的安東尼斯庫獨裁政權加入三國同盟,被拴到法西斯德國的戰車上。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亞加入三國同盟,德軍30萬人開進保加利亞,進逼南斯拉夫邊境。
1941年3月25日,當南斯拉夫加入三國同盟時,引起了人民群眾強烈反對。27日,親德政府在一次政變中被推翻。南斯拉夫人民的革命行動和希臘軍民對意大利軍隊的英勇抗擊,打亂了法西斯的侵略步伐,希特勒不得不把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推遲,先征服南斯拉夫和希臘。
4月6日,也就是在南斯拉夫與蘇聯簽訂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的第二天,德國及其仆從國未經宣戰便對南斯拉夫發動了進攻,4月12日貝爾格萊德淪陷。4月18日,南斯拉夫軍隊投降。
在進攻南斯拉夫的同一天,德軍在意軍的配合下,從保加利亞向希臘發起進攻。4月9日,德軍占領了薩洛尼卡,希臘的精銳部隊在東北部被打垮。4月19日,德軍進到希臘中部地區,希臘第1集團軍已來不及撤退,於23日投降。希臘第2集團軍和駐希臘的英聯邦軍隊,一麵阻擊德軍前進,一麵有計劃地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等地向南撤退,準備從海上逃往克裏特島和北非。德軍為了阻止希軍和英聯邦軍的撤退,決定使用空降兵奪取科林斯大橋,斷其後路,以達到圍殲之目的。
科林斯城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北端,為半島的交通要衝。它的北麵是一條5公裏寬的狹長沙質地段,是連接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希臘大陸的地峽。在這個狹長地段上,有一條24米寬的運河,溝通科林斯灣和薩羅尼克灣。距科林斯城北5公裏的橫架於運河上的科林斯大橋,成為希臘大陸與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的唯一通道,也是希軍和英聯邦軍向伯羅奔尼撒半島撤退的必經之路。
當德軍繼續向南推進,進入布拉洛斯和塞爾莫皮萊隘路的時候,由亨利·威爾遜中將率領的英聯邦軍(由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組成)已經知道,由於德軍已集中兵力,即將包圍希臘大陸東、西兩側的港口,拉夫裏昂港和拉菲納港附近的海麵是不能再利用多久了,他們唯一的撤退路線就是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納夫普利昂、卡拉梅和莫內姆伐西亞港口。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科林斯狹窄地帶的重要性。威爾遜下令讓澳大利亞軍直屬炮兵指揮官E·A·李準將負責防守伯羅奔尼撒半島,直到盟軍完成南撤任務時為止。李很清楚,有效阻止德軍追擊的關鍵是保住科林斯運河上的橋梁。如果在撤退完成前失掉這座橋,希臘大陸上的盟軍部隊通往港口的通路就會被切斷。為此,他必須努力使這座橋得到嚴密的守衛。
4月24日下午,李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阿爾戈斯登上指揮車,朝北向著科林斯大橋方向駛去。他通過遍布亂石瓦礫的科林斯城後向大橋走去,在大橋附近看到了一些高射炮隱蔽掩體和兩輛屬於裝甲第4團的坦克。坦克手們告訴他,在橋那邊還有兩輛坦克。除此以外李還看到,有一部分來自澳大利亞第6野戰連的工兵正在橋墩上裝置炸藥,他們的計劃是,等到最後一批英聯邦軍隊撤過橋之後,把橋梁炸毀,堵塞運河航道,以阻止德軍追擊。
李看到這些情況後,感到非常著急。他認為必須把一支比較強的部隊配置在科林斯大橋,如果德軍運用裝甲力量或空降兵對大橋發起攻擊,企圖突破運河,這支守橋部隊要能夠堅守到增援部隊到達。這時已近黃昏,澳大利亞第16和第17旅步兵群的卡車,正在通過大橋。李找到過橋部隊的指揮官艾倫,告訴他現在這座橋已顯得極端重要,請求撥給他1個營的兵力,支援他扼守科林斯大橋。艾倫也認為需要加強大橋的防禦,於是命令正在過橋的步兵第6團第2營的兩個連退出行軍縱隊,留守大橋。李將一個連配置在橋北邊沿鐵路一帶,將另一個連配置在科林斯以南約2.5公裏的地區。
這樣,至4月25日,加上原來的守橋部隊,李已在運河地域組建起1個營,他將這個營命名為“地峽部隊”,由第19營的戈登少校指揮,主要負責守衛大橋。其兵力部署是:橋北端有兩個步兵連和部分工兵及10門高射炮;橋南端有1個步兵連、1個摩托化步兵連及12門高射炮。橋南還駐有裝甲第4團司令部,有坦克4輛。守衛大橋的總兵力是4個步兵連及1個坦克團團部。
2爭奪科林斯大橋
德軍空降兵自組建以來就一直把斷敵退路當作是傘兵最適宜擔負的任務,但以前卻沒有機會實踐過這種典型任務。渴望再一次獲得戰鬥榮譽的斯徒登特為捕捉有利戰機,已在上個月就將他的部隊從德國開到保加利亞。4月24日下午,他將空降奪取科林斯大橋的任務交給了空降第7師第2團,該團司令部設在保加利亞中部的普羅夫迪夫,團長是斯特姆上校。斯徒登特命令他在26日進行突擊,隻給他不到兩天的準備時間。空降兵力為第2團的第1、2營,加上工兵、重火器各1個連,共1500人。保障空降的為50架IU-52運輸機和12架滑翔機。斯特姆上校接受任務後立即進行準備,他將運輸機和滑翔機從普羅夫迪夫地區轉場到奧林匹斯山南方的拉裏薩,計劃用那裏的機場作為空降出發機場。德軍偵察機對科林斯狹窄地帶進行了空中偵察,並對科林斯大橋及其周圍地區拍攝了航空照片。斯特姆研究了科林斯大橋的航空照片後,下達了作戰計劃,規定兩個傘兵營乘運輸機傘降,工兵連乘滑翔機機降,在大橋的南北兩端同時實施著陸。著陸後,對目標形成合圍,傘兵攻擊守橋部隊,並阻擊向大橋增援的部隊;工兵要盡量靠近大橋著陸,迅速拆除安裝在橋上的爆炸物,以防英聯邦軍破壞大橋。空降戰鬥中,由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各1個中隊負責空中掩護和航空火力支援。為了阻止對方增援,德國飛機將封鎖橋梁地區的公路,首先要封鎖住半島北麵從納夫普利昂和阿爾戈斯通向科林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