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培養膽識,抓牢機遇(4)(1 / 3)

它主要是指主觀條件和客觀環境之間的配合。首先我們需要的是根據客觀因素的變化來創造有利的環境。比如,現在電腦軟件競爭激烈。新軟件價格高漲,這就是把資金投入開發新軟件的有利環境,其次我們要的是創造,用足夠的條件來利用有利的環境,如發展新能源、打造旅遊城市等。這需要的是創造者的信心、勇氣以及不懈的努力。最後,我們要的是主觀和客觀的無縫接洽,選擇合適的時機投資合適的項目 。

了解了產生機遇的條件,我們就應該為自己創造抓住機遇的有利條件了,以下四個方麵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接近機遇,創造機遇。

(1)認準局勢,快刀斬亂麻。有些人,因為平時沒有具備隨時接受機遇的能力,當機遇突然從身邊劃過時,反而搖擺不定,猶豫不決。以至於機會從身邊溜走,後悔莫及。所以,我們平時就應該做好隨時接受挑戰的準備。

(2)隻有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才能讓更多的人為你創造機遇。這句話說明的是,不僅僅要自己把握機遇,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才華展現出來。讓別人為你創造機遇。

(3)勇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想要更好地抓住機會,就需要一些冒險精神。如果要得到機會而又不敢冒險,則人生便不會有重大的轉折點。敢於冒險,而且成功了,那你的人生一定會附有傳奇色彩。

(4)要養成交流的好習慣。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積極主動地結交朋友,你的結交範圍越廣,碰上機遇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努力

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聽到一些怨天尤人的話,怪家庭,怪父母,怪學校。總之都是他們的錯。這些人,除了抱怨、憂愁以外,並沒有想過怎麼樣去改變現狀,不會為自己創造機遇,隻會守株待兔,等來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平庸。有位哲人曾說過一句話:“ 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運氣。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

以下兩個少年的不同人生經曆印證了這一點。

有一個叫做皮特的男孩,他的家庭背景很好。他的家庭給他了很大的幫助,他有很多的機遇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皮特很是與他父母不同,他從小吃飯時都要問,這個菜裏放的什麼調料,那個菜要做多長時間。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廚師,他也相信他能在廚師這個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因為大家都覺得他做菜很有天賦,經常誇獎他。所以,他經常感慨道:“如果哪個酒店能請我去做一次飯,哪怕一個菜,我相信,那家酒店肯定會留用我。”他就一直等啊,始終沒有人給他機會,而後他變得越來越煩躁、焦急。他不斷的希望機會能到他身邊,但始終沒有如願以償。

另一個人叫邁克,他和皮特是好朋友,他們也有著同樣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廚師。但是邁克的家庭條件很差,他的父母都是打工者,父母為了家庭早出晚歸,根本顧不上邁克。他家裏連邁克讀書的錢都湊不出來,於是他就隻有一邊賺錢一邊讀書。畢業後,他不是像皮特那樣等待有人請他去做廚師。而是跑遍了整個加尼弗裏亞的各家餐廳、酒店。但每次都被拒之門外。“我們隻要有經驗的廚師。”每次的碰壁令他十分失望。

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開始想著自己去創造機遇。他翻閱了許多雜誌報紙,在網上查閱了許多招聘廚師的廣告。終於發現了一個,一家寫字樓旁的餐廳招聘送外賣的小工。他欣然地去了。

到了那家餐廳,邁克什麼都爭著幹,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又過了一年,那家餐館的廚師退休了,老板見他不錯,很有潛力,就讓他當上了餐廳的廚師。之後,有了邁克的忠實勞動,餐廳越來越紅,分店分布到了加裏弗尼亞的每一個角落。而邁克則成了名廚。

從這兩個男孩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經曆靠的不是運氣,是努力。邁克不斷地為自己創造機遇,積累經驗,努力拚搏。而皮特,隻是天天待在家無止境地等待。

機遇不會白白地被你抓住,而是需要你自己通過拚搏追求才能捕捉到。要想機遇到你身邊,你要主動地去尋找,準備好迎接機遇的到來。更多的是,你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創造機遇。一個人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外界的機遇,又能創造機遇。那麼這個人就一定會獲得不菲的成就。

成功的機遇有時需要等待

成功的機遇也是需要等待的,用恒心等待成功,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要在一座大型體育館裏作演說。

演說那天,體育館裏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而焦急地等待著奧本?海默做精彩的演講。終於,大幕徐徐拉開,人們看到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能夠吊起這個鐵球,舞台上還搭起了高大的鐵架。奧本?海默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從後台走了出來,然後站在鐵架的一邊。

人們有些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會有什麼樣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