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體驗不到好奇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那麼他的眼睛就是模糊不清的。
愛迪生一生的創造發明有2000多項,是世界至今發明創造最多的科學家之一。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多的發明創造,與他的好奇、愛思考有密切關係。在他小時候,他看到母雞孵小雞也感到非常好奇,到處向別人請教這是什麼原理。當他聽到孵蛋是以體溫孵化的,他竟好奇地作了一次實驗:在鄰居的倉庫裏做了一個“窩”,在“窩”裏放了幾隻雞蛋,自己趴上去“孵”,一連“孵”了好長一段時間,以至成為遠近的一個大笑話,許多人都笑他是個“傻瓜”,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這種好奇的天性便是科學發明最重要的因素。正如西方諺語說的:“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是創造的起點,科學的發明和創造很大程度上起因於發明創造者好奇的個性。
所謂好奇心,指的是人們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也是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所產生的一種新奇的感受和興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所以有人說它是人的天性。不過,對於追求成功所需要的好奇心,不隻是一般的感官上的新奇刺激,而是包含著對巨大成功的追求與渴望,體現著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與研究。當這種好奇心與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不懈的探究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取得某些重大的突破。反之,一個人如果墨守成規,對周圍的一切喪失好奇與興趣,那麼他就無法在成功之路上闊步前進,甚至成功已經觸手可及,也不知道去捕捉。
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美國人萊特兄弟,孩提時代就懷有強烈的好奇心。一次,不滿十歲的兄弟倆看到一輪明月掛在樹梢,出於好奇,他們竟想從樹梢上把月亮摘下來。最後,其中一個摔壞了腳,另一個劃破了衣服。他們的父親得知後,非但沒有動怒,反而循循善誘:“太有意思了,月亮是該仔細看看。可是它離樹梢還遠得很呀!得製作一隻大神鳥,坐上它飛到天上去,才有希望摘到月亮……”正是由於這位父親善於把兄弟倆的好奇心引向應該注意的“大神鳥”上去,才有後來他倆發明飛機的成功之果。
喬治·西屋是美國西屋電器公司的創辦人。西屋電器公司在喬治·西屋的精心經營下,由他一個“光杆司令”起家,逐步發展壯大,不久便成為美國著名的大企業。
喬治·西屋的事業成功也在於他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正因為有這種個性和精神,他在企業經營中獲得了361項發明專利。所以有人說,西屋既是企業家,又是個發明家。他在一切經營活動中注意觀察,善於尋根問底,結果帶來了許多發明專利;反過來,西屋又以自己的發明使自己的企業贏得競爭的優勢,使本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在同行業中於領先地位,獲得與眾不同的好效益。
有一次,他乘火車出差,沒想到火車誤點5個多小時。旅客們怨氣十足,紛紛向站務員詢問誤點原因,後來才知道火車在中途與另一列車相撞,致使交通中斷。
據此,很多旅客決定改乘汽車。但喬治·西屋卻與眾不同,他好奇地跑去問站長,為什麼會產生火車相撞。站長說:“我也不清楚,可能是交通信號出了問題吧!”
喬治·西屋對站長的回答很不滿意,又跑到警察局去查詢,他知道了真正的原因,是火車刹車失靈。
到了這步,喬治·西屋應該掉頭就走,也去改乘汽車。但他仍不滿足,又好奇地去追問:刹車為什麼會失靈呢?幾經周折,他終於搞清楚了當時火車的刹車方法:在每節車廂都設有單獨的刹車器,每一刹車器均需幾名刹車工專門負責。當火車要停下來時,每節車廂的刹車工就同時拉刹車器,然後使火車慢慢停下來。可是每個人的反應有快有慢,所以刹車工在聽到命令時,根本不可能把每節車廂同時刹住,因而車廂與車廂間每每發生撞擊,嚴重的則常因刹車器失靈而發生兩列火車相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