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人脈可幫人,亦可害人(1 / 1)

朋友是你的一麵鏡子,通過朋友不僅可以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人生,還可以學到許多東西,這對於啟發靈感及增長智慧很有幫助。失去了人脈這麵鏡子,你將無法知道自己的真麵目。

朋友作為一種資源,不僅能在你需要幫助時伸手扶你一把,並且在相互交往中能使你學到很多東西,從人脈的資源中獲得一種受益終生的“人生資源”。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三個方麵的知識與經驗。

第一,通過與朋友交往,你能夠更加深入全麵地了解社會。人們要想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了解這個社會。我們習慣於從日常生活、從他人的生活經驗、報刊雜誌和傳播媒介中了解社會。

倘若僅僅從生活體驗中獲得社會知識,其知識麵是十分狹窄的,會使我們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這無疑是井蛙窺天;報紙和其他傳播媒體所提供的也隻不過是一張“地圖”而已,地圖的描繪畢竟與活生生的現實存在著千差萬別。像這樣由較狹隘的個人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觀,隨著人脈資源的擴大,將逐一得到修正。

第二,通過與朋友的交往,你能夠更加深入、全麵地了解自己。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是每一個人都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其實,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極為有限,幾乎無法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短處。一般,人們所認為的“這就是真正的自己”,隻看到“有意識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而這些僅僅隻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全麵地認識自己就是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或從與人的交往中逐漸看清楚他人眼中的自己。人們有時候必須在多次受到長輩斥責和朋友規勸之後,才能恍然大悟,真正有自知之明。

貞觀年間,魏征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名能夠犯顏直諫的臣子,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據理力爭,從不退讓。

貞觀十六年,魏征病逝,太宗親自吊唁感歎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留此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正是有了魏征等忠臣的幫助,唐太宗才開創了唐初的貞觀盛世的局麵。

第三,通過與朋友的交往,你能夠更加深入、全麵地了解人生。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受著他人的影響,這些人也許是父母、朋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或同事。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可以更全麵地認識自己,還可以更好地了解整個社會,同時也會從他們的生活態度中認識人生的另一個側麵。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朋友甚至路人,他們其實都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的老師,由於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長處,我們要善於取長補短。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處世、思維的角度,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表情,學到人生中細微的知識,這些是書本中學不到的“真金”。

朋友沒有地域和年齡的限製。不同地域的朋友,可以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各自的風俗習慣、人生態度;不同年齡的朋友,可以相互訴說人生經曆,達到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