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注重鄉裏鄉親帶來的巨大力量(1 / 2)

在錯綜複雜的人脈裏,以鄉情為基礎的人脈也是很重要的,這樣不僅可以多交一些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或許它可以讓你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最起碼,它可以為你在有求於人的時候提供一條“跑關係”的線索。

現代社會的人口流動性十分大,很多人都離開自己的家鄉到異地去求職謀生。身在陌生的環境裏,要想拓展人脈是有一定難度的,那就不妨從同鄉的關係入手,打開人脈的局麵。

在異地的某一區域,能與眾多老鄉取得聯係的最佳方式是“同鄉會”。在同鄉會中站穩了腳跟,跟其他老鄉關係處得不錯,那就等於建立起了一個關係網絡。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這個關係網絡的作用是那樣的巨大,不容你有半點兒的忽視。

在民國年間,因軍閥割據,各個集團為維護自己的勢力,紛紛重用老鄉。

閻錫山是山西五台人,當時山西就流傳出一句話:“會說五台話,就把洋刀掛。”閻錫山重用五台的同鄉,因此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數被五台人所占據。陳炯明是廣東海豐人,他做了廣東的都督後,大用海豐人,省政府從裏到外都能聽到海豐話。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他的金融係統中重用山西人,原因則是“隻有山西人會理財”……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也不可忽視老鄉的作用。

李某是個早年離開家鄉出外闖蕩的遊子,現如今在異鄉成家立業,家庭生活十分美滿,但美中不足的是,李某一直為未能回家鄉而感到很遺憾,心中常想哪怕在這裏能碰上幾個老鄉也好。

恰在這個時候,同在這個城市的另外幾個老鄉,準備籌劃成立一個同鄉會,定期聚會、加深感情,有什麼事大家以後也可以多多照應。

李某一接到邀請,就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其中,並積極籌劃、聯絡老鄉,把這個同鄉會當成了自己的一個“家”,並成為這個“家”中的領導之一。

經過兩年的時間,同鄉會終於發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規模,李某也等於多認識了近500個老鄉,在這些老鄉當中,各行各業,貧窮富貴,兼容並包,用李某自己的話來說:“我現在辦什麼事都十分的方便,隻需一個電話,或打聲招呼,我的老鄉都會為我幫忙,而我也隨時幫老鄉的忙……”

正是由於李某充分認識到同鄉會的重要性,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結交各式各樣的老鄉,才會有了這麼大的一個關係網,這對於自己和他人又何止是很小的方便呢?

在中國,老鄉關係是十分特殊的,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人脈。既然是同鄉,在涉及某種實際利益的時候,“肥水不流外人田”,隻能讓“圈子”內的人“近水樓台先得月”。換言之,也就是說,必須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給予適當的“照顧”。

既然中國人對老鄉有著特殊的感情,就要學會利用好同鄉的關係,這樣不僅可以多交幾個朋友,同時,辦事的時候也能得到一定的關照,萬一自己在外麵有了什麼困難,也可以有“征討”他人的資本。那麼,該怎樣利用好老鄉關係呢?人情話在這時就派上了用場。

1.利用鄉音做人情話的契機

既然是老鄉,就必須有共同的特點存在於兩者之間,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鄉音”。

清末的太監李蓮英就是運用了這樣的技巧。

李蓮英出身貧苦、個子瘦小,假若以當時宮廷太監的標準來衡量,他是根本不夠資格的。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蓮英聽說在宮廷中有一個太監是他的老鄉,並且還是同一個村的。於是,李蓮英就大膽地去找這個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