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人生中的遺憾,它讓你活在當下智者說:“沒有遺憾是最大的遺憾。”確實,如果生命中沒有遺憾,那麼我們會少了很多豐富的體驗,我們的生命也就少了很多或光彩,或暗淡的時刻。因此,我們應該感謝人生中的遺憾,同時又不糾結於遺憾,而是善於忘懷過去,懂得把握現在。如此,我們才會帶著一顆自由之心跨越塵世,才會擁有一股力量麵對當下。
001 即便不盡人意,也要接受現實
通常,我們會為了生活當中無法接受的事而懊惱、抱怨不已:工作出現失誤了、東西被偷了、排水管塞住了等。雖然我們抱怨、憤怒、嘮叨、自怨自艾,希望事情會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於事無補,反而可能使事情更糟。
一位婦人在上街的時候不小心丟了一把雨傘,就因為這一件小事情,她一路上都十分懊惱,還不停地責怪自己:“我怎麼如此的不小心,如果我多留點兒心的話,或許雨傘就不會丟了……”
等回到家之後,這位婦人才發現,由於剛才太專注已經丟失的那把雨傘,她在倉促與不安中居然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錢包也弄丟了,她後悔地說:“唉,如果我那會兒不那麼關注雨傘的話……”
“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能有幾回搏”。過去的已經過去,已是過去式了,它不代表現在,更不能代表未來,已經不能挽回了,再也找不回來了。境況大為不同時,心中卻還在念念不忘,這就是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的悲劇所在。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心平氣和地接受現實,好好地把握現在,唯有如此才能積極地為將來做好準備。正如美國哲學家詹姆士所說:“接受無法更改的事實,是克服不幸、改變未來的第一步。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和反應模式,控製自己的行為和反應。”
比如,當我們在刷盤子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盤子,與其又叫又喊、懊惱不已,不如一笑置之,心平氣和地接受這樣的事實——現在擺在我麵前的是一個打破的盤子,剩下的問題是盤子已經破了,唯有引以為戒、小心謹慎,才能避免下一個盤子被打破。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堂遺跡,裏麵有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事必如此,別無選擇。”與之類似,一位得道高僧曾說過處理問題的12字箴言:“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可見,麵對無法改變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它,“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超脫地重新開始。
讓我們分享一個故事吧,名字就叫《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在密蘇裏州舉辦了一個成年人教育班,並且陸續在各大城市開設了分部。由於沒有經驗又疏於財務管理,在他投入很多資金用於廣告宣傳、租房、日常的各種開銷之後,他發現雖然這種成人教育班的社會反響很好,但自己一連數月的辛苦勞動竟沒有掙到錢。
卡耐基為此很是煩惱,他不斷地抱怨自己疏忽大意。這種狀態維持了好長時間,他整日悶悶不樂,神情恍惚,無法進行剛剛開始的事業,後來他隻好去找中學時代的心理老師喬治·約翰遜,尋求心靈上的幫助。
聽完卡耐基的話之後,老師意味深長地說:“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麼辦?是看著被打翻的牛奶哭泣,還是去做點兒別的?記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是事實,沒有可能再重新裝回瓶子裏,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訓,然後忘掉這些不愉快。”
老師的話如醍醐灌頂,使卡耐基的苦惱頓時消失,精神也為之振奮。他說:“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種不可改變的情況,我像個蠢蛋,不斷做無謂的反抗,結果帶來無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慘,終於我不得不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實,重新投入到了熱愛的事業中。”後來,卡耐基成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
是啊,“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牛奶打翻在地已經是事實了,再抱怨、再後悔也無濟於事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忘記過失,接受現實,做好下一件事,能夠這樣做的人是灑脫的、智慧的!
甘地被譽為印度的“聖雄”和“國父”。一天,他坐火車,不小心把自己穿著的一隻鞋子掉在鐵軌上了。此時,火車已經轟隆隆地啟動了,他不可能下車去撿那隻鞋子了。旁邊的人看到甘地沒了一隻鞋子,都為他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