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曾有出版單位找我,想讓我寫一本與長壽有關的書籍。當時這類書正火,我也正缺錢,然而考慮再三,我還是婉拒了。理由很簡單:讓一個剛剛三十多歲的人去談長壽,這,有說服力嗎?很明顯沒有。所以我從那時起立了個計劃,至少也要等到八十歲,再談長壽,七十九歲半都不談。
在很多人眼中,我似乎也是沒資格談幸福的:沒房子,沒車子,當然也沒什麼票子。沒有這三樣的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麼麵子。盡管有不少人豔羨我頭上的作者頭銜,但我自己清楚,我最真實的身份還是一個農民工,一個住處與幸福都還居無定所的北漂。
如果說北漂等同於失敗和不幸,似乎有點過頭,但北漂絕對與成功、幸福等詞彙相去甚遠。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我的現狀不太樂觀。在少數人看來,我還有理由悲觀。
然而那終究是俗人的看法,是旁人的看法。如果有人認為你活在悲觀中,那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同情心有多濃烈,而僅僅是因為他們自己活在悲觀中。而我,之所以要談談幸福,則是因為我始終活在幸福中,至少活在一種幸福的狀態中。
什麼是幸福的根源?這就是幸福的根源。隻有在你認為自己幸福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幸福。當然,這中間並不包括那些自欺欺人、明明不幸卻硬要裝作幸福的人。
這世上到處都是不幸的人。其中很少人的不幸源自於天災,其餘絕大部分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幸福的根源也即不幸的根源。當你維護好了自己的幸福,從理論上不幸便無法侵襲你的生活。隻有在你的言行舉止思維策略等觸犯不幸的底線時,不幸才會感染你。所不同的是,誰也無法確切地告訴你不幸的底線究竟在哪裏,可能有人故意去招惹一頭老虎,老虎卻不理他,而有的人卻僅僅是在應該閉嘴的時候沒閉嘴,就再也沒有機會開口說話了。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我們則說,幸福的根源大同小異,不幸的根源卻因人而異。去看看那些世俗眼中的幸福家庭,無非是人口齊全、沒病沒災、有車有房有錢有地位有麵子,等等;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有可能是遇上了壞人,有可能是他們自己就是壞人,碰上了必要的法律製裁,還有可能是因為碰上了疾病,再或者用老百姓的話說“出門沒看皇曆”,等等。
不幸的藥方無從抓起,幸福則是一種抓不著的感覺,它不能生產,無法繼承,從一定程度上說,它也不可能像某些文人們說的那樣,輕輕鬆鬆地立地生根,順順利利地發芽、展葉、開花、結果。幸福與不幸,有時隻需一秒就能完成轉換,讓人猝不及防,甚至非人力可以改變。正因此,幸福也就更加難以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