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跌倒後馬上爬起來(2 / 2)

1914年,在托馬斯·愛迪生67歲時,一場大火把他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工廠燒得一幹二淨。看到自己花費一生心血苦心經營起來的工廠,在一片火花中變成廢墟,年近七十的愛迪生並沒有氣餒,反而說:“這場災難有很大的價值。因為我們所有的錯誤都被燒掉了。感謝上帝,我們又可以有一個新的開始了。”就是因為有著如此積極樂觀的態度,有著如此堅持不懈的毅力,在這場災難發生的三個星期之後,愛迪生又發明了留聲機。

在許多時候,成功就產生於失敗後“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的處女作《氣球上的五星期》寫成後,當時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這本書。這本書一連被退稿15次,當書稿送到第16家出版社時,才遇上“伯樂”。如果凡爾納沒有妻子的鼓勵,在第15次退稿時就不再堅持試一試,那麼《氣球上的五星期》就可能夭折。在成功的路上,敗而不餒,再堅持一下,往往能取得反敗為勝的關鍵性成功。相反,許多人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就半途而廢,結果常常與成功擦肩而過。

電話是誰發明的?恐怕大家會異口同聲地說出美國發明家貝爾這個名字。其實,在貝爾之前,還有一位發明家曾為研製電話作出過重大貢獻,他就是萊斯。

萊斯研究過一種傳聲裝置,能用電流傳送音樂。可惜這套裝置不能用來傳送話音,無法用來與遠處的人相互交談。萊斯的裝置之所以不實用,除了其他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一裝置的一顆螺絲釘往裏少擰了二分之一圈——大約0.5毫米。

貝爾在萊斯研究的基礎上,一方麵采取了新措施(例如不使用間斷的直流電,改為使用連續的直流電,從而解決了傳送短促多變講話聲的問題);另一方麵將萊斯裝置上的那顆螺絲釘往裏擰了二分之一圈。萊斯的疏忽被貝爾糾正了,奇跡也隨之出現:不能通話的萊斯裝置終於成了實用的電話機。

貝爾的改進不僅使萊斯本人瞠目結舌,而且感慨萬千。萊斯說:“我在離成功0.5毫米的地方灰心了,我將終生記住這個教訓。”

萊斯的教訓值得每一個人引以為戒。因半途而廢造成的失敗,會讓你終生遺憾。如果一遇到失敗便灰心喪氣,半途而廢,那麼成功永遠隻能是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