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的價值從此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費特的心裏。自此,他對什麼都不感到滿足了。
那天晚上,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僧侶,請他指教在哪裏能夠找到鑽石。僧侶想打消他的念頭,但無奈阿利·哈費特聽不進去,仍執迷不悟,死皮賴臉地纏著他。最後,僧侶隻好告訴他:“你去很高很高的山裏尋找含有白沙的河。倘若能夠找到,那白沙裏一定埋著鑽石。”
於是,阿利·哈費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地產,讓家人寄居在街坊家裏,最後,自己出門去尋找鑽石。但他走啊走,始終沒有找到要找的寶藏。最後,他終於絕望了,便在西班牙盡頭的大海邊投海自盡了。
可是,這故事並沒有結束,可以說還隻是剛剛開始。
有一天,買下阿利·哈費特的房子的人,把駱駝牽進後院,想讓駱駝喝水。後院裏有條小河。當駱駝把鼻子湊到河裏時,他卻發現河沙中有塊發著奇光的東西。他立即挖出那塊閃閃發光的石頭,把那塊奇怪的石頭帶回家,放在爐架上。
不久,那位老僧又來拜訪這戶人家。老僧走進門就發現爐架上那塊閃著光的石頭,不由奔跑上前。
“這是鑽石!”他驚奇地嚷道,“阿利·哈費特回來了!”
“不!阿利·哈費特還沒有回來,這塊石頭是在後麵小河裏發現的呀。”向阿利·哈費特買房的人這樣答道。
“不!您在騙我!”僧侶不相信,“我一走進這房間,就知道這是鑽石啊。別看我有些念念叨叨,但我還是認出這是塊真正的鑽石!”
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鑽石礦,其中蘊藏了無盡的寶藏等待去挖掘。當我們羨慕別人成功的時候,為什麼不想一想,自身的能力是否完全發揮了,是否已經很努力了,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寶藏就在你身邊。於是,兩人跑出房間,到那條小河邊挖掘起來。接著,便露出了比第一塊更有光澤的石頭,而且以後又從這塊土地上挖掘出了許多鑽石。據說,後來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有名的鑽石也是出自那裏,淨重多達100克拉呢。
如果阿利·哈費特不離開家,挖掘自家的後院或麥田,這埋有鑽石的土地自然就是他的了。事實不正是如此嗎?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舍近求遠,到別處去尋找自己身邊本來就有的東西。
隻有一個人與你相像
文/劉宇婷
小時候,沒有什麼比在爺爺的農場裏度周末更讓我開心的了。爺爺家的房子和穀倉被蜿蜒幾英裏的石牆包圍著,對我這個城裏孩子來說,那裏與自家纖塵不染的客廳相比,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樂趣。
我8歲時的那個午後至今仍令我記憶猶新。自從第一次去農場玩後,我最想做的就是能獲準去爬房子周圍的那圈石牆。可父母是絕不會同意的。牆太老了,有些石塊已經缺失,有些鬆散得快要崩塌了。然而,不知怎麼,我爬牆的渴望卻越來越強烈。終於,在一個春天的午後,我鼓足勇氣走進客廳,向周日午餐後聚在那裏的大人們宣布:“我……我想爬那圈石頭牆。”每個人都抬起頭來。我吞吞吐吐繼續說:“我能爬石牆嗎?”
屋子裏的女人們立刻異口同聲地嚷起來:“天哪,不行!”她們驚慌地叫道:“你會傷著自己的!” 我並沒有感到特別失望,大人們的反應在意料之中。
但是沒等我離開屋子,爺爺低沉的嗓音止住了我。
“嗨!等一等,”我聽到他說,“讓這小子爬吧!他必須學著自己去闖一闖。”
“快跑,”他對我眨了眨眼,“完了來見我。”
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我在那些古老的石牆上攀爬玩耍,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然後我去見了爺爺,把我的曆險記講給他聽。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當時說的話。
“孩子,”他微笑著,“你使今天成為了特別的一天,因為你做了你自己。要永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和你相像,而我喜歡的就是現在的真實的你。”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不必模仿他人。做你想做的事,保持自己的個性,就是一個真實的你。很多年過去了,如今我主持的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在全美國有上百萬兒童收看。這些年節目總有變化,但有件事卻一直沒變——幾乎每次采訪結束時,我都會對孩子們說:“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和你相像,要相信,人們會喜歡上現在的真實的你。”
世界並不是隻有我和你
文/吳浩然
兄弟二人分父母留下的兩間破草房,哥哥斤斤計較,破壇破罐都不放過,還千方百計霸占屬於弟弟的那間破房子。弟弟一氣之下索性把家產都給了哥哥,獨自去外麵闖世界。多少年過去了,弟弟曆盡艱辛終於發家,而在家的哥哥卻依舊窮困潦倒,仍住在破草房裏。弟弟卻淡然一笑:“你算計了我,隻想著在家裏怎樣戰勝我,我卻想著在外麵怎樣戰勝更多的人,所以我們兄弟才有不同的結局。”細細想來,弟弟的話的確不無道理。從古至今,凡兄弟分家時,計較得最厲害的往往是最後過得最一般的那個,相反不爭不搶的那個卻會在後來過著紅火的日子,遠勝於工於心計者。故事裏自作聰明的哥哥以為算計了弟弟便得到了幸福,結果卻恰恰相反。他不知道,這世界其實並不隻有他們兄弟兩個人,打敗了弟弟並不意味著擁有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