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叫藺相如的說:“是秦國提出的用城交換玉璧,如果我們不答應他,錯就在我們;如果我們答應了他,但是秦國不給城,那就是秦國的過錯了。我們寧可答應了秦國,讓他們擔當不守信用的罪名。”
趙王見藺相如說得很有道理,就問:“你做使者到秦國去一趟吧,有把握嗎?”
藺相如說:“我願意前往,如果秦國給了城池,我就把玉璧留下;如果他們食言,我會把玉璧完整地歸還趙王。”
第二天,藺相如來到了鹹陽城下,向秦王進獻玉璧。
秦王看到了玉璧非常高興,傳給自己的妃子看,又給自己的臣子看,就是不提交換城池的事。
藺相如等了半天,見秦王根本沒有交換城池的意思,就說:“秦王,這個玉璧上有一個小小的瑕疵,讓我來指給您看。”
秦王不知是計,就將玉璧給了他。
藺相如一拿到玉璧,便快步走到一根石柱邊上,氣憤地說:“當初,大王和我們談好的是以15座城池來交換玉璧,趙王特地齋戒了5日,表達誠意,然後派我來送玉璧。如今看來,大王絲毫沒有交換城池的意思,還故意將玉璧傳給大臣們觀賞,戲弄於我,所以我不得不把玉璧拿回來。大王如果強逼我,我就和這塊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根石柱上。”說完,舉起玉璧,跑向石柱。
秦王見狀,立即阻攔,馬上把地圖找來,假裝在地圖上畫了15個圓圈,表示願意將這15座城讓給趙國。藺相如當然不相信他。又說:“這塊玉璧是無上的珍寶,趙王送玉璧時都齋戒了5日,大王接璧,也應該齋戒5日,並且在大殿上設隆重的九賓大典,我才能獻上此璧。”秦王沒辦法,隻得答應他。藺相如就在秦國住下了。當晚,藺相如就命手下偷偷地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5天過後,秦王齋戒結束,又設了九賓大典接見了藺相如。當秦王得知藺相如已經把玉璧送回了趙國。異常憤怒,馬上叫衛士將他綁了起來。
藺相如臨危不懼,說:“請讓我把話說完,現在天下七分,大家都知道秦國比趙國強大,如果大王真有誠意以城換璧,趙國絕對不會為了一塊璧而搞僵了秦趙之間的關係。我知道這樣欺騙大王必死無疑,那麼請把我處死吧。但是請三思我剛才說的話。”
秦王想,他說的的確有道理,如果殺了他,還是不能得到玉璧,何必為此破壞了兩國的關係呢,還不如放他回去。
就這樣,藺相如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終於完璧歸趙。
狹路相逢勇者勝。藺相如就是一位聰明的勇者,他敢於以身犯險,也能臨危不懼,所以才能在同秦王的博弈中取勝。我們說,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個,其中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要有一種敢於冒險的精神。
具有創新性的工作總是充滿了風險,敢於向風險挑戰,在風險麵前不屈不撓,去追求一般人不敢去追求的目標,開拓創新,才能夠取得一般人不能取得的成功。相反,在風險麵前畏懼的人,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敢去攀登更高的山峰的人,肯定不會享受到冒險時的刺激和成功後的喜悅。他們的一生隻能碌碌無為,甚至被社會所淘汰。
人往高處走,富貴險中求。不敢去冒險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的。正如哲人所說:“風險與機遇並存。”一件沒有風險的事,會有很多人去做,但是取得的成就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要自信,不要畏懼
在日常生活中,在眾人麵前講話是培養自己勇氣和自信的最佳方法。那麼有人會問,除了鼓勵人在大眾麵前講話而外,還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自己的勇氣與信心呢。
一位心理學家這樣答道:“首先我要肯定一點,錢是買不到勇氣的,要培養出自己的勇氣就好比鍛煉出一雙肌肉發達的手臂。需要時間,更需要毅力。就算你有比爾?蓋茨加上李嘉誠的財富,也不可能到哪裏去買一雙肌肉發達的手臂。但是你天天到健身房去鍛煉,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強壯的臂膀。換言之,隻要你肯運用勇氣,你就能夠培養出勇氣。”
愛默生說過:“ 做你畏懼去做的事,‘畏懼’就絕對可以去除掉。”由此可見,要培養勇氣,就要去行動。有行動才有成功,光說不練者永遠都不知道成功為何物。
有一個女士,她不願與外界接觸。3年來,基本上天天都待在家裏。哪怕家裏來了電話,她都十分恐懼。家裏需要什麼東西都由丈夫買回來。一次,家裏的牆需要補漆,漆工到了她家,她不願和漆工說一句話,以至於漆工刷錯了顏色。
有一天,她的丈夫要她一起去參加一個集體活動,丈夫費盡了口舌才把她說動。結果在那次活動中,他們得到了第2名。頒獎儀式的時候,叫了她的名字3次,她才勉強走上講台。那時她表現得十分害怕,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
通過這次領獎,她慢慢發現“其實外麵的世界很精彩”。漸漸地,她願意與外界交往了,也積極地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她從自己的套子裏鑽了出來,對生活充滿了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