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了大約30分鍾,這個人四處張望,越發感覺不對勁。公路周圍幾乎全是鄉村的景象,沒有一點兒大都市的影子,他疑惑不解地問年輕人:“請問,還有多遠才能到洛杉磯呀?”
年輕人說:“要一個小時到洛杉磯。”
這個人更不理解了:“一小時?您剛才不是說半小時嗎?”
年輕人回答:“沒錯啊,剛才確實離洛杉磯還有半小時,那時我剛從洛杉磯出來。”
笑話終歸是笑話,在娛樂的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有些人往往會有這種思想,以為走得快就能成功,卻忘記抬頭看路,沒有看清方向,結果偏離了成功發展的方向,導致了事倍功半的結果,落得費力不討好的下場。
比如,有的人整日為了銷量忙忙碌碌、為了市場四處奔波、為了業績疲於奔命,卻不思考目前做的是否是對銷量增長無益的事情,開發的是否是早已被公司舍棄的市場,結果銷量下滑、市場疲軟、業績無增。
“低頭狂奔”,是腳踏實地,苦幹;“抬頭看路”,是辨別道路、認清方向。在成功的路上,埋頭努力十分重要,正確的方向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方向比努力還重要。隻顧“低頭狂奔”,而忘記了“抬頭看路”,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偏離目標。
因此,在人生道路上,我們一定不能一味地像老黃牛一樣埋頭拚命拉車,而要在“百忙”之中經常抬頭看看方向,隨時反省和思索最根本的方向性問題,統籌兼顧,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會盡可能地減少失誤,發展的速度就會更快,我們的人生路徑就會逐漸被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關於這一點,美國巴爾鞋業集團董事長羅尼·巴爾的成功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羅尼·巴爾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斷踐行著這一句話。在“埋頭苦幹”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抬頭看路”的重要性。
羅尼·巴爾是一個美國人,35歲時,他開始在一家鞋廠學習製鞋技術,他僅用了30天的時間就學會了別人三年才能學會的製鞋技術。工作期間,羅尼·巴爾認真踏實、精益求精,就連師父都對羅尼·巴爾的手藝讚不絕口。
幾年後,羅尼·巴爾所在的市區開始鼓勵私人經營,當天,羅尼·巴爾就向師父提出停薪留職,並注冊了自己的皮鞋廠巴爾皮鞋。這是羅尼·巴爾第一次“抬頭”,他拿出自己工作幾年的積蓄,自己投資了製鞋產業。創業初期,他每天都要埋頭工作16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日,巴爾皮鞋很快成為該市的暢銷品。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其他品牌的“入侵”,巴爾皮鞋的銷量開始下降了。“生存還是毀滅?”羅尼·巴爾麵對困境,開始抬頭看路,他四處調查市場,得知當時該市區的皮鞋業基本上以手工製作為主,裝備水平很低,質量上相對也較差。通過這次抬頭看路,羅尼·巴爾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隨後,他跑到國內最高級、最專業的皮鞋研究所學習,後來又到了被譽為“世界鞋都”的意大利進修。經過這一番學習後,他投入一百二十多萬元著手從事技術改進,創出了當地第一條機械化流水線,由低檔產品為主轉為生產高檔皮鞋,再次打開了市場。
雖然在國內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國外市場的開拓卻不盡如人意,羅尼·巴爾再一次抬頭看路,看到了皮鞋升級換代、加速發展的希望。於是,他決定退出批發市場,走連鎖品牌專賣之路。而且,他還引進意大利設計師,追趕世界鞋業時尚潮流,不斷推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係列舒適鞋…… 最終他建立了自己的製鞋王國。
羅尼·巴爾低頭苦幹沒有白幹,抬頭看路更沒有白看。他不僅發現了自己與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還找到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方向對了,巴爾集團的成功也就自在情理之中。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全明了。
成功就是在抬頭和低頭的交替中實現的。每一次的抬頭,不僅讓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暫時的休息,還可以修正前進途中的方向;每一次埋頭,都讓我們在既定的方向上向前邁進,不斷取得更多的成功。
人生幾多迷茫,要走出一番精彩,我們就既要“低頭狂奔”,又要“抬頭看路”。隻有方向正確了,才能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才能避免苦苦追求、滿臉疲憊地瞎忙,即使走得慢也能走出成效,而且走得從容淡定。
慧心物語
“低頭狂奔”,是腳踏實地,苦幹;“抬頭看路”,是辨別道路、認清方向。隻顧低頭拉車者,沒有方向和目標,白白付出辛苦;隻顧抬頭左顧右盼者,不能付諸行動,做不出成績。但凡大成就者皆有一份著眼當前、放眼長久的卓爾不群的眼光,在“低頭狂奔”時不會忘記“抬頭看路”,因此他們的成功自在情理之中。