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如何在不同圈子裏遊刃有餘(1 / 1)

口才在人際交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擁有了好口才,你就能在不同的交際圈子裏遊刃有餘。

一個人交際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說話的水平上。因為言為心聲,舌戰便是心戰,語言能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心。

1954年,在日內瓦召開了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重大國際會議。美國代表團團長、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是一個頑固派,推行敵視和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他囑咐美國代表團的成員,在會議廳或走廊上遇見中國人時不予理睬。日內瓦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之後不久,杜勒斯離開了日內瓦。美國代表團改由杜勒斯的助手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任團長。周總理覺得美國代表團中並不是每個人對中國的態度都與杜勒斯一模一樣,他決定直接同史密斯打交道。

有一次,周恩來走進酒吧,看見史密斯在櫃台前正往杯子裏倒咖啡。他徑直向史密斯走去,伸出自己的手。

史密斯猝不及防,不由一愣,但還是迅速做出了反應。他左手夾著一根雪茄,急忙用右手端起咖啡,故意顯示他的雙手忙不過來。

盡管如此,周總理已把堅冰打破了。兩人進行了短暫的交談。

不久後,在舉行最後一次全體會議時,周總理正在會議休息室裏與人談話。史密斯走上前去向周總理問好,還說周總理的外交才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為能結識周總理而感到高興。

周總理回答說:“上次我們見麵時,我不是首先向您伸出手嗎?”

史密斯笑了,臨走時,用肘碰了碰周總理的胳膊。——杜勒斯在日內瓦時,下過一道“不許同中國人握手”的禁令,史密斯不敢違抗,便以“肘”碰“胳膊”的變通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問候。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與美國代表團打破堅冰的嚐試獲得了成功,為舉行中美大使級會談鋪平了道路。周恩來卓越的談話藝術在國際舞台上寫下了精彩的一頁。

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最簡便、快捷、廉價的傳遞信息手段。一個說話得體、有禮貌的人總是受歡迎的。相反,一個說話張狂無理的人總是受人鄙視的。一個善於講話的人,通過出色的語言表達,可以使人對他產生好感,可以與他人友好相處。而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往往會因自己與他人的溝通得不到改善而成為一個孤獨的人。

社交是一個很大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你怎樣才能揮灑自如、靈活應對呢?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說話。在社交過程中,你該怎樣開啟你的嘴巴呢?

1.應清楚對方的身份與性格特征

性格外向的人易於“喜怒形於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對他則應注意委婉地循循善誘。不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隻一味地誇誇其談,其結果必然是失掉了一個交談對象。

社交場合的交談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靈活巧妙的語言能夠幫助你順利打開人際交往的新局麵。掌握了以上的交談技巧,並將其成功地運用在社交場合,你便可以在社交中遊刃有餘。

2.應先了解對方的一些精力情況

在應酬當中,不同的人的思維方式迥然不同,你有你的觀點,他有他的想法,交談能否融洽則在於你話題的選擇。如果你不了解他的情況,隻顧自己一味地誇誇其談,他肯定沒有興趣同你交談;如果你知道他現在想要知道的、迫切需要了解的話題,同他促膝長談,他肯定會耐心地傾聽你述說的。

3.要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觀的態度

根據經驗來看,一個態度中立的人,往往可以爭取更多的朋友。對事物要有衡量其種種價值的尺度,不要頑固地堅持某一個看法;假若有必要對事情保守秘密,而你不能保守秘密,就會在很多事情上都出現過失。不要說得過多,要想辦法讓他人說話。如要對人親切、關心,應竭力去了解他人的背景和動機。

假如在交談中,不顧對方的心理變化,而一味地去將想法統統搬出來,那麼,你是得不到他人的認同的,一廂情願的談話往往會讓對方厭惡。

不該說話時說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該說話時卻沒有說,從而失掉了說話的時機;不看對方的態度便貿然開口,叫做睜著眼說瞎話。

在交談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是呈漸變狀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和人交談中應該兼顧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談話的內容和聽者的心境變化相適應並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交談的意圖明朗化、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