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業,必須要有膽識,否則,麵對好的機會,不敢去掌握與嚐試,這固然沒有失敗的顧慮,但是卻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膽是膽量,識是見識。對於追求成功的人來說,二者是不可少的,也是不可分的。光有膽量沒有見識,那就會蠻幹亂幹,搶銀行的人有沒有膽量?有!但他們沒有見識,不知道這是違法之事,因此不但成不了大事,連小命也丟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房地產熱,許多人一擲百萬到沿海去炒地產,有沒有膽量?有!但他們不僅沒有因此而暴富,反而血本無歸,債台高築。其原因也是沒有見識,不知道泡沫經濟是不能持久的。而光有見識沒有膽量也不行。許多人學識淵博,技術高超,腦子活,點子多,但就是成不了大事,其原因則是他們缺乏膽量。明明看準了的事情,卻不敢下決心去幹,明明想好了的點子,卻不敢付諸實踐。總是猶猶豫豫,優柔寡斷,前怕狼後怕虎,最終自然是想得多,幹得少。無數成功者的實踐都證明了,有膽有識的人,才有旺盛的進取心和強烈的鬥誌,才能勇於創新,果斷決策,從而實現人生的理想目標。
井植歲男是日本三洋電機公司的創辦人,他在1947年創立三洋電機公司時,公司隻有20個人,從一間小廠房起步,到1993年,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跨國經營的大企業。
井植歲男性格豪放,決斷大膽,處事單純明快,不拘小節。井植歲男從姐夫的公司走出來自己創立“三洋”,是其膽識的體現,經過幾十年的艱苦經營,把“三洋”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也是其膽識結出的碩果。
而許多人卻因為沒有膽識失去致富的機會。
1955年,井植歲男曾試圖鼓勵其雇用的園藝師傅自己創業,但這位園藝師傅卻因為缺乏膽量而失去一個致富的機會。
有一天,園藝師傅向井植歲男請教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樹上的一隻蟬,一生都在樹幹上,太沒出息了。請您教我一點兒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方麵的事業。這樣好啦,在我工廠旁有2萬坪空地,我們合作種樹苗吧!我想種樹苗出售是項有前途的事業。你知道一棵樹苗多少錢可以買到?”
“40元。”
井植又說:“好!以一坪地種2棵計算,扣除走道,2萬坪地大約可種2.5萬棵,樹苗的成本剛好是100萬元。三年後,一棵可賣多少錢呢?”“大約3000元。”“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都由我支付,以後的三年,你負責澆水、除草和施肥工作。三年後,我們就有600萬元的利潤,那時我們每人一半。”井植歲男認真地說。
不料,那園藝師傅卻拒絕說:“哇!我不敢做那麼大的生意。”
最後,井植隻好作罷了。他無可奈何地說:“要創業,必須要有膽識,否則,麵對好的機會,不敢去掌握與嚐試,這固然沒有失敗的顧慮,但是卻失去了成功的機會。世上凡事都有風險,欲要成功,必須以膽量和力量去排除風險。”
李曉華這個名字,近年來在中國頗有點兒名氣,特別是在北京,更是廣為人知。這位在20世紀80年代初仍是兩手空空的青年,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成為北京的超級富豪,估計他現有財富約為18億元。究竟靠什麼手段使他平均每年掙到1億多元的?簡單回答就是兩個字:膽識!
李曉華1951年出生在北京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北京照明器材廠工人。盡管家庭生活較為艱難,但他的父母還是設法供子女讀書,並嚴格管教他們,希望他們長大成才。但機遇不濟,李曉華中學未讀完就碰上“文化大革命”,他作為“知識青年”到黑龍江勞動。1975年幾經周折才轉到河北農村插隊務農,1978年回到北京生活。
從農村回到首都,對李曉華來說是慶幸之事了,但他卻找不到工作。作為一個將近而立之年的青壯小夥子,沒有事情做要比做艱苦的勞動還備感辛苦。他到處做雜工,曾做過司爐工,亦在外經貿部食堂當過炊事員,後來開始從事個體經營。
但李曉華是個有膽識的青年。他從事個體經營之初,南下廣州物色經營目標。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初期,廣州滿街都是服裝攤兒,五顏六色的時裝給從計劃經濟走過來的人們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經營者多,購買者亦多,此行生意顯然是有利可圖的。但李曉華卻沒有為此隨波逐流,他認為服裝生意雖然不錯,但競爭激烈,勢必利薄難做。他對廣州的市場經過一番考察後,發現有一種進口的冷飲機,它供應的冷飲料十分迅速方便,用它在街上的攤檔做零售生意,大受消費者歡迎。他知道當時北京尚未有此玩意,他相信在北京也會大行其道的。於是他千方百計湊足了3500元買了一台冷飲機回北京,經營起冷飲小店。果然生意不俗,當年一個夏季就賺了10多萬元,他初戰告捷,高興萬分。
到了秋季,北京的天氣變涼了,李曉華便將這台冷飲機賣掉。家裏人及朋友們大為不解,問他為什麼把自己的“印鈔機”賣掉了。李曉華卻說:“該進時則猛進,該退時則速退,此乃勢也!相信明年,這兒至少有數以百計的冷飲機出現,那時該行當就不那麼好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