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卷九-成功需要召喚(3)(1 / 3)

點評:公關就是“攻關”,這個關字就是贏得別人的認可。為了破這個關,隻有動好腦子才能達到目的。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沒有什麼不同,讓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什麼職業或行業,而是你如何對待你的職業或行業。你的成就,往往在於你獲得成就之前的看法。

17、她為何被錄取?

某商場要招收一名收銀員,有五位小姐參加麵試。

第一位小姐剛走進老板辦公室,老板便甩出一張百元鈔指使她去樓下的煙檔買包香煙。該小姐一看自己還未被正式錄用,老板就差使她幹這幹那,認為有傷自尊心。老板甩出的錢她瞧也未瞧,便氣衝衝離去,寧願不要這份工作。

第二位小姐笑眯眯地接過老板的錢,乖乖下樓去買煙。當她把錢付給售貨員時,對方卻告訴她,那張百元鈔是假的。這位小姐忍無可忍,認為老板存心戲弄她,一怒之下把假鈔撕個粉碎,然後不告而別。

第三位小姐接錢後,看也沒看就去買煙,當得知是假鈔後,迫於無奈,自掏腰包,給老板買了一包煙,並把餘錢原原本本交給了老板,但老板並未因此而錄用她。

第四位小姐出門後才發現是假鈔,為時已晚,也未被錄用。隻有第五位小姐最警覺。她一接到錢時,便發現是假鈔,並把假鈔當麵退給了老板。結果,老板放心把商場的收銀工作交給了她。

點評:一個人是否具有從事某一職業的敏感,有時從理論上是無法判斷出來的,但是通過一件不經意的小事,便可以查得水落石出。第五位小姐能獲得收銀員的職位,全得益於她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敏感。

18、下午茶與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劍橋大學有一個傳統,即由校方出資,讓教授們來喝下午茶。所謂喝下午茶,說白了就是一種休閑形式。大家坐在一塊喝茶吃點心聊天……不要小看了這下午茶,還真的喝出了價值連城的成果。

20年代末的一個秋天下午,坐在劍橋校園那紅褐色磚樓裏悠然地品著下午茶的P·桑格,一邊聽著同行和其他係教授的高談闊論,一邊若有所思地想著什麼。他是劍橋頂尖級教授,已經獲得過195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成功地測定了胰島素的分子結構。桑格注視著窗處一幢建築上葉子快要凋零的爬山虎。雖然爬山虎凋零了,明年春天它還會發芽的,可是核酸的結構會是什麼樣子呢?該不會是像爬山虎一樣沿著一個方向向前延伸吧?桑格想著他的研究,並向一起喝茶的教授們說著自己的想法。

一位叫彼得的物理係教授向他建議:“何不用物理的方法來測核酸結構。”

一位化學係教授也插上了嘴:“化學的普通方法也可以用,比如熒光染色。”另一位白胡子物理係教授聽到了他感興趣的話題湊了過來:“是啊,革蘭氏染色就很有效果,還有富爾根染色,染色後都能見到細胞核的核質。如果這樣,測定DNA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會容易一些。”

此刻,茶室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桑格的話題上來了。大家都在替桑格想主意,並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幹吧,沒準你又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下午茶喝完,籠罩在桑格研究思路上的霧靄漸漸變化,想法越來越清楚,實驗設計也出來了,而且初試效果不錯。他選的是一種簡單的噬菌體,其DNA比較容易測序。在方法上采用了以前未用過的直讀法,測定噬菌體DNA的分子的核苷酸序列進展慢慢順利起來,速度也加快了。

一年多以後,有一天,他終於發現自己和助手們完成了噬菌體DNA的所有核苷酸的測序。實驗結果也發表在世界權威的《自然》雜誌上。

該是收獲的季節了!1980年10月的第二周,還在夢鄉中酣睡的桑格被同事和朋友的電話吵醒了,“祝賀你,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第二天的下午茶時間,桑格還是那麼謙虛地對大家說:“榮譽是劍橋的,也是劍橋的,為我們創造了這麼自由的研究環境,包括我們每天來喝下午茶。”

點評:想要成功,首先應該盡可能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關係環境。一個人隻有為自己孕育適當的土壤,成功的嫩芽才能不斷茁壯成長。

19、東山再起

被為譽世界“拉鏈大王”的日本吉田忠雄,1934年創建了吉田工業公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銷售高達20億美元。

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拉鏈產品開發出現了滯銷,不少人從西方過去不景氣的經驗中斷言,拉鏈業已經走到了盡頭,必須馬上轉產。

麵對嚴峻現實,吉田忠雄沒有立即作出決定,更沒有產生一點恐慌。透過這些不吉利信息。吉田忠雄認為,拉鏈業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的“潛力”是存在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去不斷地發展它、認識它、掌握它。吉田忠雄認為,拉鏈的用途不能隻限於服裝,而應當把它用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一頂帳篷、化妝盒、漁船的圍網等等。

結果,吉田忠雄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拉鏈,耐酸的、抗火的、透風的、密封的、五顏六色的,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終於,他把以“YKK”命名的拉鏈推向世界市場,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