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物都有一定的聯係,盡管他們的表達方式、方法不盡相同,隻要你善於發現,多利用自己的眼睛,你就能發現他們的共同點,進而刺激大腦,舉一反三,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代醫學中的“叩診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在300多年前,胸腔類疾病對醫生來說是一個難題,由於技術落後,醫生不能找出病因,很多病人都不治而亡。
有一位奧地利的醫生,他的一位病人因為胸腔發炎,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而導致病人死亡,他非常自責,一直想從以前的醫學經驗中找到判斷胸腔積水的辦法,可是卻一直找不到。正好他的父親是個酒商,醫生發現他父親不但能識別酒的好壞,還能通過敲打酒桶,聽它發出的聲音來估計裏麵的酒量。於是,他就想到人的胸腔內積了水和沒有積水的聲音也應該不同。這給了醫生很大的啟發。醫生想到他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判斷病人的胸腔內是否積了水,他通過多次對病人和正常人的胸口的敲擊比較,最後確定能從幾個部位的敲擊聲中,診斷出胸腔是否有病,這就是有名的“叩診法”。
小孩子們經常玩一種“聽筒遊戲”,他們在一根圓木的一頭用針亂劃,在另一頭將耳朵貼近圓木聽聲音。正是這種遊戲,讓“叩診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若幹年前一位男醫生給一位心髒病婦人看病時,覺得非常為難。就在這時他想到了“聽筒遊戲”。於是他拿來一張紙,把它卷成一個圓筒,一端放在那位婦人的心髒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聽到病人的心跳聲,而且效果很好。這就是最早的“聽診器”。後來,他將卷紙的一端改成小圓木,再改成橡皮管,另一端改進為貼在患者胸部能產生共鳴的小盒,就成了現在的聽診器。
摸著石頭過河,打破行規的界限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而當我們麵臨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得有那樣的勇氣。我們要打開自己的思維,放飛我們的思想,就像那位醫生一樣,學會拓寬自己的思維,懂得舉一反三,把不同的事物有效地聯係起來。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慧使不可能變成可能。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到這樣的思維方式。比如在職場中,你可能現在做編輯,但是曾經做過的銷售工作卻能為你開闊思路起到一定的作用,你的生活閱曆也將是你進行創作的基礎;再比如,你現在是個文員,以前的教師職業也能讓你感受到辦公室裏的文化氛圍,你的經驗會在那個氛圍當中得到很好的發揮……
所以,有時看似不相通的兩個事物之間其實是有著很大的聯係的。別因為沒試過就否定它,摸著石頭過河的確是會有一些冒險,但是當你渡過了難關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世上成功者的結果都一樣,都是取得了莫大的成就,而取得成功的過程卻是千差萬別的。你沿著別人的腳步走是沒有錯,也許也會取得那麼一些小小的成功。但是想要有大發展,就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當然,對別的成功者的經驗借鑒也是必不可少的。大腦的開發還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也許做不到事事都能想到對策,但是,總有一些可供我們參考的經驗擺在那裏,摸著那些“石頭”過河,也一樣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會讓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道上走得更順利、更快些。
“行動的矮子”隨處可見
一位小說家腦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強烈的靈感,使他有一種想馬上提起筆來將那些靈感記錄下來的衝動。但是,由於時間和地點有些不方便,他沒有記錄下那些靈感。雖然那些靈感一直在他腦海裏轉來轉去,但是他始終沒有提起他的筆。然而,靈感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來的時候擋不住,走的時候也同樣抓不住,就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在萌芽狀態就被扼殺了。
一位畫家心中突然出現一個美妙的圖像,也是因為他沒有拿起畫筆在圖紙上記錄下那些美麗的圖案,他隻有眼睜睜地任憑靈感消失在他的腦海之中。最後,一幅世界名畫被這個畫家埋沒在心底。
製訂了計劃而不去執行,那永遠也不會成功。我們把有這些習慣的人稱作是“行動的矮子”。其實每個人都會製訂計劃,計劃本身是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隻有能夠堅持不懈地執行製訂的計劃,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世界著名電腦公司戴爾的老總認為,在問題背後強調理由,是最沒有用的語言,拒絕拖延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20世紀末期,埃克森公司有一艘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觸礁了。船上的原油大量泄漏,原油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以為埃克森公司會對外界作出道歉和賠償,但是他們卻沒有作出任何反應。由於外界的憤怒,引發了一場“反埃克森運動”,還驚動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最後,此公司損失了幾億美元,名聲也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