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香港吳思遠公司的導演袁和平慧眼識珠。武術指導出身的袁和平發現,成龍雖然身形魁梧、粗獷,但卻並沒有那種冷峻、剛烈的肅殺之氣。在他看來,成龍不適合演那類具有叛逆性的英雄,也不適合演那種英俊瀟灑的正麵英雄,不過,成龍身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特別味道——幽默感。最後袁和平決定讓成龍扮演喜劇人物。
於是成龍和袁和平合作拍攝了功夫喜劇《蛇形刁手》,該片使成龍的喜劇天分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蛇形刁手》上映15天,便收入港幣270萬元!成龍便憑借此片一鳴驚人。
嚐到甜頭的成龍再接再厲,自編自導了同類型的功夫喜劇 《醉拳》 。《醉拳》 的上映,迅速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觀眾如潮般湧向影院。最後, 《醉拳》連續上映了一個月,30天的票房收入達670多萬港元,成績直追李小龍的《精武門》。
成龍成為功夫巨星,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人們還是稱他為“李小龍第二”。
如果是別人,也可能就滿足了,盡管是“第二”,但是能與當時的武打巨星掛上鉤,也算是不錯了。但是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成龍。成龍不要做“李小龍第二”,他要做真正的成龍。接下來,他先後拍攝了《A計劃》係列、《警察故事》係列等電影,確立了自己的風格,走出了李小龍的陰影。李小龍在電影中是打不死的英雄,永遠不會有痛苦的表情,而成龍在電影中則不同,除了獨具一格的幽默元素外,還有獨特的武打風格,雖然成龍演的角色也是打不死的,但是卻很有平民氣質,挨了打會疼,打不過會跑,有普通人物的喜怒哀樂,更有不少驚險動作,成為成龍電影的特色之一。
1995年,成龍的電影《紅番區》在美國公映,取得了3000多萬美元的票房,使成龍打開了美國市場,其後拍攝的《尖峰時刻》係列電影,全球票房達到7億美元,更是將成龍推向了全球,使成龍成為真正的國際巨星。
成龍的成功在於他確立了自己的電影風格,即使他佩服別人,也不再去盲目跟從。他根據自身的特點,在動作電影中加入了喜劇元素,從而大獲成功,得到全世界影迷的喜愛。
電影中角色的風格就像職業的定位,社會上有千千萬萬的職業,要給職業做一個準確的定位,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索爾格納夫說:“每一個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應該做的,而要做他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帥杖,就拿槍;沒有槍,就拿鐵鏟。如果拿鐵鏟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帥杖要強千百倍,那麼拿鐵鏟又何妨?”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最擅長的,不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是愚蠢的,就相當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競爭,結果必然是失敗。
此外,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職業。對工作產生興趣是很重要的,對工作有興趣才能產生激情和力量,工作才能做好。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如果能夠看清自己的長處,對其進行重點經營,就會增添許多機遇,則必定會使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或者誤將不足當成長處去經營,若使自己錯失機遇,則必定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錯過了日落,請別再錯過繁星
人在遭遇挫折後,眼前隻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麼從此消沉,要麼繼續奮發向上。兩條路的結果不言而喻,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想要前者的結果。但是選擇後者,注定要經曆更多的艱辛,不過,隻要客觀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找準方向,把握機會,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
也許你沒有別人那樣的天賦,在這個方麵,同那些天資聰穎的人相比,你的確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與那些相貌出眾的人相比,你也在某個方麵失去了一次機會。不過沒關係,對於既定事實,我們除了接受或吸取教訓外,無須多想。因為這次機會錯過了,我們還可以繼續尋求轉機,總有下一次機會來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做好充足的準備,一旦機會第二次來臨,就務必將其牢牢抓住。
一個落魄的年輕人流浪到了巴黎,他前去投靠查爾斯叔叔,因為查爾斯叔叔是父親的老朋友,他想,查爾斯叔叔一定會幫助自己找到一份謀生的差事。
終於找到了查爾斯叔叔的家。“精通數學嗎?”查爾斯問道。年輕人羞澀地搖搖頭。
“曆史、地理如何?”年輕人更加慚愧。
“法律呢?”年輕人窘困地把頭埋得更深。
查爾斯叔叔不停地問,年輕人也在不停地搖頭。他發現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長處,找不到絲毫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