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一個人的資信記錄,是指一個人負責任的能力,不是簡單的道德人品問題。誠信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反映,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品德。
誠信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夫妻、朋友、同事還是陌生人,良好地溝通和交流講求的都是真情流露,這是建立在真誠表達、無欲無求的基礎之上的。
誠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資本。一個人糟蹋自己的信用,無異於在拿自己的人格做買賣,賣得越多,留下的也就越少。我們隻有事事以“信”為重,才會有“信”滿天下的那一天,到時,我們的人脈自然會遍布天下。
假如你能憑著良好的誠信,讓他人在心裏承認你、信任你,那麼你就有了廣交天下友的巨大資本。
贏得高朋滿座,首先要對他人講誠信,這樣才能獲得人家對自己的信任,與之結為朋友。隻要你學會了講究誠信,其帶來的收益要比獲得千萬財富更足以讓人感到自豪。
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懂得誠信對於人們建築人脈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都無意中在自己拓展人脈的路上設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礙。因不守信往往使一些有意與之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孟子說“言而有信,人無信而不交。”墨子雲:“言不信者,行不果。”所有這些無不強調了誠信是一種承諾、一種保證、一種真誠;講誠信就是一諾千金。
一家餐廳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用過的盤子一定要刷7次。有一次,一個在校生在該餐廳做臨時工,開始十分認真,每個盤子都刷7次,之後他感到厭煩,起初刷5次,之後又改為刷3次,始終沒有人發現他的偷懶行為。終於有一天老板在檢查工作時,發現了他的這種不講誠信、不按規矩做事的行為,便將其解雇了。這個在校生想去其他地方洗盤子,可是他不講誠信的事不脛而走,以致其他餐廳也不願再聘請他。
當一個人不講誠信時,他失去的不僅僅是朋友,還有事業,由此可見,誠信對於人是何等重要!
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誠信”二字的分量可謂是沉甸甸的。
由於講誠信,劉備充分信任、重用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同樣,由於講誠信,諸葛亮知恩圖報,輔助後主,力保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由於講誠信,關羽銘記“桃園結義”的誓言,“千裏走單騎”,曆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劉備身邊。
人們崇拜諸葛亮、敬仰關羽,就是崇拜、敬仰他們這種恪守誠信的可貴品質。
有些年輕人認為:一個人的誠信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一個人有錢、有雄厚的資本,就象征著有誠信,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講誠信在於身體力行,一個人是否講誠信不取決於他的財富,而取決於他對待他人是否有一顆誠實守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