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才是最佳的目標(1 / 2)

最佳的目標,並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答,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隻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個回答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從這裏可以看出,成功的最佳目標,並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因為如果你製定的是一個很難實現,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再有價值,對你來說也毫無意義。

有這樣一個關於貪心人的故事,說是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兒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隻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就都是你的了。這位地主聽了高興不已,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就立即出發。為了得到更多的地,他不停地往前走,根本沒有想過什麼時候能夠回來。結果,太陽落山了,他還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不僅沒有得到想要的土地,反而累死在路上了。

這說明,我們在製定目標時,不能一味地貪大貪多,而要根據自身的條件,盡量合理地製定一個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又能夠完成的目標。目標定得太低,就無法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目標定得太高,又無法實現。用專家的話說,就是要“跳起來摘蘋果”。伸手可摘太容易了,遙不可及卻又讓人失去希望,唯有跳起來摘到蘋果,既能激發個人的能動性,又能達到目的。因此,我們在製定目標時,必須衡量自己的實力,稍微高於自己能力的目標,那才是恰當的目標。

一般來說,確立任何目標都需要考慮四個原則:

一是可量度性。如果你製定的目標是:“我要做個很富有的人”“我要發達”“我要擁有全世界”“我要做李嘉誠”……那麼可以肯定你很難獲得成功,因為你的目標是那麼抽象、空泛,而這是極容易移動的目標。什麼是“很富有”?100萬,1000萬,還是1萬?“擁有全世界”是什麼意思?是擁有洋樓抑或寶石,還是山河石頭?“像李嘉誠”?像他是一個人,還是像他有點禿頭戴黑框眼鏡,還是像他擁有800多億元家產?最重要的是這個目標是否有一半兒機會成功,如果沒有一半兒機會成功的話,請暫時把目標降低,務求它有一半兒成功的機會,日後當它成功之後再來提高。

二是具時間性。很多人也設定了追求的目標,然而卻沒有設定具體的期限,沒有確定達到目標的時間,這些目標是很難達成的。因為,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限,任何人都難免精神渙散、鬆鬆垮垮,這樣就很難有實現目標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因此,要順利地實現你製定的目標,你就一定要有明確的期限,即確定在何時把它完成,這是激勵你不斷地向目標邁進的動力。為此,你要製定完成目標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完成每一個步驟所需要的期限。或者三五年,或者一兩年,有的短期目標可短到半年或三個月。隻有具體、明確並有時限的目標,才具有行動指導和激勵價值。要在特定的時限內完成特定的任務,你就會集中精力,開動腦筋,挖掘自己和他人的潛力,為實現目標而奮鬥。而一個沒有期限的夢想或目標,效果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