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三字經一(1 / 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注釋】初:初生,剛開始有生命。性:指人的本性。相近:差不多的意思。苟:假如。機杼:織布用的梭子。

【譯文】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的習性相差不遠。至於長大後,人的性格千差萬別,那是由於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

做父母的既然把子女生下來,就要把孩子教育好。如果不重視教育,孩子善良的天性就會改變。因此,教育孩子比撫養孩子更加重要。教育的時候,要講究方法,教育不僅要專注,還要持之以恒。

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讓他受到很好的教育,曾經不厭其煩地三次搬家。最後,她終於選擇了一家私塾為鄰居。有一次,孟子逃學,母親就割斷了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這讓孟子明白了:學習如同織布,不能半途而廢。

孟母三遷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學問家、思想家、政治家。

孟子小的時候,家旁邊有一塊墓地。他非常調皮,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大人跪拜、號哭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孟子的母親看到了,就皺起眉頭說:“不行!我不能再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於是孟子的母親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

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又皺皺眉頭說道:“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私塾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了。

孟子的母親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母親把孟子送進私塾學習,孟子很刻苦。後來成為了一代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