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交往時,除了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外,還要懂得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對方,善於傾聽和提問。
很多人在和他人交談的時候,總是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讓對方在大多數的時間裏隻能聽自己說話。要知道,交談是雙向的,而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在交談中懂得適時地傾聽對方說話和提出有關問題,能夠表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也有利於引導談話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學會傾聽和提問,讓對方多說話,對自己是有益無害的,也是了解別人的最佳方式,也會因此而擁有非凡的人脈。
有一位曾在報社任職多年的記者,後來成了一家大企業的部門主任,薪水上漲了幾倍。認識這位記者的人都知道,他身材矮小,口才一般,又沒有任何耀人的學曆。這樣的人何以在數十個應征者中脫穎而出呢?
原來他在接到麵試通知的時候,立刻去圖書館查資料,知道了這家企業創辦人的生平背景。
從背景資料中他發現這位企業負責人,早年進過牢獄,這些不足為外人知道的事情,這位記者都暗記在心。同時他知道這個大老板在出獄後,從一個路邊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後來涉足建築業,最後才有了目前的大企業。
這位記者在麵試的時候說:“我很希望為這樣組織健全的大企業效力,聽說您當年隻身南下闖天下,由一個小小的水果攤開始,到今日領導萬人以上的企業……”
那個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獄生涯,因此,從不願提起過去,不料這個記者能避開那不光彩的一麵,直接把出獄後的創業和他南下闖天下聯起來。這樣他就名正言順地說起了他的成功史,而且超過了麵談時間,大老板還是意猶未盡。
最為奇怪的是,原本麵談應該是應聘的說、招聘的聽,而這位記者幾乎不用說任何與將來有關的計劃,甚至連自己那毫不傲人的學曆也不用提到,隻要當聽眾就可以了。
假如這個記者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說自己怎麼樣,把自己誇耀一番,也許就會出現另一種結局。
那麼,在傾聽對方談話的時候,應該把握哪些基本原則呢?
1.要有耐心,不能隨便打斷他人的講話。有些人話很多,或者語言表達有些零散甚至混亂,這時就要有耐心聽完他的敘述。即使聽到你不能接受的觀點或者傷害某些感情的話,也要耐心地聽完。聽完後可以反駁或者表示你的觀點。
當他人流暢地談話時,隨便插話打岔,改變說話人的思路和話題,或任意發表評論,都被認為是一種沒有教養或不禮貌的行為。
2.集中注意力,真心誠意地傾聽。人的思緒進行得很快,往往超過講話的速度。講話的速度是每分鍾120~160個字,而思考的速度則是每分鍾400~600個字。因此,要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
假如你真的沒有時間,或由於別的原因而不願聽對方談話,你最好客氣地提出來:“對不起,我很想聽你說,但我今天還有一件事要做。”禮貌地提出來,比勉強聽或者坐著開小差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