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還差不多。”
李黑子見出聲的是王三石,知道他必然有很大的把握,心中頓時一陣高興,於是忍不住自語道。
王三石和陳禹一樣,也首先到兵器架前挑選了一把趁手的演練木刀,然後才回到楊賓的麵前,躬身施禮道:“我叫王三石,願意領教楊師兄高招!”
楊賓聞言,含笑點頭,隨即隨便擺出了一個架勢,等待著王三石的進攻。
王三石見狀,卻不慌不忙的使出了一招天罡刀法中專門用來防守的“夜戰八方藏刀式”,將木刀往身後一背,雙眼反而緊盯著對麵的楊賓,等待著他的反應。
其實王三石之所以要用這一招守勢,本意並不是要一味的防守,而是因為他在觀看之前楊賓與陳禹的戰鬥時,突然想起了小白在傳授他影舞身法之時所說的一句身法要義:
“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
因此,他這才決定一上來先采用守勢,等看清楚了對方的真實實力和意圖之後,再伺機進行反擊,才有可能一舉獲勝。
“謀定而後動!”這就是王三石與其他少年在性格上的最大不同之處。
首先,他這裏想的並不是怎麼挨過對方的十招,而是怎麼去獲取勝利。其次他能夠做到臨危不慌,可以根據自己當前麵臨的情況快速製定對自己最為合適的方案。
楊賓見王三石竟然一上來便用了一招守勢,因此以為他是在懼怕自己,於是得意的一笑,也沒猶豫,立刻往前邁出一步,同樣也是一招“跳步掄刀飛白雪”,便向著王三石的頭頂劈去。
他竟然在模仿剛才陳禹的招式。
隻不過,楊賓用出的這招“跳步掄刀飛白雪”,和陳禹用出的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就氣勢上,兩者就大不相同,楊賓發出的這招,刀勢又快又狠,而且其中竟還包含著至少兩種以上的變化。
這也就是說,如果王三石也想學楊賓之前那樣用一招“打馬歸山反提撩”來應對,那麼楊賓可以保證,最後折斷的一定不是自己的刀,而是王三石的;但是如果王三石改用正常的那招“閃步斜肩去摘星”應對的話,楊賓依然能夠及時改變刀的方向,甚至轉劈為切,用木刀去削王三石的手臂,這樣一來,王三石肯定會挨上一刀。
但王三石這兩招都沒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不退反進,隨手便用出了一招“白蛇吐信刺前胸”,將手中的木刀徑直刺向了正迎麵而來的楊賓的前胸,這樣一來,楊賓的攻擊就立刻變成了同歸於盡的情形,因為即使楊賓的刀劈到了王三石,王三石的刀也會同樣刺到楊賓的前胸。
對於這樣的結果,楊賓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因此情急之下,他隻好猛然撤步閃身,退到了一旁。但這樣以來,他便立刻失去了先機,同時因為他是單手對戰,身上也隨即破綻百出。
王三石見狀,怎肯放過如此良機,因此立刻快步跟上,使出了他最熟悉的那招“進步截刀如浪湧”,刀光如匹練一般卷向了楊賓的全身。
楊賓大驚失色,連忙一邊後退,一邊以“退步縮身藏身式”來應對。
“哢、哢、哢、哢。。。”
雙刀相交,發出了一連串爆豆般的聲響。
一番搶攻下來,王三石見“進步截刀如浪湧”無法建功,於是立刻變招,又來了一招“轉向磨求鬼神驚”,轉而攻擊楊賓的左側。
楊賓因為左手背在身後,難以靈活的進行閃避,因此躲閃不及,竟被王三石的刀尖劃破了一點衣袖。
楊賓見自己竟然被一名沒有入門的學徒逼到這種程度,既羞且怒,當下舞動長刀,將王三石逼退數步,然後右手舞刀,揉身而上,瘋狂進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