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出失敗的陰影(1 / 1)

人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要保持堅定的信念,迅速走出失敗的陰影,及時抓住再次成功的契機。

雷·邁耶是位帶傳奇色彩的籃球教練,執教於迪保羅大學,他曾率隊贏得過37次冠軍。有一年,他的隊從冠軍寶座上跌了下來,當人們問他有什麼感想時,他的回答是:“太好了,今後我們又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如何贏得第一,而不是怎樣保住第一了。”

作為一個年輕的漫畫家,沃爾特·迪斯尼曾多次因被認為沒有才華而遭到報社的拒絕。一天,一個教堂的牧師雇他去畫一些卡通畫,當迪斯尼在教堂附近的一個老鼠洞旁幹活時,看到一隻小老鼠,於是突發靈感,就這樣,米老鼠誕生了。

失敗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但是,在很多時候,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出現失敗後怎麼辦?如果你因此灰心喪氣,悲觀失望,則隻能坐以待斃,一事無成;如果你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這條路不行走那條路,這種方法不行用那種方法,你就一定能夠走出失敗的陰影,邁向成功的目標。

馬克·吐溫這位美國大文豪寫下了許多鴻篇巨製,寫作是他的長處,那麼經商呢?恰恰是馬克·吐溫的短處。他兩次經商活動,給他帶來的是兩次傷心的“徹底失敗”。

馬克·吐溫的第一次經商活動,是從事打字機的投資。1880年,馬克·吐溫已經45歲了。因為那時他在寫作上有了名氣,家中有點積蓄。這時一個叫佩吉的人對馬克·吐溫說,誰投資研究打字機,誰就能發大財。馬克·吐溫爽快地拿出2000美元,投資研究打字機,並想象著自己因此會發大財。可是,佩吉不斷地對馬克·吐溫說:“快成功了,隻需要最後一筆錢。”一年、兩年、三年……時間一晃就是七個年頭,據說“快成功”的打字機還沒有出現。馬克·吐溫屈指一算,先後投資2萬多美元,於是責問佩吉:到底何時才能“真正的成功”?

佩吉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這回可是“真正的”接近成功了,隻要馬克·吐溫“最後一次”投入美元。無奈,馬克·吐溫隻好再掏腰包。誰知,從45歲起投資研製打字機,到60歲,馬克·吐溫連打字機該什麼時候研製出來都不知道,而總投資已達19萬美元。最後馬克·吐溫才醒悟過來,他痛心疾首地說:“我完全明白了,現在我承認自己是個大傻瓜……”

馬克·吐溫第二次經商是開辦出版公司。馬克·吐溫成名後寫了不少暢銷書,眼看自己作品收入的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他不甘心,於是想自己辦個出版公司。可是這位大文豪沒有經商經驗,又聘請了不懂行的外甥當公司經理。這樣,馬克·吐溫的出版公司成了一個門外漢和另一個外行的活動場所。待出版公司倒閉時,馬克·吐溫已經負債94000美元。

兩次經商失敗,使馬克·吐溫損失近30萬美元。傷了元氣的馬克·吐溫痛不欲生,幸好他的妻子奧莉薇婭深知自己的丈夫是文學巨匠和天才演說家,而經商並不是他的專長。於是,奧莉薇婭開始幫助馬克·吐溫清除揚短棄長的“梗阻”。他們製定出一個四年還債計劃——巡回演講。馬克·吐溫以幽默的故事和語言征服了千千萬萬聽眾。由於揚長避短,發揮了優勢,使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1989年,馬克·吐溫終於還清了全部債務。

我們應當懂得,世界上不存在樣樣精通的全才。一個人在某一方麵是行家裏手,在另一個方麵卻可能一竅不通。《水滸傳》裏的李逵在岸上是一員虎將,但到了水裏卻有勁使不上。如果讓李逵揚短棄長,去做水軍頭領,那非敗下陣來不可。瑞典的博格曾是網壇巨星,打網球常拿大獎。後來,他改行做生意,因揚短棄長而不斷賠本,最後不得不拍賣自家豪華別墅,以付經商“學費”。

“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這是非常易懂的道理,可見出現陰差陽錯是自己給自己製造“梗阻”。馬克·吐溫、博格等人經商失敗的經曆,提醒我們隻有揚長避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俗話說:“成事猶如針挑土,敗事好似水推沙。”這話充分說明了在世上要幹成一件輝煌的事是很艱難的。成功與失敗是一對哥們,如影隨形,難分難舍。人們常常樂道於某人事業如何成功,某人怎樣發了大財,豈知成功的背後包含了多少失敗的辛酸。可以說,三分成功是以七分失敗為代價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十月懷胎的艱難,才會有一朝分娩的喜悅。科學家的發明,沒有一項是一次就成功的,成功者的生涯,也不可能是事事順利、時時如意的。重要的是遇到挫折、遭到失敗後,不要恐懼,不要一蹶不振。要告訴自己,人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要保持堅定的信念,迅速走出失敗的陰影,及時抓住再次成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